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悲催的嚶軍
第743章 悲催的嚶軍
海軍在行動。
陸軍卻依然還沒有動靜。
他們就像是冬日裡蟄伏的動物,在等待一個新的季節來臨。
現在已經是華夏曆的八月份,再有一個多月就到次大陸的旱季。
天干氣躁,才是戰鬥的季節。
雨季比拼的就是雙方的意志力。
當然,還有戰地醫療能力。
沃爾塔城,嚶軍的戰地醫院裡面也躺滿了身患各種疾病的士兵。
奇怪的是這裡只能看到嚶軍的士兵,一個僕從軍士兵都看不到。
難倒這些的英軍的僕從軍真的就是鐵打的,喝恆河水長大的阿三百毒不侵?
當然不是的,只是因為嚶軍的野戰醫院就連自己人都裝不下。
哪裡還有空間去救治那些僕從軍呢。
況且,高傲的嚶軍士兵即使是生病了也不願意跟僕從軍在一個醫院中住院。
所有的人,不分種族,都有自己的靈魂。每一個人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思想。
嚶軍如此對這些僕從軍,這些人怎麼會沒有怨言?
雨季的這段時間,僕從軍中不斷有逃兵出現。
由於道路泥濘,這些逃兵的抓捕工作很難展開。
抓不到逃兵就沒有辦法震懾剩下來的人,於是剩下來的僕從軍中出現了更多想要逃跑的人。
有的人甚至逃到了聖軍的佔領區。
英軍的野戰醫院中。一名名叫丹尼斯·科特萊爾的士兵正在跟躺在他邊上的弗蘭克·辛頓聊天。
兩人都患上了痢疾,這是一種在熱帶地區常見的瘟疫。
「弗蘭克,你說我會不會死掉,如果我死了,請你去我的家鄉蘇格蘭奧本,轉告我的家人,我愛他們。」臉色蒼白的丹尼斯,帶著顫音說道。
他的身體在忍不住地打擺子。蒼白的臉上,鐵青的嘴唇不斷顫抖。
在他的頭頂上掛著一個吊瓶,藥水正通過橡皮管輸送到他的靜脈。
這種治療的方式還是從復興軍那裡傳出來的。
在克里米亞戰爭中復興軍就使用過這種方式對聯軍的士兵進行救治。
「丹尼斯,你不會死的,現在醫生已經給伱用上特效藥了。你看到藥品上面的中文了嗎?這是他們生產的特效藥,肯定管用的。」弗蘭克得了相同的疫病,不過並沒有丹尼斯那麼嚴重。
弗蘭克說話的時候,忍不住在心中嘲諷那些大人物。
他們正在跟復興軍打仗,竟然還是用的人家的葯以及人家救人的方法。
實際上,戰爭開始之後,復興軍與大嚶之間的貿易往來就已經中斷了。
嚶軍野戰醫院中使用的這些藥品有戰前囤積的還有從其他國家手中高價購買的。
「弗蘭克,我們在克里米亞戰場都接受過復興軍的救治,現在我們又得了瘟疫,是不是上帝對我們的懲罰。因為我們在跟自己的救命恩人做作戰。」也許是覺得自己確實死不掉了,丹尼爾繼續說道。
「誰知道呢,可是復興軍支持這裡的叛軍,印度是女王皇冠上明珠,我們是在守護女王的尊嚴。」弗蘭克解釋道。
「去他媽的女王的尊嚴,我們蘇格蘭人從來沒有從印度殖民地獲取一點點好處。」丹尼爾小聲咒罵道。
也不知道他是擔心別人聽到,還是沒有力氣大聲說。
「丹尼爾,別說了,小心那些憲兵把你丟出去。」弗蘭克也是蘇格蘭人,他能夠理解丹尼爾的話,但是他知道這樣的話可不能說出來。
要是一個復興軍的戰士,他們肯定是分不出蘇格蘭人和英格蘭人,在他們眼中這些人都是嚶軍。
但實際上,他們自己很清楚蘇格蘭人和英格蘭人是不同的。
「好吧,弗蘭克,是我衝動了,可能是覺得這些話再不說就永遠說不出來了。」丹尼爾道。
「都說了你不會死的,至少我們現在能夠躺在醫院中,不用在那該死的塹壕中發霉、發臭。還不用擔心隨時被對方的狙擊手爆頭。」弗蘭克岔開了話題。
