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湘山寺
肖鋒帶著何梅豔向這裏最有名的旅遊聖地湘山寺進發。肖鋒曾經多次來這裏遊玩,今天他陪著何梅豔過來,讓她見證一下這裏的名刹古跡。
湘山寺位於清湘縣城內西隅湘山之麓,素有“興唐顯宋”之美譽,“楚南第一名刹”之雅稱,係公元756年唐代高僧無量壽佛創建。
宋朝4位皇帝先後5次加封,宋徽宗親臨膜拜;清初著名畫家石濤曾住寺為僧21年,留有石刻花圖;清朝康熙皇帝禦筆親題崖刻“壽世慈蔭”。
湘山寺作為華南最古老的佛教寺院,吸引著眾多海內外遊客前來膜拜、遊覽,特別是三大佛教節日、更是人山人海,絡繹不絕。
湘山寺始建於唐至德元年(756年),初名“淨土院”,杭州徑山得道高僧全真和尚為該寺開山祖師。昔日湘山寺占地2平方公裏,有過48殿、108房的興盛場麵。
該寺曆唐、宋、明、清、民國,到今已有1250多年,期間雖經多次修葺,但至明清之際漸衰,後屢遭兵燹戰禍。
肖鋒與何梅豔坐著“慢慢搖”(本地的一種交通工具,下身為三輪摩托,上麵搭建有一個棚,用來遮風擋雨,可坐4人),來到湘山寺門前。一道恢弘的寺門矗立在他們麵前,中間是大門,上半身為橢圓圖案,在大門左右,各有一個側門,上半身也是橢圓形狀。整個門麵都塗成朱紅色,最頂端蓋著琉璃瓦,顯得非常壯觀。
踏進門內,有一條平整的水泥路,一直通向遠處的妙明塔前,在水泥路的右邊有一處景觀名為放生池,裏麵成群的石雕生物栩栩如生,神態各異,歎為觀止。
在這群構思獨特,刻法技巧精湛的石雕中,首推獅愛圖,兩隻大獅約長2米,身大合抱,昂首伏地,一小獅張口含笑,形若父母對兒女般的慈愛。
雄立的麒麟口吐玉書,旁有蛙、螺、蚌、蟹、魚拱圍作“聽命”狀,極富樂趣;無數古錢中有方孔,古人常用繩線穿孔成串,石雕以長蛇貫串其中,銅錢稀密擺列,可謂別出心裁。
最引人注目的雲龍戲珠,兩隻小魚躍出作羨慕狀,非常生動;另處,生鶴展翅,下伏二***頸作長短伸縮爬行狀,頗有情趣;鬆鼠偷葡萄,鐫於一米見方稍平的石板上,垂於葉下的串串葡萄,二鼠上下竊食作驚恐狀,是用浮雕形式靈活靈現地刻畫出來了。
有兩隻蝙蝠張開翅膀欲飛,窺視一睡鶴,鶴頭扭轉嘴藏翅內,形成動與靜,大與小的對比。北角,一人身著長衫,側臥入眠,在群雕中唯一的人物,或許是守護大千世界的懶和尚,致使這些大少動物活躍於放池中,遨遊嬉戲,成為一幅立體畫卷。
龐大的石雕群像,有意啟迪人們要愛護生靈,保護大自然生態平衡。它不但布局嚴謹,錯落有致,而且雕鑿工藝精巧,形態逼真各異,相映成趣。如獅的脊毛,蛟的牙齒,書的裝訂線痕等曆曆可辨,溶智慧與技藝為一體,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藝術遺產。
“峰哥,這裏的景物雕刻得惟妙惟肖,太深動了!看這個烏龜抬頭仰望,甚是調皮,那條魚翹著尾巴,開心極了,還有那位和尚,躺在那裏悠然自得!”何梅豔看著這些雕像,驚歎不已。
“出家人慈悲為懷,最忌憚殺人,印度佛教大德龍樹菩薩在他撰寫的大乘佛教中觀派重要論著《大智度論》有雲:諸餘罪中,殺業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因此,放生池是許多佛寺中設有一個設施,一般為人工開鑿的池塘,為體現佛教的‘慈悲為懷,體念眾生’的心懷!”肖鋒說道。
“你懂得還蠻多的呀!”何梅豔由衷讚歎道。
“小時候我爺爺給了我的一本書,我從裏麵看到的呢!正好可以在你身上賣弄一下!”肖鋒調皮地說道。
他們來到壽佛殿,裏麵供奉的一尊佛像就是全真法師,他是湘山寺的開山鼻祖,俗姓周,別號宗慧,湖南郴州資興縣程水鄉周源山人。生於唐開元十六年夏曆十二月十二日亥時(公元728年元月),歿於鹹通八年二月八日辰時(公元867年),享年139歲(還有166歲的說法)。
唐朝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夏天四月,全真法師走到湘山筍布台,登台遠眺,隻見五彩毫光圍繞,湘江、灌江、羅江三江在此相聚,左邊有缽盂山,右邊有聖禪山,湘山居中,高高聳立,氣勢磅礴,便覺得此為佛法之地,便決定在此定居下來。他在這裏斬除荊棘,造下簡單的茅屋,親自開荒種地以自給。僧俗萬眾感恩於全真,紛紛捐資修淨土院(淨土院便是湘山寺最早的名稱),讓他長住下來。肖鋒他們一邊觀看,一邊感歎全真法師偉大成就,為楚南之地開辟第一名刹,功德無量啊!
