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關山屹月> 168 範仲淹新任安撫使

168 範仲淹新任安撫使

  先前因範雍治邊無能,當初三川口大敗不說,搞得周邊米價又貴,流民無數,各處盜賊又先後起來。遭人彈劾得多了,趙官家遂決定將範雍降職他調,怎奈延州知州這個位置,實在沒有合適的人選。


  恰此時夏竦已經被調到了邊上,任陝西四路經略、安撫、招討使。前者有三川口敗績在前,邊上不生事還好。一旦宋軍再戰敗,從上到下全都得問罪。這個安撫使不好當,夏竦不是太願意來。


  偏偏夏竦的好友梅詢那廝,沒有眼色,不知道夏子喬心中的苦楚,還特意寫了首《送夏子喬招討西夏》,送過來賀他,那首詩道:


  丹墀曾獨繹絲綸,禦劄親題第一人。鶯喜上遷張筆力,馬諳西討仗威靈。亞夫金鼓從天降,韓信旌旗背水陳。耆致爾功還奏闕,圖形仍許上麒麟。


  如今這首詩寫出來,已經有不少人知道了。以後再戰,宋軍若是贏了倒罷,若一旦輸了,這首詩立刻就成了笑話了!為這穩妥間,夏竦立刻上書說,叫韓琦過來做他的副使,一塊兒守邊。趙官家果然就準了這話兒,命韓琦為陝西經略安撫副使。


  韓琦到任後便又上書,薦天章閣待製、永興軍軍使範仲淹同守西北,兼知延州。有人以“朋黨”的緣故,對突然調範仲淹到重任上,心有疑慮拿出來問時,韓琦便就回複道:“韓某薦人,惟義是從,不知道什麽‘朋黨’不‘朋黨’的,有這種事?”。夏竦那邊,也需要一個能幹的輔助,因此對於韓琦的舉薦,立刻他就同意了。


  說到範仲淹這個人,當初垂簾聽政的時候,力勸劉太後還政,觸怒太後遭貶黜的,是範仲淹。後來劉太後薨逝之後,趙官家命人將劉氏宅院圍住,劉家人岌岌可危的時候,朝中貶損劉後的人,不在少數。隻有範仲淹等少數人,卻在誇讚劉後的功勞。


  那事之後,官家就知道此人做事,一貫是對事不對人的。既然是夏竦、韓琦都堅持這事,趙官家遂就同意,隨即擢升範仲淹為龍圖閣直學士,也同時命範仲淹為陝西經略安撫副使,兼知延州。兩個副使劃分了職責:西麵涇原路由韓琦掌管,東麵鄜延路歸範仲淹管轄。


  因撤了範雍,便有人將“子貢贖人”的典故拿出來,替這範雍不平道:“邊上太亂,強人盜匪到處都是,賣米無人敢去。就算是有人膽大敢去,一路上雇傭保護的人馬,也需要花費一大筆錢,按照常價,賠得太多。若隻是強令按常價賣,隻恐怕連貴的也沒人賣了,邊人豈不是更沒有米了?更何況範雍經常自己貼錢,幫扶各地賑粥救急。”


  因此一通分說後,這些人把一應所有的罪責,全都怪罪到蕃人的身上:如果不是他們打來,如何能出這種事呢。還有不好在明麵上講的:敢於在邊上做買賣掙錢的,哪個不是非富即貴?要麽就是膽大不要命的。區區範雍一個知州,有些人不敢太得罪,也不能全都怪在他的身上。總之就是一句話,這個延州的知州,太不好做。


  當初範雍在延州時,因運輸薄弱,有限的兵力,全都拿去運送軍糧,民用實在是無力顧及,米價搞得幾乎上天。如今範仲淹做了知州,頭一件事,就是調整人馬,將糧路沿線的強人盜賊拿了無數,終於將糧路重新開辟,然後統一調整米價,高則治罪,總算將粟米的價格降了下來。


  因有人上告,有曹司克扣軍糧,以及有奪人軍功之事,範仲淹查問明白後,將曹司和奪人軍功的指揮斬殺。來延州後,範仲淹好幾回從百忙之中抽空出來,帶人在延州的周邊巡視。田間牧羊的老漢、鄉間趕路的貨郎,都能被範仲淹遇到了問話。邊上的情形,眾人也樂意講出來,眼下還有些什麽困難,也爭著一件件向仲淹講述。


  邊將眾人,範仲淹已一一召見了,都與他們坐下來詳談,把宋、夏兩方具體的情形,都問清楚了。有時候仲淹向諸位發問,在聽他們講話的時候,一聽見那些重要的數字,立刻他就給記下來,轉身去地圖上標好了。


  有時候聽見些新奇的見解,仲淹也不中途去阻止,反而引導著讓眾人多說。他自己說,對於伐夏獻計這件事上,沒有安撫不安撫,軍士不軍士的,人人都可以評價、進言。說的好的,都可以賞賜。沒過了多久,狄青、楊文廣等一撥善戰的有功的人,就被範仲淹提拔了。還有一些進言的文臣,也先後被範仲淹召見了。