「弗蘭克,你說的是那個復興軍的爆頭手?」
「是啊,這傢伙現在又出現了。他的槍法倒是在其次,關鍵是這傢伙總是製造一些事情迷惑我們這邊的部隊。這有了情況總不能不處理啊,你也搞不清楚他們到底是真的進攻還是假的進攻。」
「前兩天曼徹斯特團的陣地就是將對方的進攻當做陷阱,結果反映不及時,把陣地都給弄丟了。」弗蘭克的病情較輕,經常去其他的病員那裡竄門兒,所以消息非常靈通。最近在戰場上發生的事情他都門兒清。
「唉,這場仗不知道什麼時候結束,海軍戰敗了,不知道還能不能保護我們回家的路。」丹尼爾擔憂地問道。
「丹尼爾,我們要相信海軍,我聽說海軍還有一些艦船,反正到現在孟買港都好好的在我們手中。相信國內很快就會派新的艦隊過來的。我相信女王不會把我們幾十萬陸軍丟在印度不管的。」
「但願如此吧!」丹尼爾還是比較悲觀。
現在前線嚶軍的補給還算充足。
對於海上的後路,士兵們大部分都還是比較放心的。大嚶海軍的戰績在那裡,雖然很多陸軍看不慣海軍那種傲慢的姿態。
不過,不得不承認大嚶的海軍曾經創造了輝煌的戰績。
只有陸軍的高層才知道,他們現在已經使用最後的儲備了。
接連幾個月的對峙,次大陸聯軍不給他們一點喘息的機會。
幾乎所有的軍隊都得不到修整。
原本嚶軍指揮官準備讓一部分強拉來的僕從軍回去恢復生產。
但是礙於戰場上的緊張形勢,這個計劃沒有實現。
指揮官也不能排除聯軍會在雨季發起決戰。
接連的大雨天氣雖然讓進攻一方承受困難,但是也增大了防守的難度。
天氣對於雙方來說是公平的。
實際上抽調兵力恢復生產可能失敗的更快。
而將所有人壓在前線,更是慢性自殺。現在的嚶軍基本上是在坐吃山空。
現在嚶軍依然控制下的孟買以及古吉拉特邦,幾乎所有的青壯都被抽調到軍隊中了。只剩下一些老弱婦孺還在後方,只能維持最低水平的生產活動。
再過一段時間,即使沒有斷糧,但是武器彈藥和藥品這些必須要從本土運來的物資是肯定要被耗空了。
在次大陸陸軍的高層其實早已經心急如焚。
他們知道海軍不會那麼快補充過來。
這次到印度洋的大白艦隊幾乎已經是嚶軍能夠派出的所有力量。
製造軍艦畢竟不是母雞下蛋。
即使是大嚶帝國的造艦能力很強,這個周期也不會短的。
但是這些事情都不能讓底層的軍官和士兵們知道。
回到新京城。
夏宮原本就是皇家夏日避暑居住的地方。
所以說夏日居住在這裡才是最享受的時候。
只不過,現在有了空調,董書恆早已不在意這些了。
「文軒,我們的飛艇部隊到次大陸已經有一個月了吧。劉鵬飛那傢伙在忙些什麼。」今天看著幾個孩子在夏宮的水池邊玩氣球,董書恆突然想起他派出去的飛艇部隊。
飛艇部隊成立的時候,很多人都表示反對。
主要是飛艇的維護費用,還有各地建立中轉站的費用太高了。
軍部覺得與其這樣,還不如將錢投到炮兵上去。
一艘飛艇的花費足夠建立一個炮兵營了。
但是大家也都知道董書恆喜歡在軍隊中搞創新。
好在,他曾經弄的那些創新大都成功了。
也是因此,大家才能忍受他砸錢折騰。
「總統,劉司令那邊每隔一段時間就有報告到軍部。他們最近一直在進行適應性訓練。」
「戰區的計劃是等到旱季再發動進攻。劉司令那邊準備服從戰區的安排。」
「不過這次他們遠距離轉場,也確實遇到了一些問題。都已經反饋給研究所那邊了。劉司令說他們這些在次大陸戰場上一定會建立奇功。絕不辜負您的期望。」姜玉欽說道。
「但願吧,要不然左季高又要說我勞民傷財了。你回頭告訴實驗室,儘快做出貨運飛艇,咱們造飛艇可不是僅僅為了打仗。最終目的還是為了造福百姓。」
