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賭鬥

  第656章 賭鬥 

  兩人踏入書房的瞬間,宋缺的一雙虎目之中便迸射出兩道銳利的光芒,近乎貪婪的視線在那女尼的身上深深掃過。 

  兩人目光交錯,似乎發生了什麼,有好似什麼都沒有發生。 

  半晌,那女尼率先開口,行了一個佛禮,檀口微啟輕輕的道:「宋閥主,多年不見,別來無恙呼。」 

  「清惠。」 

  對此,宋缺只是回了一句充滿深情,卻又堅定不移的稱呼。 

  梵清惠輕嘆一聲,眼眸低垂,帶著無盡悲天憫人的哀愁,那濃烈的情緒,讓白行簡也為之動容。 

  「數十年不見,宋缺你風采依舊,膝下麟兒更是青出於藍,攪動天下,如今,宋家已得半壁江山,宋閥的實力已經威脅到天下各方勢力的平衡。」 

  「接下來,為求自保,天下所有勢力,包括塞外突厥等部,也都會聯合起來,對抗宋閥,一旦再起爭端,百姓流亡,商業蕭條,千里無煙,饑寒流隕,相填溝壑。」 

  「宋缺,你以缺為名,可知如此下去,我們還要缺失多少東西?」 

  梵清惠緩緩抬頭,一雙充滿慈悲智慧的眼眸,彷彿看到了中原大地,焦土千里的可怕場景。 

  宋缺沉默不語,白行簡卻開口道:「梵齋主此言差異,如今我宋閥休養生息,安撫民生,並無北伐之意,縱使再有爭端,也非我宋閥之過,梵齋主此言,未免有失偏頗。」 

  「這位便是宋少主了吧,不知如今的宋閥,是哪一位做主?」梵清惠面色不改,平靜的猶如山崖上的一株玉蘭花,讓清風也不忍加重吹拂的力道。 

  「師道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清惠玉足多年不曾踏足宋缺所在之地,如今有什麼話就直說吧,那些冠冕堂皇的意思,便無需再說了。」宋缺乾脆利落地說道。 

  梵清惠的兩眼之中,第一次閃過異樣的光芒。 

  可見,宋缺的決絕超出她的意料之外,尤其是,在她能清楚的感受到宋缺對她的情意非但沒有因時間而消散,反而越發醇厚的情況下。 

  不過,到底是慈航靜齋之主,便是事情超出意料之外,梵清惠仍舊能夠保持平靜。 

  又是一聲輕嘆,梵清惠沒有開口,而是側身看向師妃暄。 

  與梵清惠如出一轍,宛如清風明月一樣的師妃暄解下身上的一個包袱,打開來,只見包袱中只有一張羊皮卷。 

  這張羊皮卷出現的瞬間,白行簡和宋缺的臉上同時露出凝重之色。 

  在這張羊皮卷上,兩人感受到了一股狂暴獨尊的力量,好似廣闊草原上,一輪熊熊燃燒的太陽,那霸道無雙,宛如吞日魔狼一樣恐怖的氣息,不用說,必定來自武尊畢玄。 

  「清惠這是何意?」感受到羊皮卷上畢玄的氣息,宋缺一臉凝重。 

  梵清惠臉上閃過一絲不忍,緊閉雙眸,隨後才緩緩開口:「我知道,宋家已得半壁江山,便是清惠親自下山,也不可能勸說宋閥你回頭。」 

  「既然此戰不可避免,咱們賭鬥一回如何?」 

  「賭鬥?」宋缺擰眉。 

  「不錯。」梵清惠點點頭,指著那張羊皮卷看向白行簡。 

  「這個,是武尊畢玄托清惠交給宋少主的,未免天下血流成河,武尊畢玄想要與宋少主賭鬥一番,以決定天下的歸處。」 

  「若是畢玄勝了,宋家將退出北地,將關中交還李閥,百年之內,不可再起爭端,天下南北共存。」 

  「若是宋少主勝了,則由靜齋出面,全說王世充、竇建德、劉武周、梁師都、李世民五方勢力,歸降宋閥,助宋閥一統天下。」 

  「這一戰,宋少主可敢接下?」 

  直視梵清惠那慈悲中充滿銳利的目光,白行簡沒有第一時間回答,而是反問道。 

  「都說慈航靜齋是中原武林正道之首,怎麼如今反而成了畢玄的傳聲筒了,難道說,慈航靜齋和突厥也有勾結嗎?」 

  這話可以說是相當的不客氣,可梵清惠聞言卻神色不動,仍舊是哪副悲天憫人的慈悲之象。 

  「我知道宋少主一直對靜齋心存不喜,認為靜齋身為出家人卻操縱天下局勢,實際上,靜齋從未高高在山,視自身為天道代言人。」 

  「靜齋不過是一群行走在追逐天道路上求道者的聚集地而已,天下萬物,芸芸眾生,皆是天道之下的產物,靜齋挑選真命天子,乃是為了天下各族的和平。」 

  「其實,最開始的時候,靜齋想要支持的真命天子就是宋少主,只是,靜齋與宋閥的觀念不合,由來已久。」 

  「宋閥認為,天下之亂,源於」永嘉之亂」,從此歷史進入北方民族大混戰的階段,匈奴、鮮卑、用、氏、羌各部如蟻附蜜的滲透中原,各自建立自己的地盤和政權,而民族間的仇恨是沒有任何力量能化解的,只有其中一族的振興.才可解決所有問題。」 

  「因此,你宋閥堅持漢家正統。」 

  「但對我靜齋而言,統一是天下人的統一,應該從天下各族融合的角度去看待,兩人不敢說對錯與否,只能說立場不同。」 

  「因此,從一開始,靜齋便支持李世民,因為他卻有治理天下之才。」 

  「事實上,我們哪來資格挑選未來的明君?只是希望能為受苦的百姓作點貢獻,以我們微薄的力量加以支持和鼓勵。」 

  「看錯了宋少主,是靜齋有眼無珠,卻也證實了靜齋的所思所想,一旦宋家得到天下,北地諸族將再次大亂,為求生存,必定再起爭端,到時候,天下又會重燃戰火。」 

  「打天下易,治天下難,贏政和楊堅,均是把四分五裂的國土重歸一統的帝皇,無獨有偶,也均是歷兩代而終,可見一般。」 

  「靜齋此次,願意接受畢玄的請求,並非所謂勾結突厥,不過是希望減少紛爭。」 

  「若宋少主此行得勝,便能兵不血刃拿下中原大地最後的疆域,完成一統,消除不必要的爭鬥,便是擺了,損失的也只是關中之地,南北也可享受百年安穩,是福非禍,還請宋少主仔細考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