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西夏王除舅弑母
因元昊新喪,國中無主。眼看吐蕃唃廝囉就要發兵侵夏,無人帥兵。宋人那邊,邊境上亦在調撥人馬,蠢蠢欲動,目的恐怕又是為夏軍。這個時候,急需要有人能出來做主。
西夏舉國正在驚慌間,便聽說朝中近日出來了兩件事:第一件是太後衛慕雙羊臨危下旨,命國舅衛慕山喜為新夏王。這件事情傳將出來,眾人也就都信了:夏王元昊確實是死了。隻是讓衛慕山喜做這個夏王,他又沒什麽大功勞,似乎並不能太服眾。
第二件是衛慕山喜登基後不久,元昊的王後衛慕氏便生一男子。眾人聽見又議論說,將來這外公與外孫之間,必有場仗打。
暫且不說興慶那邊。誰知這元昊當日沒死,在宗哥河中被急流卷到了下遊,隨行親衛急忙尋找,終於在下遊約莫十裏處找到。幸而雖然造成些傷損,卻不致命,眾人救下了元昊後,
急忙開始收拾殘軍。
先前有與吐蕃交戰戰損的人口,還有洪流中被河水卷走的,以及被安子羅射損殺滅的,還有不少被吐蕃人俘虜過去的。此時夏軍中路的人馬,不到來時的四成,隻剩下區區幾千的人。非但先前得手的貓牛城仍失與吐蕃,蘭州城亦被重新奪回,此番真的是大敗了。
眾人就近找到個村莊,屠光了村民,做了掩蔽和防禦的部署,急忙喚隨軍蕃醫前來救治元昊。這一行夏軍,暫且就在村裏蟄伏,等到元昊勉強能行走,時間已過去了一個月。
眾人此時商議了,倘若重新再走大路,隻怕能遇著吐蕃人馬,這點人馬無法抵禦。不如直接投東去,直奔天都山野利遇乞處,有了天都山大軍保護,就不怕吐蕃軍追趕,然後從天都山返回興慶。
剩下這麽幫敗軍潰卒,夏軍都垂頭喪氣的,早沒了來時囂張的模樣。元昊正在馬上行時,心中想起張元來,倘若軍師張元在此,何至於鑄成這種大錯!想到深時,眼中垂淚。
嵬名守全在身邊,見此情景忍不住歎氣:這怨誰呢?元昊哪是個能聽人的。無論別人勸他什麽,每次軍師智囊的話,隻要不合元昊的想法,元昊是聽不進去的。如今他愈發是好大喜功,即便情勢不允許,元昊也強要按著他的來,也隻肯信他自己愛聽的。似乎元昊聽多了吹捧,也覺得自己數次死裏逃生,是天不絕他,自己真的是天選之人了。
正在行間,突然前方來了對人馬。眾人正待迎敵時,仔細一看,誰知卻是自家的夏軍。原來野利遇乞得到了夏王兵敗消息,知道元昊要轉投東路回興慶,隨即便準備安排人接。
恰此時臥者多賞多此時已經退回了天都山,野利遇乞隨即就命臥者多賞親自來接。多賞多於是立刻從天都山出發,引人過來接元昊。說不得多賞多將元昊以及身邊的一幹人等,全都接入天都山。
先前因為軍中缺糧,夏軍軍糧的配額,多少都有些不足。後來遇著安子羅追趕,夏軍隻顧著逃命了,饑餓更是常有的事。如今到了夏人自己的地界,食物充足,眾人全都吃了一飽,終於打起些精神來。
李元昊哪是個這麽容易就低頭的。當日酒足飯飽了以後,便也就重新活泛起來。當夜傳令眾軍:明日一早便就出發,返回興慶。等收拾齊備,重整大軍,再回來與唃廝囉分個勝負。
次日一早兒,元昊大軍正待開拔,忽然有緊急文書傳到天都山軍中,道興慶那邊出了大事:因元昊失蹤,多人傳說夏王已陣亡。太後已經在興慶下旨,命太後兄衛慕山喜為新夏王。
李元昊聽聞此事大怒,在天都山拍案叫罵道:“野利旺榮人在何處?臨走讓他鎮守京都,居然讓宵小竊居了大位!他身為監軍,這是土塑的木偶人麽?”因元昊發火兒,遇乞眾人皆拜伏於地,都不敢起。
因無人敢回,旁邊嵬名守全遂就勸道:“前番我軍征蕃失利,眾人以為大王遇難,連都等族要鼓動北麵各族的族長,舉地投遼,左監軍率眾討伐去了。因不在興慶,實不知情。”
因衛慕山喜這事出來,元昊益發不能在外停駐,更加是快馬加鞭往興慶趕。
元昊已喪,衛慕山喜繼位這事兒,早已經人盡皆知了。一路上沿途州府的官員、許多關隘的守將見了元昊,皆吃了一驚。眾人馬上又回過神來,立刻又恭賀夏王平安歸來,急忙命本處好好招待。衛慕山喜那件事,沒有一個敢提的。
有幾個事後頗有些後怕:幸而當初沒參與這事,幸而與山喜走的不近。便是與山喜走的近的,忙不迭的撇清關係,誰也不敢淌這灘混水。
一路上元昊行軍匆忙,眼看就要到興慶了。那一頭西夏太後因信任山喜,行事都肯與他方便,至此時衛慕山喜終於如願以償,已經受了滿朝文武的參拜,被人稱呼為“大王”了,非但如此,山喜派往遼、宋兩家的使者,都已經回來,回報說他當夏王,兩個大國都不反對。
既然是兩個強國都願意扶他,這位子就算是坐穩了,山喜實在是喜不自勝,連在睡夢裏都是笑著的,心中自道:“做夏王的滋味著實不賴,怪不得眾人都爭搶做呢!”
