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微言大義!!
有一方玉佩,掛在柳毅腰間。
這玉佩,通天教主所贈送。
一旦諸天萬界出了什麼大事,一旦有諸多敵方高手出現,一旦大戰將起,通天教主就會通過這一道玉牌,來向柳毅傳訊。
這段時日,柳毅奔波四方,前往諸多人界,只為了收納門徒弟子,離了中央大世界,雖相隔虛空,卻與通天教主也有所交流,並非是與外界斷絕了聯繫。
戰局,出奇的平靜下來。
自從龍門天界那一戰之後,敵方修士便安靜了。
按照通天教主的猜測,敵方修士理當是要等到妖師鯤鵬傷愈之後,集合了四位教主三為道君,才會再度征戰四方。
不過,妖師鯤鵬是被阿彌陀佛的教主佛光打傷,後來又遇到了奔赴戰場的鎮元子,又被鎮元子暴打一頓,傷上加傷,元氣大損,已經傷及了根本,若是沒有上萬年時間,只怕難以復原。
成身成佛,就能長生不老。
對於雙方高手來說,萬年只算是彈指之間。
可天下修士都不愚笨,尤其是那些個教主,道君,自然知道這一量劫的大戰,與上一量劫已經大有不同。
只因雪羽大尊,多了一個結義兄弟,剛剛成為天尊不久,甚至拒絕了鴻鈞老祖將之引入大道之門的「好意」。
對於柳毅這種後起之秀來說,時間最為重要。
若是給他幾百萬年幾千萬年,又當如何?
這個道理,敵方高手不可能不知道。
按照正常的思維而言,理當是速戰速決,趁著柳毅不曾成長起來,速速定鼎戰局,要免得夜長夢多才好。
此中,必定有詐!
這個道理,天下高手幾人會不懂?
不過,對於與此事,柳毅自然是樂見其成。
對於柳毅而言,最寶貴的就是時間。
修行,素來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有所成就的。
就連仙人境界以下的修士,都知道「修行無甲子,歲月逐雲飛」。
所謂一甲子,就是六十年。
柳毅的修行時間,終究是太短暫了,他出世於風雲際會之時……
早在當年第一次遇見令狐秋道之時,六域巡天令狐秋道就說了,大尊已經消失了近一量劫時間……
那時候,就已經一量劫將近。
而今,又過了三千年。
一量劫,摺合數十億年光陰。
如此悠長的時間,哪怕是相差千萬年,也可以算是一量劫將近。
一量劫並非僅僅是一個用來衡量時間的量詞。
而量劫二字,更有劫數之一。
應劫之人,自然是在劫難逃。
「也不知距離一量劫到來,到底還有多久。」
「也不知應劫之人,到底是誰。」
柳毅飛在空中,來到了乾坤聖樹所在之地,領著諸多弟子,跨界而去。
這一趟跨界而去的目標,卻並不是中央大世界,而是其他人界。
諸天萬界當中,世界分作三種。
天界的天地靈氣最為濃郁,最是適合修行,可天界的數量,也是最少。
至於人界雖靈氣最稀少,可數量卻最多,竟然有七八千之多!
活在人界當中的芸芸眾生,不知凡幾!
柳毅離開中央大世界之前,掐指算過一次,算到自己有四段師徒之緣,位於人界之內,而今門下已經多了四位弟子,柳毅卻並不准備立刻回去。
修行數千年,難得來一次天地靈氣最低的人界,若是就此回去,未免有些可惜。
畢竟!
畢竟已經做出了決斷,要把諸天萬界合而為一。
一旦諸多世界合一,天地靈氣就會變得平均起來,再無天界地界人界的分別。到了那個時候的人界,便不再是現在這個人界。
「我們這一次巡視諸多人界,是在世界合一之前,最後一次見到三界分立的景象了。」
柳毅將諸天萬界合一之事,對門下眾弟子說了一說。
諸多人界,大同小異。
只有極少數靈氣稍稍充裕一些的人界當中,才有一些入門幾筆的修行之士,不過這些人修為也不算高,甚至無人能修鍊出一顆金丹。
更多的,則只是修鍊武藝。
有無數的武林中人,處處是江湖……
這些人當中,有不少資質高深之輩,不少天縱之才,甚至柳毅還在一些人身上,發現了上古流傳至今的血脈。
可惜,這些人未必與劍道有緣。
柳毅也不急著收納門人弟子。
在他小世界當中,種植了諸多魂魄,只等魂魄化成了人,便全都是他見到門人弟子,何須再去輕易招收旁人?
