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章 大明龍脈
原來跨漢江東西兩岸的莫愁湖,和桃花盛開的莫愁村,今天都在漢江東岸了。今處於漢江西岸的文集鎮,仍保留了楚時舊俗,不僅沿江桃林片片,而且傳承了楚國圖騰舞蹈《鳳凰舞》。莫愁湖,則因圍湖造田,久而久之便只剩下面積約二平方公里、蓄水約一千萬立方米的一泓碧水了。
郢都除了莫愁湖莫愁女,宋玉屈原,陽春白雪下里巴人,出名的還有就是明朝王陵。
郢都歷史上曾先後六次被列為「封王」之屬地,光是明代自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至嘉靖四年(1525年),在不到140年的時間裡,就先後有郢靖王、興獻王、梁庄王、岳懷王等四位親王,以及新寧郡主、寧遠郡主、常寧長公主、善化長公主以及多位王妃被冊封(或死後追封)並埋葬在這裡,故有「帝王之鄉」的美稱。
這眾多王陵中最顯赫的就是明顯陵。
明顯陵位於郢都城東北5公里的純德山上,始建於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迄於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歷時47年建成,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親恭睿獻皇帝朱祐杬、母親慈孝獻皇后的合葬墓。
明顯陵由王墓改造而來,是華夏中南六省唯一的一座明代帝陵,佔地面積大,達183.13公頃,是明代帝陵中單體面積最大的皇陵;其規劃布局和建築手法獨特,在明代帝陵規則制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尤其是「一陵兩冢」的陵寢結構為歷代帝王陵墓中絕無僅有。
眾多的王陵就如深藏地下的寶庫,不僅吸引考古者和歷史學家的目光,無數的盜墓賊更是蜂擁而至。
比如這次發掘的梁庄王正妃張氏的墓葬就已經被盜挖,張氏的墓地俗稱「娘娘墳」,等被確認時已被盜一空!該墓的墓頂被炸穿,形成一個直徑1米多的豎井式盜洞,盜墓賊正是從這個盜洞入墓盜竊文物的。因「娘娘墳」地處更加荒涼,盜墓賊的舉動竟無人知曉。考古人員進入「娘娘墳」墓內了解情況,小心清理劫餘時,仍發現一些金質的器物附件。由此推知,梁庄王墓內的文物將更加豐富,對其安全也就更加擔心。
「明天一切就會揭曉,咱們還是得從寬處想,說不定咱們這次就能放一個大衛星的」陳天星安慰幾個憂心忡忡的考古界人士。
「是啊,也就一晚上的事情,咱們早點休息,明天早點過去」顧教授也就嘆道。
吃完飯,陳天星在酒店找一個能上網的房間,把高英的數碼攝像機里的影像剪輯拷貝出來,發到一個郵箱,然後給五哥楚州公安局局長陳天德,還有京都的高穎都打了電話,把郵箱地址和密碼給他們,讓他們自己去下。
剪輯的是槍手下車逼迫吉普車和後來審訊的片段,鏡頭有搖晃但足夠清晰了,其他的自然不該給的不發了。
然後,陳天星把攝像機還給高英,攆她去隔壁自己的房間睡覺。
次日一早,六點多鐘還沒亮,顧教授就來喊陳家兄弟去吃早點,今天要打開梁庄王墓道封牆。
陳天星他們早已經起來,在房間里並排倒立練著功法呢。
三兄弟稍微洗把臉,陳天星去隔壁喊了高英記者,問她今天是自己去玩還是跟著去墓地現場。
高英自然想去看看發掘現場,她是記者,今天也不用採訪采編攝像什麼的,不需要盛妝,很快就洗漱完畢,到了樓下,陳天星和顧教授、郢都博物館的牛館長几人剛開始動筷子。
郢都的石牌鎮是全國聞名的豆腐之鄉,豆漿豆腐腦就是早點的必備之物,還有從荊沙傳過來的早堂面,楚州傳過來的熱乾麵三鮮豆皮等等,包子油條什麼的也算花樣繁多。
眾人都惦記著早點去挖掘現場,吃飯速度很快,十幾分鐘后就出發了,顧教授看陳天星他們有兩輛車,讓李敢幫忙帶幾個人,還讓牛館長開一輛車再帶幾個博物館的人就可以了。
他當仁不讓的坐上了陳天星的212京都吉普。
「顧教授,開心點嘛,現在已經是買定離手了,今天是好日子,發掘工作今天必有收穫」陳天星和顧教授坐後排,前排副駕位讓高英記者給佔領了。
「謝你吉言,但這心裡總不踏實啊?」顧教授就如產房外的丈夫那般焦躁。
「這個梁庄王墓是哪個朝代的?」高英問道,她昨天問過陳天星了,陳天星只說那是明王爺。
「梁庄王的祖父是明朝最有名的永樂大帝明成祖朱棣,梁庄王的父親是明朝第四個皇帝——明仁宗朱高熾。梁庄王是仁宗的第九個兒子,名朱瞻垍,生於永樂九年六月十七,其母恭肅妃郭氏。」顧教授對這個靚麗的記者倒是沒什麼偏見,耐心的解釋了一下。
「永樂大帝的孫子?那陪葬品肯定多了」高英也安慰道。
「也不見得,明太祖朱元璋有遺囑,喪祭儀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他是提倡簡葬的」顧教授搖頭。
「朱元璋1398年就掛了,朱瞻垍死於1441年,隔了四十幾年了,朱棣他們死了也是厚葬啊?朱瞻垍是老幺,很得他祖父父親兄弟侄兒的寵愛,賞賜頗多,而且他又沒兒子,那麼多的家產無人繼承都會隨他下葬的,而且這個墓葬可是王和妃的合葬墓地,我覺得裡面的器物絕對少不了」陳天星就反駁道。
顧教授懶得反駁了,車隊很快就到了離郢都城區二十來公里的長灘鎮。
梁庄王墓位於今郢都知府灘鎮大洪村二組的一條丘陵——龍山坡上瑜靈山黑家沖,坐北朝南,海拔約68米。西北距郢都市區約25公里,東面離大口尚書省森林公園約6公里。其東北約500米垸子山處是其夫人張氏墓(也可能是正妃紀氏墓),俗稱「娘娘墳」。不過時至近代,這裡地處偏僻,人煙較少,方圓1公里內只零星散布著幾家農戶。農夫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今人與古墓一直相安無事。
傳說遠古時大洪山有四條龍為爭奪一顆夜明珠而鬥法,正在難解難分之時,觀世音菩薩奉玉帝之命,就在大洪山上變出一座「回龍庵」罩住顆夜明珠,將青、紅二龍化作青龍坡紅龍坡左右護住回龍庵,黑白二龍趕進了雲台觀上的白龍寺和烏龍洞。後來「回龍庵」改成了「大洪廟」,從此這一方「龍氣」大增,物阜民豐,風調雨順,現在的郢都知府灘鎮大洪村五組仍有「長安府觀禮畈」和「回龍鎮」的遺址。想是明代堪輿已知此地的龍氣所在,在明代276年期間,明太祖朱元璋後世子孫先後有5人封王就藩於鍾祥,留下十多座王室宗親墓,在當地形成以顯陵為代表的明代墓葬文化。
大洪山就是大明王朝的一條龍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