肖鋒與何梅豔一起登上妙明塔,肖鋒給他講解這個妙明塔的來曆。相傳塔底是一個岩洞,是當年壽佛爺打禪誦經之地,壽佛爺在洞中圓寂之後,乃修建了妙明塔以藏其骸。
全塔下粗上細,塔高七層26米,底層直徑6.8米,外八方,內六方,中空,內設螺旋磚階,直達塔頂。層層設有回廊,木欄柵圍,飛簷外翻,塔頂尖尖,形同珍寶葫蘆,塔門上,中國著名書法家,原區政協常委伍純道先生的絕筆“妙明塔”三個大字,溢彩流金;塔內鑲有曆代碑刻20餘幅。
他們來到圓通寶殿,這裏麵闊五開間單層,進深六柱十一檁,地麵鋪水泥仿製的方形磨磚,明間前部重簷外金柱之間有一塊荷花石板,上飾有各式荷花紋樣,四周為圓紋。
明間後部金柱之間有石質須彌座佛像坐台,上置釋迦摩尼像,佛像兩側及後簷牆有一圈十八羅漢像。
明間梁柱上簷采用抬梁式,五架梁前後雙步梁再加下簷前後卷蓬廊。石鼓墩柱礎,下設磉石。正脊施為火焰紋寶鏡,前鑲嵌“風調雨順”,背麵“國泰民安”。
他們倆觀看著眼前的景象,感歎佛教文化在這裏的厚重,他倆虔誠地在前台燒了一炷香,祈求佛祖保佑平安,莊重的樣子甚是感人。
“山頂上有一飛來石,石上刻有‘壽世慈蔭’四個大字,你想去參觀嗎?”肖鋒問道,路很陡峭,雖然修繕一新,但是看著穿高跟鞋的何梅豔,肖鋒還是有點擔心她是否能吃得消。
“去呀!今天就逛個夠!”何梅豔興致勃勃,沒有絲毫懼怕之意。
於是兩人沿著曲折幽靜的石階小路,一路往山頂爬去。何梅豔畢竟是個女孩,又穿著高跟鞋,爬到半山腰,已經氣喘籲籲了。肖鋒建議休息一下,何梅豔幹脆直接坐在石階上,已經累得沒心思顧忌形象了。
“還有一半的山路,不行我們就下去吧!”肖鋒小聲地說道。
“怎麽可以,一定要上去!”何梅豔牛勁上來了,她可不願意輕易放棄呢。
兩人走走停停,肖鋒一路上講些笑話,分散她的注意力,終於爬到了飛來石邊。飛來石傳說自須彌山飛來,落在這裏,形成一道獨特的景觀。
飛來石高高樹立著一麵石壁,石壁上麵遒勁有力地刻著“壽世慈蔭”四個大字,由於時代的久遠,部分字體的角落已經脫落,但是四個字的輪廓還在,遊客還能夠讀出。這四個字應該是讚揚全真法師為老百姓做出的功能無量。
肖鋒他們站在這個位置,往周圍觀看,整個清湘縣盡收眼底,前麵的湘江繞著城邊靜靜地流淌,遠處的山連綿不絕,掩映在濃霧中,這真是一個風水寶地啊!
“這裏怎麽刻有字體呢!”何梅豔感歎道。
肖鋒走過去,沿著何梅豔的手指看去,在石壁上麵雕刻著一些名字,什麽XXX到此一遊,XX與XX見證愛情諸如此類,不勝牧舉。
“峰哥,咱倆也將我們的名字刻上去吧!”何梅豔突然來了精神。
“咱倆是讀書人,不能在旅遊聖地隨便刻畫,知道嗎?”肖鋒說道。
“也沒什麽的啦!咱倆來這裏玩過,以後要是咱倆結了婚,生了小孩,再帶他來這裏看看當年我們就是在這裏放飛我們愛的夢想喲!”何梅豔一副神往的樣子。
“卻!好好學習吧!”肖鋒打斷了何梅豔的話道。
“來嘛,就刻一下嘛!”何梅豔哀求道。
“……”
最後還是沒有刻成,肖鋒不想為了一己私利而破壞文物現場。
下上的路上,何梅豔走不動了,開始的時候他讓肖鋒拉著她的手,走了一下,她幹脆不走了,要肖鋒背她下山,肖鋒沒辦法,將她背著往下走,隨著雙腳的邁動,肖鋒感受到背上被兩團軟綿綿的東西壓著,肖鋒心裏有一點心猿意馬了,肖鋒趕緊眼觀鼻,鼻觀心,暗運氣功,將自己的雜念排除在外……
下到山底,他們倆來到東麵一個泉眼的地方,這就是有名的洗缽泉,相傳湘山寺鼎盛時期這裏有和尚3000多人,他們每天都這裏打水喝,可惜現在這裏已經幹枯,沒有水流出來了。據說當年,這裏泉水清冽,可供三千和尚洗衣做飯,估計後來山上的樹木遭受砍伐,致使這裏的泉水枯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