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皇後是門技術活> 第154章 群起攻之

第154章 群起攻之

  慈寧宮裏,李太後已經用過了晚膳,正在與慶嬤嬤閑話點評今日的菜色,見“大廚”聯袂而來,少不得打趣感慨一番。


  閑話畢,早就得知今日朝堂動蕩的李太後,便拿話支開了黃宜安:“你上次做的那個酥餅外酥裏嫩、鮮香可口,哀家很是喜歡,一會兒你去裏頭寫個方子來,回頭哀家讓慈寧宮的廚房學做起來,一來吃個新鮮,二來也省得你辛勞。”


  黃宜安會意,了句“這都是兒臣該做的”謙詞,便笑著答應了,起身隨引路的宮人去了對麵的晏息室。


  轉過一重帷幔,黃宜安對阿梅使了個眼色。


  阿梅會意。


  等到了晏息室,阿梅突然捂著肚子,臉色痛苦、眉頭緊皺,對隨侍的慈寧宮宮女聲央求道:“姐姐,我突然內急,能不能請你先伺候皇後娘娘筆墨,我去去就來。拜托了,就一會兒。”


  那宮人知曉阿梅是六宮獨寵的皇後娘娘身邊的第一心腹人,有心賣她這個麵子,遂笑道:“你去吧,我服侍娘娘即可。”


  阿梅雙手合十,連聲道謝,一溜煙兒轉過了帷幔……


  不多時,阿梅便回來,對著那宮人千恩萬謝。


  黃宜安寫完了酥餅的配方和做法,見李太後依舊沒有遣人來問,便知這母子倆的話還沒有完,便借口替李太後再寫幾份糕點方子,沒有前去打擾。


  奉命服侍兼“監管”的宮人見狀,高懸的心也放了下來。要是皇後娘娘堅持寫完了方子就走人,她一個做奴婢也不好強加阻攔。


  夕陽的餘暉在邊散盡,夜幕逐漸籠了上來。


  黃宜安慢慢地寫完鄰四個點心方子時,李太後終於派人來請她了。


  黃宜安將墨跡吹幹,交給宮人收好,便由阿梅伴著出去了。


  李太後也沒有多留二人。


  等帝後出了慈寧宮,服侍黃宜安的宮人將四張點心方子奉上,回稟道:“皇後娘娘難得太後喜歡,便多寫幾樣點心方子,留著廚房備用。”


  李太後心下一動,接過方子,滿意地點點頭。


  她不相信黃宜安不明白她是特地將她支走,好與祁鈺談論朝政的。既然明白她的心思,在晏息室等著她派人去請就好了。


  可是黃宜安卻偏偏以多寫幾張方子為由,不露痕跡地留在晏息室裏,既不妨礙她和祁鈺談論朝政,又貼心得幫她圓了場麵。


  如此聰明且本分的皇後,她果然沒有選錯人。


  “難得皇後一片孝心,讓哀家來看看她都寫了那幾樣點心方子。”李太後笑嗬嗬地道。


  等她看清楚方子上寫的那幾樣點心時,訝然笑道:“竟都是哀家素日裏愛吃的那幾樣!”


  慶嬤嬤在旁湊趣道:“可見皇後娘娘侍奉太後娘娘極為用心,因此才將太後娘娘的口味記得這般清楚!”


  李太後笑嗬嗬直點頭,心中十分滿意。


  ……


  坤寧宮裏,黃宜安服侍祁鈺去淨室梳洗後,便屏退宮人,招來阿梅近前低聲問道:“打聽到了嗎?”


  阿梅亦低聲回道:“太後娘娘禦下甚嚴,奴婢不敢靠得近,亦不敢與旁人打聽,隻隱約聽得提到了‘張首輔’‘丁憂’之類的……”


  黃宜安靈光一閃,立刻想了起來。


  前世新政剛剛推行不久,張圭遠在家鄉的父親就去世了。按照禮製,張圭需回鄉守喪三年,是為丁憂。


  可是新政才剛開始正式全麵地在全國推行,張圭擔心他若是此時回鄉丁憂,遠離了朝堂,新政必然會被反對激烈的權貴一朝廢除,那他多年的心血就要付之東流,而畢生的誌向也將再難難現。


  因此張圭最終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將父親去世一事隱瞞不報,以撐到新政徹底推行開來,祁鈺能夠掌控朝堂為止,再也沒有人能夠廢止新政為止。


  可是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更何況張圭當政後極為嚴厲,本就得罪了不少人,這下又因為新政幾乎將所有的權貴都得罪了遍,更因為拿恩師徐玠開刀而被士林唾罵。


  要不是張圭通過內閣牢牢地把控著朝堂,還有李太後和祁鈺的堅決支持,隻怕他早就被反對的朝臣給聯手轟下台了。


  如今反對張圭的官員好不容易揪住了他的錯處,而且還是完全站得住腳的不孝之罪,還能不群起而攻之,妄圖將張圭一擊斃命嗎?


  黃宜安心裏明白,攻訐張圭的人未必就比張圭侍奉父母更加孝順,他們恨張圭也不是因為張圭違背了禮製,這就是朝堂角力——你觸犯了我的利益,我就要逮機會弄死你!


  皇帝,有時候不過是各方勢力平衡的工具。


  “娘娘?”阿梅稟報完畢,見黃宜安沒有反應,遂低聲請示道。


  黃宜安回神,笑道:“我知道了。”


  頓了頓,又鄭重交代道:“這件事情,對誰都不要提起,記住了嗎?”


  阿梅重重地點點頭,低聲保證道:“娘娘放心,奴婢省得輕重!”


  偷聽李太後和皇帝議論朝政,這個罪名若是壓下來,皇後娘娘可就麻煩了。


  黃宜安聽得淨室水聲漸歇,便遣退了阿梅,親自進去服侍祁鈺穿戴。


  也許是怕祁鈺會沉迷於女色,所以自從他登基之後,身邊伺候的人都是李太後層層篩選過聊,不是內侍,便是老實本分宮女。


  等到圓房後,便換成了她一個人……


  ……


  朝堂上因為他隱瞞父喪,不肯辭官守製一事吵了起來,張圭自知禮虧,便上書辭官請罪,暫時在家閉門思過。


  雖是如此,有關新政的政令卻在他的暗中授意下,有條不紊地繼續推行著。


  張圭安慰自己,隻不過是換了個地方辦公而已,在家裏還自在些,不必介懷,諸如此類。可是安慰歸安慰,他心裏卻很明白,若是他不能夠及早解決此事,那事情最終將無法收拾。


  如果他不想辭官守製,不想多年的心血付諸東流,不願畢生的誌向就此湮滅,那麽就隻剩下奪情這一條路可走了。


  可是,反對他的人那麽多,皇帝能夠頂住壓力,力主奪情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