至於那些資質出眾之人,到了諸天萬界合而為一之後,到底是花落誰家,拜倒在何人門下,做了何人的弟子,傳承了何種道統,那都是未知之數。以柳毅的心思,自然不會去計較這些。
諸多人界,各有不同。
就連修行手段,也各不相同。
恍然就是,一個又一個武俠世界,處處是江湖。
甚至有些靈氣極地的人界,能修鍊到飛檐走壁的程度,已經算是天下間少有的高手。
而數千個人界當中,唯有一點,極為相同。
這一點,是耗費上百年時間,將七八千個人界巡視了大半之後,得出的結論。
那就是,幾乎所有人界當中,都有皇朝國度,都有帝王將相。
幾乎所有人界當中,都有這麼一個階層:「士大夫」。
士大夫讀書。
讀的是聖賢之書,其中最重要的一本經典,叫做《論語》,號稱是百經之首,此書記載了一個名作孔子之人,與他門下弟子之間的言行。
柳毅得知,這孔子也只是區區凡人,他門下傳說有三千弟子,卻無一個是修行之士。孔子教導門下弟子,也不過是有教無類,教書育人罷了,並非是教人求一個長生。
不過,有一點卻令柳毅極為詫異。
孔子既然是一介凡人,為何能他的《論語》,會在數千個人界當中,被天下讀書人奉為至高經典?
而且所有士大夫,所有讀書人,所有書生,都被叫做儒生!
每一座大小城池,甚至是鄉鎮,甚至於偏遠的山村,只要柳毅領著門下弟子前去探查一番,都能聽到朗朗讀書之聲。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論語》當中,微言大義!
學而篇第一,為政篇第二,八佾篇第三,里仁篇第四……
《論語》當中,篇章眾多。
其中勸人向學,教人處事,樂義政法,幾乎無所不包,無所不含!
好一個孔子!
柳毅心中讚歎,卻疑惑連連。
他終於是在一處人界當中,安定了下來,於一座城池之內,一所書院旁邊,領著門下弟子安居。
白日間一邊教導門下弟子,一邊則傾聽書院當中遙遙傳來的講課之聲。
有一方靈氣充裕的小世界在身,柳毅自然可以讓門下弟子不受到人界靈氣稀少的影響。
而書院雖然與柳毅所在的院子隔了一段距離,可他有著天尊巔峰修為,區區凡俗牆壁,又怎能難得住他?
