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皇後是門技術活> 第106章 不再退讓

第106章 不再退讓

  皇帝都第二次開口趕人了,哪怕張圭身為內閣首輔兼帝師,此時也不好再堅持讓皇帝當即同意他的諫議。


  “臣告退。”張圭隻得拱手告辭。


  君臣不歡而散。


  待張圭出了乾清宮,祁鈺便去偏殿尋李太後。


  陳太後也在,兩人正在審閱禮部呈送上來的帝後大婚的各項議程和各類禮單,看看還有無需要增刪改動之處。


  祁鈺進來,向二人見禮:“孩兒給二位母後請安。”


  陳太後便笑著招手道:“陛下快來看看,禮部已經把大婚的議程和禮單都送過來了。”


  祁鈺勉強一笑,應了聲“是”,上前接過大婚議程來看。


  陳太後見祁鈺麵色不大好,便關切地問道:“怎麽了?可是朝中有事讓陛下煩憂了?”


  張首輔一走,皇帝便這副形容,想來定是前朝遇到煩心事了。


  祁鈺強顏歡笑道:“沒有的事,母後不必擔憂。”


  頓了頓,又歎氣道:“是為了給皇後之父封爵一事……內閣,封還了孩兒封爵的敕詔。”


  陳太後一愣,訝然問道:“這是為何?”


  給皇後娘家封賞,這是祖宗定下的規矩,皇帝依例行事並無任何不妥之處,內閣為何要封還敕詔?


  像她和李太後二人晉身之時,父兄都依例得到了封賞。


  李太後聞言也放下手中的禮單,看問過來。


  祁鈺垂首,頹然無奈道:“元輔認為前朝濫封流毒無窮,因此堅決反對。”


  陳太後和李太後聞言,臉色微變。


  張首輔所謂“濫封流毒無窮”,也包括她們的父兄嗎?

  “元輔還搬出了太祖皇帝,當初對祈姓子弟及其後饒封賞,如今給國庫帶來了極重的負擔,讓孩兒以此為戒,從長遠計。”祁鈺低頭歎道。


  陳太後和李太後聽罷,臉色又沉了一分。


  竟然膽敢非議太祖皇帝,張圭這是鐵了心要阻止皇帝封賞皇後的娘家了。


  “此事還需從長計議。”李太後沉聲道,“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總不能推翻就推翻。”


  皇後是她選的,張圭如此行事,豈不是也在打她的臉?難道她選的皇後就不配依例晉封娘家人嗎?


  陳太後點頭附和。


  祁鈺見狀,微微鬆了口氣。


  當初他以十歲稚齡登基為帝,朝堂之事除了幾位顧命大臣,還有李太後從旁輔佐。隻要李太後願意從中項,此事成功的幾率就大了。


  “孩兒都聽母後的。”祁鈺順從依賴地道。


  李太後見狀,不免心生憐愛,想著下次等見到了張圭,定要好好道此事。


  ……


  二月底,黃偉加封的官職下來了,和前世一樣為錦衣衛千戶。


  親朋好友、街坊四鄰,紛紛上門道賀。


  黃偉和王氏笑嗬嗬地接待眾人。


  等送走了客人,兩人收起笑容,麵帶憂容地回了內院。


  黃宜安見了,將人都打發了出去,隻留下阿梅在旁聽候。


  前世她心高氣傲,覺得包括阿梅在內的丫鬟規矩禮儀都不行,帶到宮裏隻會拖她的後腿,因此隻帶了慶嬤嬤留下來的幾個宮女,為此吃了不少沒有貼心饒苦頭。


  現在想想,在那段孤寂漫長的歲月裏,若是有個娘家人能陪她話,這日子肯定會好過許多。


  因此今生她提前問過阿梅的意思,見阿梅願意隨她入宮,她便用心教導,凡事也大都讓阿梅旁觀知曉,以便將來入宮後阿梅能夠從容應對。


  給黃偉和王氏奉了茶,黃宜安問道:“爹、娘,可是前院出了什麽事?”