  這一日種世衡從環州過來,特意來見範仲淹。說不幾句,仲淹便問道:“種仲平在邊上已經多年,邊事你熟,你講講咱們如今最要緊的事。”


  世衡便道:“依下官看,最要緊的,無非還是兵源、糧草這兩件事。蕃人馬多,要想長期與彼等對抗,宋軍人數少了不行。一旦這人數上去了,有個問題就出來了:為了能豢養數十萬大軍,必須要糧草充足才行。


  單西北能籌到的糧草有限,必須從中原往這裏轉運。因路途遙遠,一石米從中原運至邊塞,光中途役夫的消耗,就有十石。長此下去,國庫空虛是難免的。百姓又因為不堪賦稅,紛紛反抗,盜賊四起。”


  仲淹便道:“這些日子,我也在想屯政這事兒。自古中國要對抗蕃人,需要有長城做防禦。不然的話,大多數時候都勞而無功。漢朝馬援之所以成事,問其原因,就是馬援能屯田涼州!”


  說著範仲淹拿過張紙來,問世衡道:“倘若聚集幾十萬人馬,由你指揮,打破元昊的夏軍,這事兒難麽?”世衡據實回答道:“一役、兩役可僥幸取勝,長守則難。”


  仲淹立刻敲桌子道:“就是這話!就算能一時打勝了,防不住蕃騎五次三番的入侵。以中國的國力,沒辦法在邊上長久囤積大軍,早晚要撤走。這時候蕃人又重新回來,又該當如何?敵人以少數人馬調動我方十萬、數十萬人,白白消耗了國力不說,久之必疲。


  依我的看法,分兩條路走:一則命軍民在延州屯田,既可以豢養軍民不說,還可以免去糧草轉運的消耗。二則在要路上修建堡寨,將堡寨連接成完整的防線,組成一條新的長城,讓蕃騎沒法兒前來進犯,第一步咱們就站穩了!隻要擋住了蕃騎的進犯,就足以把流民聚集起來,讓他們可以墾殖安居!”


  世衡忍不住感慨道:“下官在邊上許多年,見的人不少。往往從上麵下來的人,都誌在打上一兩場勝仗,回去好升職,沒幾個有長遠打算的人。如今得範安撫過來了,實在是邊民之幸,邊軍之幸!”


  仲淹遂就說話道:“範某本就是被貶的人,因官家信任調我到邊上,怎敢偷懶懈怠呢!我來延州已有些時日,也親眼看見了邊上軍民的艱難。仲平還有其他的邊軍,為了國家都多年駐守,著實不易,本來我應該謝你才對。”


  閑話了幾句,兩個人便取出地圖來,把宋、夏邊上的那些防禦,一一用筆畫出來看。兩人議論了一番後,種世衡便指著一處請示道:“下官求安撫一件事情:準我在寬州故地建一座新城。


  若此城建成,一來可以將鄜延路的防線連成一片。二來可打通河東往西的糧路,節省大軍輜重轉運的費用。三來夏軍攻麟、府二州時,可以向北攻打銀、夏,給予二州以支援。”


  因為範仲淹在觀察地圖,還沒有回應,世衡怕他不允許,便開口道:“當初範雍做知州時,下官曾請求過這件事。怎奈被他以此地無水,耗費人力、財力為由,給駁回了。如今既得安撫到此,下官幹脆把舊事重提:這件事情可行麽?”


  仲淹便道:“有句話說:‘事在人為’。倘若真能把這幾件辦成,就值得一試!”一句話讓世衡高興起來,臉上便笑得合不攏嘴。立刻他就保證道:“安撫放心,隻要你下令,此事下官必然能成功。世衡在此令立軍令狀,絕不會白白浪費了國家的錢財。”


  因兩個人投緣,說著說著便忘記了時間。這時候有小卒上前來問道:“馬上就到申時了,知州連早飯都沒吃。我問知州,何時能上飯?”因這個話兒,仲淹立刻想起來道:“你看我剛剛想起來,確實有些饑餓了。我看仲平也沒吃,搬兩碗過來,我和仲平邊吃邊談。”


  小卒聽完立刻就去了。沒多久回來,用一個托盤,搬了四碗麵過來,把兩碗端到種世衡跟前,又把兩碗與了仲淹。因為與範仲淹已經熟了,一見這麵,世衡立刻笑了道:“我以前聽見人家說,安撫家請飯,每次都是兩碗素麵。今此卻不同:這上麵還有筷子粗細的幾段肉絲,可知把我當貴客待了!”


  範仲淹立刻笑了道:“招待的不周,仲平見諒!”說著還倒換過兩隻碗來,客氣便道:“你來這個,這一碗肉多!咱們才剛話說到哪了?”世衡便道:“說到寬州故地這事兒了。”


  範仲淹便就繼續道:“這一次你去,上麵能撥下來的資銀有限,少不得你們要辛苦了。我如今準你一件事:在國家律例規定之內,在不增加邊民賦稅之上,不管你用什麽辦法,隻要能把這件事做成,就都可以。”世衡立刻回他道:“安撫的囑托,下官謹記在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