越是往下聽,柳毅就越覺得這滿篇的子曰,晦澀深奧。
於是,乾脆就讓門下弟子劍二十三,去城中買了一本《論語》,細細讀了一遍。
以柳毅的資質,天尊巔峰修為,堅定的道心,銳利的劍意,自然能從這儒家典籍當中,讀到不同之處。
這一日,書院也在講課。
講得乃是《論語·為政》當中的一句:「子曰:『君子不器。』」
書院當中的老先生在講:這一句話的背後,還包含著一個典故。
這個典故說的是,孔子將自己的幾個弟子叫到了身旁,指著一個裝水的陶器說道,每一個人都有其特殊的用途,就好比是這裝水的器物一樣,它的作用就是用來裝水。
那老先生講完了典故之後,又說:「君子心懷天下,不像器具那樣,作用僅僅限於某一方面。器者,形也。有形即有度,有度必滿盈。故君子之思不器,君子之行不器,君子之量不器。」
旋即又說:「君子不會拘泥於形式教條;君子,通才耶!《易經·繫辭》有一句:「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形而上是無形的道體,形而下是萬物各自的象、用。被那萬物各自的形象與用途束縛其中,就不能領悟、回歸到無形的道體了呀。朝聞道,夕死可矣。」
「是為君子,不能囿於一技之長,不能只求學到一兩門或多門手藝,不能只求職業發財致富,而當「志於道」,從萬象紛呈的世界裡邊,去悟到那個眾人以下所不能把握的冥冥天道,從而以不變應萬變。在孔子看來,只有悟道,特別是修到天道與本心為一,才有信仰,才有駕馭各種複雜事件的能力,才能擔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重任。即便講應用,也是強調以不變應萬變!一旦明道,即陽明先生講的致良知,則可以持經達變,抱一應萬,待人接物事事可為!君子不器,並不是說可以脫離實際,忽略現實,因為陰陽一體,道器不離,悟道總是在器中,悟道后還是在器中運用!」
……
一段一段,有關於君子不器的解釋,從書院當中傳來。
柳毅手捧儒家經典,翻開了為政篇那一夜,正對著君子不器這四個字。
對於書院里那些老先生的解釋,柳毅卻有些不以為然。
以他的境界,所思所想,自然有所不同。
「這些書院老先生雖然學識淵博,可對於『君子不器』的解釋,終究是落了下乘。他們只認為,君子要做通才,要通曉諸多事物,不能局限在一事一物之內。讓人既能做水壺,又能做水缸,還要能做飯碗,甚至可以做鋤頭,做板磚,做桌椅板凳,如此才是通才,如此就君子不器了?」
一言至此,柳毅面帶嘲諷,對著《論語》搖了搖頭。
合上書本之時,柳毅竟是有了一種《論語》一書,不過如此念想,淡然言道:「若為君子,怎能做『器』,理當做那掌控器具之人才對!君子理當逍遙自在,縱橫捭闔,睥睨天下,要將天下萬器掌控在手,成為那執器之人,怎能為『器』?」
執器二字一出,擺在身前的《論語》微微一顫。
柳毅眉頭一跳,掐指一算,偶有所感。
他立即翻開眼前《論語》,找到了君子不器那一句,竟是見到了,此句竟然在發光!
「莫非我所言『執器』二字,正是這當中『君子不器』本意?」
柳毅凝神一看,只見那君子不器四字當中,竟是顯現出了一道畫面。
畫面當中,孔子與其弟子,正在款款而談,三千弟子端坐在四方,聽候孔子教誨。
至於所教之言,柳毅一概沒有去聽。
只因……
只因端坐在講台之上的孔子,身上竟然散發出了一種讓他極為熟悉的氣息!
這個孔子,居然是柳毅的熟人!
柳毅眉頭一皺,身形化作一道豪光,飛進了書籍當中。
滿堂花落,三千弟子。
一個老先生,骨骼奇清,身材偉岸,長得十分另類,與帥氣二字毫不沾邊,正坐在三千弟子面前,侃侃而談。
柳毅步履靠近,直接越過了在場的諸多弟子,坐到了孔子的對面。
那孔子看了柳毅一眼,令座下弟子拿出了一個蒲團,擺在對面,與柳毅相對而坐。
「道友有禮了!」
孔子拱手抱拳,卻行了一個修行之士的禮儀,言道:「一量劫之前,大尊決戰鴻鈞老祖,天下紛亂,洪荒大世界崩離分析,化作了一道道碎片,芸芸眾生飽受其苦,我本該殞落,卻得大尊之助,活下了性命。我修行的本不是鴻鈞老祖的三千大道、八百旁門,在一量劫之前身受重傷之後,正好能痛定思痛,揣摩修行的大義,於是便起了立教的心思……」
「道友有禮了。」
柳毅盤膝坐下,從衣袖當中掏出了陸壓道人所贈送的美酒,遞給前方孔子,言道:「於是,便有了這數千人界當中,無數書生?」
:又是大章!
還賬完畢。
對了,你們不要罵我了,我這個作者是逗比,氣量狹小,雖然不會對讀者朋友發火,但是會生悶氣,到時候一旦氣出病來,寫的就不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