隻是這些還不過癮,還有野利旺榮、野利遇乞這兩個眼中釘在旁邊,必要是先找個理由,拿掉了這兩個人官職,然後其他的事情才能好做。說起來這事做也不難,衛慕山喜交際廣泛,沒他打不通的關節,這種事情是慣會的,做起來不免得心應手。
正籌備間,突然有元昊大軍回來的消息,衛慕山喜吃了一驚。又聽說元昊身邊人馬充足,專程趕回來要討逆,衛慕山喜這驚不小,急忙收拾了金銀細軟,合家老小連夜都逃了。
元昊哪裏容他逃?路上的時候,他就已經寫好詔書,命沿途關隘嚴加盤查,放走衛慕山喜及其同黨的,與之同罪。倘若捕獲衛慕山喜及其同黨,送到興慶,官升一級,賞銀三千。
及至李元昊趕回興慶,回到宮中,有人報衛慕山喜闔家老小在雄州準備出關時,被賀蘭軍人馬捕獲了。元昊將捕獲之人與了賞賜,命賀蘭軍將衛慕族合族老小綁上巨石,全都沉入黃河之中,將衛慕山喜綁縛了,帶回興慶,交由李元昊親自發落。
如今李元昊既已回宮,宮中早有人屏退左右,將衛慕山喜及其同黨先後的作為,全都一一敘述了一遍。尤其野利妃一黨的人,在李元昊跟前,故意添油加醋的,把所有衛慕山喜一黨的人,全說在裏麵。
等到李元昊弄清楚大概,知道之所以山喜能做上大王,第一個扶他的便是太後。元昊親自去太後宮中,問衛慕太後為何私發詔書,將衛慕山喜立為夏王這件事。太後聽見了元昊的責問,沉默不語。
元昊因為太後不答,更加怒道:“太後此行,這是要效仿遼國太後蕭耨斤麽?”衛慕雙羊比不上遼國蕭耨斤,不比她在任何困境中都潑皮耐活。
長久以來,太後總被逼著在兩個當中選一個,雙羊並不想親自去選。到現在元昊不但將太後母族一並殺滅,還要衛慕雙羊站在元昊的那一邊,同衛慕一族徹底分割。不但要同他一樣波瀾不驚,甚至還要拍手慶賀殺得好,這個又有誰能做到。
如今衛慕族已經被族滅,衛慕太後想到此時,已心如死灰,許久才道元昊道:“你這是在逼我去死。”
元昊想要一個承諾,不願意相信就算唯一的兒子生死未卜,衛慕山喜便做出篡位這樣大逆不道的事情,太後還是心向母族。這樣的太後,已經不配做太後了。既然衛慕雙羊一心求死,那就成全她好了。
聽說元昊要鴆殺太後,衛慕王後親自去元昊跟前哭了一通,求他赦罪。在衛慕雙羊和元昊跟前,王後總是被訓斥的那個,兩個人她都說不通,王後又能左右誰呢。李元昊既然下定了主意,沒有發生大的變故,他不會輕易更改的。
李元昊被王後哭得心煩,嗬斥叫滾,又命衛士將她拖走。料不到會出這樣的事,宮中哭得抽抽噎噎的,一片嗚咽。
元昊因為厭惡哭聲,遂就傳令,宮中但有哭者與太後同罪,嚇得眾人又不敢哭。宮中野利妃見了這樣,趁機去告訴元昊說:“大王對太後一族的事,衛慕王後頗有憤恨,若留著她,恐怕將來要生禍端。”
本來看在多年夫妻的情分上,衛慕王後是元昊的表姐,從小就對他不薄的,元昊本待留王後一命。既然野利妃在旁邊拱火兒,幹脆連衛慕王後也不留了,婆媳兩個一同治罪。
當夜元昊發話說,這次不管誰來求情,都一同治罪。今夜元昊心情不好,因此不去後妃宮中,自去書房裏過夜。元昊將從人全都嗬斥退下,一個人在黑影裏坐了一會,突然黑影裏窸窣有聲,嚇了他一跳。急掌燈看時,卻是寧明在黑影裏躲著。
李寧明今日形容憔悴,頭發看著有些蓬亂。此時看到了元昊,猶豫一下,小聲問元昊一句道:“父王能饒了她們這次麽。”料不到寧明半夜摸來這裏,為的是替太後她們求情,氣得元昊狠狠摔了一個茶杯,罵他叫滾。
寧明仍不死心道:“上行下效,還治其身,父王不能留一線麽。”這話徹底惹怒了元昊,立刻召喚左右,將李寧明趕打出去,如還有哪個再敢勸的,定斬不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