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這個書生有點凶> 第五百零八章 兵事?

第五百零八章 兵事?

  隻不過,還有一件事卻是讓他十分不安。


  那就是那高麗使臣李桂成到現在還沒有消息。


  別說是見上一見,現在他們這些使臣,就連李桂成是死是活都沒人知道。


  而且,這藤真一郎也曾暗中設法去打聽其他高麗人的情況。


  可惜的是,就算他出了不少銀子,但根本就沒有打聽到什麽有用的消息。


  那高麗官驛早就被看的死死的,看這個架勢,恐怕一隻蒼蠅都飛不進去。


  而藤真一郎事後也想請陳安晏幫著打聽,可惜的是,除了年節當日之外,其他時間陳安晏都沒有露麵。


  所以,藤真一郎的手下根本就沒有見到陳安晏。


  其實,不止藤真一郎的手下,還有一些他國使臣甚至是大梁的官員都沒能見到陳安晏。


  那些其他國家的使臣因為見到耶律平他們給陳安晏送禮,盡管他們不知道耶律平他們這麽做究竟有什麽目的,但是他們心裏很清楚,就連北周他們四國的使臣都這麽做了,那他們跟著照做一定沒錯。


  因此他們一個個在第二天也都準備了厚禮上門。


  隻不過,王府的侍衛卻推脫並不知道陳安晏的下落,他們還說,陳安晏已經放下話來,所有的禮物一概不收。


  因此,這些使臣也隻好悻悻退去。


  至於朝中的那些大臣,除了一些確實想要通過討好陳安晏來接近李文棟和李彧的大臣,但也有不少大臣想要通過來找陳安晏的借口,來進入吳王府的大門。


  不過,陳安晏自然不會讓李文棟為難,所以,不論是那些外邦使臣還是朝中大臣,陳安晏一律不見,這倒是讓他省去了許多麻煩。


  而藤真一郎再三思量之後,還是決定暫時依照原來的計劃,留在大梁。


  至於西夏的消息,他立刻派了手下將此事傳回倭國。


  而且,他也將這其中的利害關係都分析了一遍,請天皇做最後的定奪。


  而他自己則是繼續留在大梁。


  如今耶律平已經帶著手下離開了大梁京城,西夏雖說還有拓跋浩存留在大梁,但因為如今西夏國君李密出事的消息已經傳揚開來,想來這拓跋浩存也不會在大梁待多久就會離開。


  所以,在剩下的這些外邦使臣之中,就數倭國的國力最強。


  既然如今李密的情況到底如何還不知道,那對於藤真一郎來說,就要做好完全的準備。


  一旦李密真的已經駕崩了,那倭國也必須給自己留一條後路。


  而在藤真一郎看來,這唯一的後路,就是其他這些小國。


  若是倭國能占領一兩個小國,同樣能暫時緩解國內大名之間的爭鬥。


  雖說那些小國肯定無法跟大梁的那幾個省份相比,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

  所以,藤真一郎留在大梁京城,主要還是想要跟其他國家的使臣活動。


  在陳安晏的“幹涉”下,這倭國使團的人之中,藤真一郎已經能夠外出活動,隻不過,還是須由大梁的大內侍衛陪同。


  不過,這倒是不影響藤真一郎去跟其他國家的使臣見麵。


  到了第二天一早,就如大家所預料的那般,那拓跋浩存也來到王府請辭。


  其實,雖說這拓跋浩存在得知李密的消息之後,一直歸心似箭,但既然李純吩咐了,讓他暫時留在大梁。


  而且,拓跋浩存也覺得李純所說,的確有理。


  所以,按照拓跋浩存的計劃,暫時留在大梁,等到大梁的元宵過後,在開始返回西夏。


  而在這段時間裏,他隻要根據李純傳來的消息行事。


  可是,既然此事傳揚開來了,那拓跋浩存若是繼續留在大梁,終究還是會有個不忠的名聲。


  對於武將來說,忠自然要比其他所有東西都更加重要。


  所以,拓跋浩存想了一夜,還是決定第二天請辭返回西夏。


  其實,按照他的估計,若是順利的話,李純說不定已經到了西夏國都。


  李密已經沒事了也說不準。


  不過,不管怎麽樣,拓跋浩存知道自己都不適合再留在大梁了。


  而李文棟在挽留數次之後,也隻能讓拓跋浩存離開。


  可就在拓跋浩存準備帶著剩下的人離開的時候,有個官差前來通傳,說是樞密使杜和安杜大人求見。


  這位樞密使這時候來到吳王府,不止讓吳王府的人頗為詫異,就連準備離開的拓跋浩存也十分驚訝。


  先皇親封的這四位顧命大臣,宇文德榮主要負責內政,單文柏主要負責吏治,史蘇平主要負責檢查,而這位樞密使杜大人主要負責兵事。


  所以,這四人不論是哪一個,都可以說是位極人臣。


  而這也是先皇在深思熟慮之後所定下的。


  而在這四人之中,宇文德榮沉穩,單文柏張揚,史蘇平內斂,杜和安則是低調。


  雖說這位樞密使大人手握天下兵權,平日裏卻很少露麵。


  別說是尋常的百姓,就連朝中的大臣都很少能見到杜和安的麵。


  一般來說,除非是有戰事,這位樞密使大人甚至連早朝都很少露麵。