董書恆經常跟那些研究所的研究員叮囑。任何科技創新,不管他最初的時候是以什麼樣的目的產生的。最終都是要改善人們的生活,促進社會的進步。
「是的,總統,我覺得你您的這些要求可以歸納一下,放在今年的科技表彰會上去講。」
董書恆從復興軍剛剛成立的時候就開始每年對做出凸出成就的人頒發獎勵。
這個獎勵的金額還不低,到現在已經舉行了八屆。
有二十四人先後獲得了這項殊榮。這些人幾乎都是各個領域的頂尖人物。
其中有華人也有歸化的西方人。比如舍恩拜在研製出無煙火藥之後就獲得了這個獎項。
徐壽也拿過這個獎項,只不過他立馬就把這筆錢捐獻了出去。
徐壽現在可一點都不缺錢,不僅不缺,還非常有錢。
電力研究所下屬的電力學院每年都會得到徐壽一大筆貼補。
另外,他還設立了一筆基金專門資助那些民間喜歡搞發明創造的人。
後世就有很多農民發明家,他們僅僅依自學就能夠造潛艇、造飛機,搞發明創造。
嚴格意義上來說徐壽也算是自學起家的。所以他非常佩服這些人。
對姜玉欽的提議,董書恆點頭表示同意。這種正式會議上的稿子,一般都是侍從室來準備。
越是重要的講話稿。越是要提前準備。
董書恆也要參與進來,他要提一些自己的想法。
侍從室要將這些想法加工之後,融入到講話稿之中。
有些比較經典的想法會被濃縮成為口號。在講話之後還要做後期的宣傳。
「總統,魏大人那邊有新的消息傳來。」
「哦,魏玉祥開始行動了?」董書恆很好奇,魏玉祥會怎麼動拉達克地區。
「是的,魏大人獲得了當地寺廟的支持,他動用軍隊一舉端掉了六家頭人。」
「然後,寺廟出面宣布那些被抄家的頭人勾結異教徒,試圖玷污佛門凈土。魏大人趁機召集剩餘的十二家頭人在列城開會,宣布解除農奴與頭人的人身依附關係。改農奴為佃戶和工人,官府將給予保護。取消頭人對地方上的管理權,在各地設立市鎮,派駐官員管理。」
聽起來,似乎很簡單,但是董書恆知道,事情不可能那麼簡單的。
「魏玉祥給了寺廟什麼好處啊?」
「魏大人答應給他們一張論法大會的入場券。」姜玉欽說道。
「好吧,他這還是要咱們給他擦屁股啊。到時候不知道又要跟其他的宗教領袖解釋多長時間呢。」董書恆道。
「文軒啊,你以後千萬不要學魏玉祥。」董書恆看著姜玉欽笑著說道。
「呃……是,總統。」姜玉欽一臉的尷尬。
「還有一件事情,總統,西北軍已經進入白沙瓦地區,嚶軍現在當地的實力並不強,很快就能夠佔領當地。內閣那邊請示該怎麼治理當地。」
這個問題,董書恆其實已經想了好多天了。印度和流域和恆河流域是南亞地區兩個最精華的地區。
董書恆將大沙漠西北邊的印度河流域劃為西域的一部分,沒有將其算在次大陸。
所以這塊地方是有復興軍自己拿下,沒有勞煩聯軍。當然了,最後也不會帶著聯軍一起瓜分的。
實際上這就是董書恆給西域地區找的一個出海口。
如果沒有這個南下的出海口,西域的發展實際上就會一直受到限制。
而董書恆並不想看到西域地區與中東部地區之間的發展出現不平衡。
所以他要利用印度河流域的狹長地帶,將西域與印度洋打通。
改善西域乃至整個中亞地區的區位條件。
董書恆覺得,假如西域發展不起來,當地的華人的數量就增長不起來。
不僅僅會不增長,而且還會流失。
這樣的狀況,董書恆在後世看的多了。
人往高處走,人口從貧窮的地方向富裕的地方流轉,這是在正常不過的規律。
見到董書恆似乎是在思考,姜玉欽沒有出聲,而是在旁邊靜靜地等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