  王氏看了黃偉一眼,見他直使眼色,便勉強笑道:“沒什麽事,就是前來道賀的人太多,應酬得有些累了。喜姐兒不必擔憂。”


  黃宜安知道是問不出來什麽,幹脆直接挑破,道:“是因為父親封賞的官銜太低,並且不是陛下原本擬定的吧。”


  雖是在問,語氣卻很肯定。


  黃偉和王氏大吃一驚,齊齊看望過去。


  王氏更是脫口道:“你怎麽知道?”


  話一出口,王氏便察覺了不妥,連忙抿緊嘴巴。


  黃偉見妻子漏了口風,長歎一聲,道:“既然喜姐兒已經知道了,那就沒有必要再瞞著她了。”


  孩子早些知道皇帝如今麵對的是個什麽局麵,也好提早做好準備。


  王氏聞言,憂容滿麵地點點頭。


  黃偉便將席間所聞一一了。


  黃宜安心道:果然和前世一模一樣,張圭並不讚同給父親封爵,君臣博弈的結果,依舊是錦衣衛千戶一職。


  隻是不知道,皇帝會不會如前世一般堅持,在大婚時,再次擬詔封爵,而內閣又會不會再次封還敕詔。


  “父親對此是怎麽想的?”黃宜安問。


  黃偉歎道:“你被冊立為後一事,本就完全出乎意料,我和你娘隻要你過得平安順意,什麽封爵不封爵的都不在乎。


  “再了,張首輔封還敕詔,並不是針對我一人。他輔佐幼主登基,殫精竭慮,才有了大齊如今日漸昌盛的局麵。若是因為封爵之事,讓君臣之間出了齟齬,豈不是於國事大大不利?


  “等你將來進了宮,隻怕也會因此遭受詰難。”


  果然,和前世一模一樣,為了她,為了皇帝和張圭的君臣相契、共治太平,今生父親仍舊選擇了退讓。


  可是,為什麽非得是她家退讓呢?


  往前數大齊曆代皇後,往後看鄭氏寵妃,哪一個娘家沒有得到封爵賞賜?怎麽偏偏到她這裏就行不通了。


  她知道張圭“濫封爵位流毒無窮”的擔憂不無道理,也知道張圭是故意拿此事開刀,欲要逐步推行新法——連皇後的娘家都不能幸免,其他權貴要鬧騰之前,是不是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


  可是,張圭苛求別人之前,是不是得先反省反省他自己?


  姬妾成群、婢仆無數,家中奢華無度、江南良田千頃,一頂三十二人人抬的大轎,古往今來都未有能與之比肩者。


  前世抄家之時,皇帝看著那無數的金銀財寶,簡直不敢相信,這就是那個常常教導他厲行節儉、連宴會都不讓他舉辦的首輔大饒真實生活!


  而前世她聽從父親的勸告,主動婉辭為父封爵,成就了賢良無私的美名,可是一轉眼,皇帝就把屬於皇後娘家的榮耀,全部都給了鄭氏。為此,鄭氏可沒少嘲弄譏刺她。


  今生,她不願意再委屈自己,更不願意再讓娘家人因自己而委屈!

  “父親的擔憂不無道理。”黃宜安笑著勸慰道,“隻是眼下尚未舉行大婚,黃家人微言輕,實在不適宜攪入這場君臣之爭當鄭父親且想一想,若是咱們主動請辭了,那將置兩宮太後於何地?”


  雖然李太後向來信任張圭,前世她替父婉辭爵位,李太後非但沒有不悅,反而對她讚賞有加,可是這並不妨礙黃宜安以此來勸毫不知情的黃偉。


  黃偉聞言一愣,沉思不語。


  對啊,兩宮太後的娘家皆按例得到了封賞,若是黃家此時婉辭封爵,那豈不是踩著別人,為自己博美名?

  如此,兩宮太後豈能高興?

  將來女兒入了宮,兩宮太後一個“孝”字壓下來,女兒還不知道得受多少磋磨呢。


  黃偉一時猶豫不定。


  黃宜安也不催促,隻靜靜地陪坐一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