  可縱是如此,卻沒有一人敢小覷這位顧命大臣。


  京城裏的百姓都知道,這位杜大人平日裏幾乎都在樞密院公幹,要麽是研讀他國傳回來的情報,要麽是考量大梁官兵的部署。


  外界甚至有傳言,說這大梁要是論盡忠職守,能跟李文棟抗衡的,恐怕也隻有杜和安了。


  不過,話雖如此,也有一些其他言論不時的出現。


  說是這杜和安是因為無處可去,這才一直在樞密院公幹。


  其實,這麽說也有一定的道理,按照大梁的官製,除了因為發生了戰事,調動各地兵馬的時候需要朝廷的旨意之外,平時的一些軍演或是輪換,樞密院隻需將情況上奏朝廷便能調動,而無需朝廷另外下旨。


  所以,就兵權而言,他這位樞密院使的權利無人能及。


  不過,大梁朝廷自然也不會如此“放心”的讓一位大臣掌管天下兵馬。


  按照大梁的官製,樞密院在軍演或是換防的時候,雖說無需朝廷另外下旨,但是朝廷還是會派出監軍同行。


  監軍雖說不能直接統領三軍,但對統帥有監察之權。


  另外,曆任樞密使舉家都要定居京城。


  就算有極為重要的私事,也隻能由府上其他人代勞,樞密使本人及其長子則必須留在京城,不得離開半步。


  因此,雖說這杜和安掌管天下兵馬,卻出不的京城半步。


  而這也是大梁的兵部能夠跟樞密院並存的原因之一。


  至於樞密院的其他官員,雖然對他們的要求沒有對樞密使那麽嚴苛,但是朝廷也要求,他們的長子必須留在京城。


  當年,大梁的皇帝想要成立樞密院,兵部自然極力反對。


  不過,在提出執掌兵權之後不得離開京城之後,兵部的反對之聲倒是沒有那麽大了。


  因此,那些百姓倒是沒有說錯。


  這些話自然也傳到了杜和安的耳朵裏。


  若是換成了單文柏,恐怕早就報複了,不過,這杜和安卻像個沒事人一般,依舊每日待在樞密院裏。


  因而,今日他竟然會出現在吳王府的門口,自然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


  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陳安晏。


  陳安晏在得知杜和安來了之後,也立刻來到了王府門口見禮,隨後便退到了一旁,因為他知道,這位杜大人是來找王爺的,自己主動出來已經有些冒昧,自然不便再多言語。


  而杜和安見到陳安晏似乎並不覺得奇怪。


  對於陳安晏的行禮,他也隻是象征性的還了一禮便在王府門口靜立。


  很快,陳安晏便聽到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他知道必定是李文棟到了。


  果然,很快李文棟也來到了門口。


  杜和安見到李文棟之後,也立刻迎了上去。


  他們之間似乎沒有那麽多客套,不過,這杜和安十分隱晦的朝著兩邊看來看。


  李文棟立刻會意,讓其他人都退下。


  不管怎麽樣,對於李文棟來說,還是盡量不要壞了朝臣不進王府的規矩。


  因此,這時候陳安晏和王府的侍衛下人們都退開。


  隨後,那杜和安便跟李文棟耳語了一番。


  陳安晏依稀聽到杜和安提到西北似乎有什麽事發生,不過,因為相隔太遠,這杜和安又是有意的壓低了聲音,所以聽的並不是特別真切。


  而李文棟在聽了之後,臉色也有些變化。


  隨後,隻見他看著杜和安問道:“這個消息可準確?”


  杜和安立刻點了點頭,說道:“八百裏加急的奏報,應該不會假!”


  雖然隻是聽到了隻言片語,但是再加上兩人的神情,陳安晏也猜到了,應該是西北出事了。


  可是陳安晏有些想不明白,在李密出事後,必定會對西夏造成一定的影響。


  如今的西夏,應該沒有精力再來對付大梁。


  而沒有了西夏,北周根本就不是大梁的對手,更不用說其他小國了,陳安晏想不通,這時候的西北還能出什麽事!


  而且,若是有什麽消息的話,萬通鏢局應該會告訴自己。


  所以,陳安晏十分不解。


  而就在這個時候,李文棟卻是看向了陳安晏。


  隻見他對著杜和安說了一句什麽之後,那杜和安微微的點了點頭。


  隨後李文棟朝著陳安晏招了招手,喚道:“安晏,你過來!”


  陳安晏連忙一路小跑著來到兩人身前,正要再次行禮。


  杜和安卻是擺了擺手說道:“不必拘泥這些俗禮。”


  他看了看李文棟後,又接著說道:“本官早就聽聞陳大人絕頂聰明,有一點事本官倒是想聽聽陳大人的意見!”


  陳安晏連忙說道:“大人過譽了,大人有何事但說無妨,下官一定盡力。”


  杜和安點了點頭說道:“在數日之前,北周越過我大梁邊境,屠殺了兩個村子,總計一百六十四口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