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重生八零之再愛你一次> 第64章 飯局(五)

第64章 飯局(五)

  接下來的幾,黃麗娟四人分成兩撥,分頭在京城奔波,尋找合適的代理商。


  由於丁治民家裏的鼎力支持,京都的生意隻用了兩就全部搞定。


  為了擴大銷路,黃麗娟和丁治民又前往京城西的城洽談業務,而陸有恒和肖瑛則去了京城東的H省省會石城尋找銷路。


  六號晚上,黃麗娟四人按約定在“聚全德”碰頭,整理這幾的成果。


  丁治民和黃麗娟進行的還比較順利,下午五點回到了京城,便先來到了這兒。


  “這幾累了吧!”丁治民拿起桌上的茶壺,給黃麗娟倒了一口涼茶。


  城距離京城隻有100多公裏,每日來往的火車有四五趟,最早的一趟是早上六點。


  為了跑城的業務,丁治民特地買了一張城地圖,將城劃分了五個區域。


  每早上,黃麗娟和丁治民乘坐最早的一趟火車到達城。一下車就直奔定好的區域,和當地人打聽清楚附近最大的百貨商場後,直接聯係負責人進行商談。


  相較於京都,城的發展比較緩慢,黃麗娟和丁治民兩人對這裏也不是很熟,每都靠向周邊人打聽來的消息和手裏的地圖奔波。


  每晚上十點,兩人才乘坐最晚的一班火車回京都。


  做生意本就不是什麽易事,黃麗娟跟著丁治民東奔西跑,花三時間才和五個百貨商場確定了合作關係,簽訂了為期半年的供貨合同。


  而且現在的火車上魚龍混雜,兩人帶著合同也不敢放鬆,直到回家才能好好休息。


  連續三,兩人都起早貪黑的奔波,談判時還需要絞盡腦汁和那些老油條們周旋,為自己爭取最大利益。


  “還行,前段時間軍訓已經鍛煉出來了”,黃麗娟接過丁治民手中的茶杯,喝了一口,接著道:“軍訓的那一月時間,我都是這麽過來的,有時候還得扛木頭,拖輪胎”。


  還記得軍訓的時候,黃麗娟很多次想要退卻,想著自己為什麽不選個其他醫學院,偏偏要做個軍醫。


  可這幾的奔波後,回到家,看到肖瑛倒頭就睡的模樣,卻讓她十分慶幸自己接受了那一個月的訓練。


  盡管每日不停歇,卻沒有被累的半死,反而比較適應這種忙碌的生活。


  丁治民笑了笑:“這幾費心費神,沒吃好也沒睡好。今晚上你就放開,多吃點,我請客,晚上回去好好休息,明上午就不需要你們忙碌了”。


  黃麗娟拿起桌上的茶壺給自己續杯:“既然是吃白食,那就不客氣啦”。


  兩人看時間還早,便拿出這幾跑來的生意單,進行核對和匯總,黃麗娟則掏出來紙筆做記錄。


  過了約定時間已經半個時了,陸有恒和肖瑛兩人才氣喘籲籲的進了包間。黃麗娟見狀,趕緊把晾好的開水遞給兩人。


  “今的火車晚點了,就來晚了些”,喝了幾口水,陸有恒緩了一口氣,解釋道。


  “沒事,先吃點東西,再商議事吧”。


  在陸有恒和肖瑛緩氣的時候,服務員已經將所有菜品都上齊了。


  吃過晚飯,黃麗娟四人把所有的訂單匯總了一下,並且對未來的生意做了一下詳細的規劃。


  “這是我和娟子倆人湊來的錢,不多,你拿著進貨用”,所有事情都商議妥當後,丁治民拿出了一張匯款單。


  “資金的事,我一個人就能搞定”,陸有恒推辭道。


  “你要這麽,我們不好意思拿這麽多的分紅,要不就別幹了”,丁治民佯作生氣狀。


  這幾大家都累得不輕,也沒再多,一起向家裏走去。


  “明早上我倆一起去見一下伍同誌,把運輸的事定下來”,到了肖瑛家門口,丁治民了起來:“肖瑛和娟子明好好休息就行,下午三點我們見麵,到時候一起送有恒坐車”。
——

  第二,黃麗娟和肖瑛兩人睡到日上三竿才起,肖瑛父母知道兩人這幾奔波挺累的,也沒有打擾。


  黃麗娟兩人起床後吃過早飯,和肖爸肖媽打了個招呼,便出了門。


  原本計劃假期期間要帶黃麗娟好好逛逛京都的著名景點,結果這幾就隻顧忙碌生意的事了。昨晚上兩人商議好,今一起到紫禁城遊玩。


  紫禁城在1925年開放,供遊客參觀,動蕩年間關閉過一段時間。七十年代,紫禁城重新開放,才重新回到了大眾的視線。


  1973年紫禁城進行過大修,花了五年的時間,招聘了幾百位青年,將紫禁城內的大宮殿,對有破損的宮殿以“原木原複建”的標準進行修繕。還專門請油畫工將宮殿的彩繪重新描寫。還將一些怕風、怕光,怕熱,怕冷的文物藏品進行安置。


  肖瑛家距離紫禁城不是很遠,兩人邊走邊聊約摸一個時就到了。


  這個年代的人都在為生活奔波,沒有時間和精力遊玩,所以紫禁城的遊客不多。


  由於距離紫禁城修複還沒幾年,平日裏遊客也不多,對紫禁城的破壞也不大。現在城裏的宮殿都還挺新的。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沒有導遊,兩人對這宮殿的了解也不多,隻能看看這些宮殿的外觀景貌。


  故宮外不遠處,京都當地人擺了攤,大多是賣零食,吃和土特產。


  黃麗娟兩人先買了一份糖耳朵,賣糖耳朵的攤主是一個婆婆,大概五十歲左右。現在來紫禁城遊玩的人不多,婆婆的生意也比較冷清。她的鋪子前隻有黃麗娟兩人,便閑談了起來。


  這婆婆原是紡織廠的一名工人,她兒子七年前下鄉當了知青。後來回城的政策下達,婆婆的兒子又高考失利,沒辦法借高考的機會回城。


  為了能讓兒子順利回城,婆婆在紡織廠辦了內退手續,將工作傳給了自家孩子。婆婆想著自己做糖耳朵已經很多年了,便在這開了一個攤,賣點吃,剛好貼補家用。


  吃過了糖耳朵,和攤主告別後,黃麗娟兩人向家裏走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