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玩家信條之錦時少年> 第一百六十二章 文學已死

第一百六十二章 文學已死

  講座跟演說報告的行事有些區別,但格式差不多,正標題副標題,還有幾段分類小節。


  第一個小節就叫什麼是文學?


  文學是作家藉助虛構和想象,用語言塑造的藝術形象來表現他對人生的審美感受和理解的一種藝術形式。


  遲麗院長做出了解釋,然後笑道「馬克思說:文學是審美的意識形態。謝爾巴茨基說:文學是藝術的一種,它藉助語言來創造形象。希利斯-米勒說:文學是虛擬現實。」


  接著遲麗又是幾句名人的話語擺出來「韋勒克說文學是創造性的,是藝術;高爾基說文學是人學;辛克萊說文學是宣傳;」


  「文學是指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的藝術,包括戲劇、詩歌、小說、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稱作體裁)表現內心情感和再現一定時期和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


  「文學是屬於人文學科的學科分類之一,與哲學、宗教、法律、政治並駕於社會建築上層。它起源於人類的思維活動。最先出現的是口頭文學,一般是與音樂聯結為可以演唱的抒情詩歌。最早形成書面文學的有華夏的《詩經》、印度的《羅摩衍那》和古希臘的《伊利昂紀》等。華夏先秦時期將以文字寫成的作品都統稱為文學,魏晉以後才逐漸將文學作品單獨列出。歐洲傳統文學理論分類法將文學分為詩、散文、戲劇三大類。現代通常將文學分為詩歌、小說、散文、戲劇四大類別。」


  遲麗說話有點快,不過思路很清晰,楚晨雪不緊不慢的記著筆記,陳天星則攤著筆記本一字未寫。


  丁當也記著筆記,他們文學院的學生要考試和記學分的,阿狗在翻看他的高中課本,雷鳳不知在神遊天外還是練課堂睡覺大法,她是理科生工學院的,今天能來純粹是友情陪同。


  「昨天我女兒跟我說了一句話,我很有感慨,她說她的同學認為文學已死,有事請燒紙」遲麗突然開起玩笑。


  下面學生大嘩,來聽講座的大多數是文學愛好者,自然對文學不說視若生命,也是鍾愛有加,聽到這般對文學不敬的話語自然義憤填膺。


  「別激動,那各位同學對這句話有什麼理解呢?」遲麗院長雙手下壓維持課堂紀律,還笑著問道。


  「這是對文學的不敬,文學是一種精神,它永遠不死」一個男同學就起立高呼。


  「文學是人類精神的傳承,它怎麼可能會死呢?這句話是對文學的大不敬」


  「我們華夏的聞名傳承千年,經典歷久不衰,當今文學也是百花齊放,正處於蓬勃發展的階段,我認為文學正是生命力旺盛之時,後面的兩位同學,我想問一下你們,你們是怎樣看待這句話的?」遲英突然起立慷慨激昂,又轉身看向後面發問。


  教室里的同學和遲麗老師也有些驚愕。


  楚晨雪有些氣憤,前天沒辯完,今天到你的主場來找場子,她正要起身懟怨,陳天星將她拉住,自己起身笑道「遲英同學,說這句話的人就是我,文學已死,有事請燒紙,我是有感而發的,也請諸位同學不要激動,諸位只要睜眼看看這個課堂就知道我說的沒錯」


  文學院院長的講座也沒坐滿一半的禮堂,自然談不上熱愛了。


  但這話難聽啊?課堂上立即如滴水進熱油鍋,頓時炸開了。


  「諸位同學請安靜,請聽這位同學說完,而且……我也對這句話很贊同」遲麗院長卻笑著讓眾人安靜。


  「遲院長,我這句只是感慨,按照文學的定義,這也是一種文學的表達方式吧?其實我也是一名文學愛好者,只不過是愛著深責之切吧,對當今文學的現狀表達一種不滿而已」陳天星繼續侃侃而談,雷鳳也沒瞌睡了,精神抖擻,一眾學生也冷靜下來。


  「各位同學肯定有人看過昨天的音樂會,昨天的盛況你們都已知曉,那是人山人海,讓人熱血沸騰,而今天呢?我們只有一百二十三人來聽遲院長的講座,還有至少五名不是楚大文學系的同學,諸位,我想你們文學院不止這麼幾個人吧?」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他們都不來聽遲麗院長,當代著名作家,魯迅文學獎獲得者的講座?」


  「因為在他們的心中文學已死」


  陳天星的話讓一眾人鴉雀無聲,楚大文學院禮堂靜如死地。


  「是文學死了嗎?不,我認為是我們這些文學工作者和文學愛好者的心死了」


  「在當今社會情形下,經濟發展是主要社會問題,向錢看,下海下崗都是人們所關心的問題,社會處於一個高速發展的轉型期,各個層面處於一個浮躁的時期,人心浮躁,生活節奏快速,審美差異化加大,這是社會現狀,而我們的文學從業者呢?」


  「希利斯-米勒說:文學是虛擬現實;其實文學就是社會意識形態的一種體現,文學不能脫離社會現實」


  「在這個時候我們的文學工作者在做什麼?我們在討論,討論人文精神,新自由主義和新左派之間的論戰,由於文人的共性,我們在爭論中喪失了價值中立的資格;他們哪有心思潛心創作?」


  「華夏文學從七十年代末一來,普遍的人性和人道主義這種人文知識分子的世界觀,批判和摧毀了僵化的階級論和空洞的階級身份,對結束疾風暴雨的階級鬥爭,促進全社會團結一致向前看方面起到了重要的進步作用。但是,1990年代以降,也正是通過把這種不諳世道的大學生的世界觀和混淆視聽的小報記者的世界觀普遍化和庸俗化,掩蓋了1990年代市場化進程背後急遽的城鄉差別、國際矛盾和階層、階級分化。指導我們文學改革的,當然不是什麼人性的偏好,而是制度的改造和制度的創新,是社會關係的調整。在這個意義上,人道、人性和人權都不是普遍的,而是現實政治的安排。普遍人性的話語本身就是一種權力的話語,為強者所主宰。」


  「八十年代才是華夏文學百花齊放的年代,傷痕文學,尋根文化,鄉土文學,寫實文學,先鋒派,還有以遲院長為代表的新寫實文學,流派繁多,思想深刻,那都是經典啊?可現在他們都到哪兒去了?有新作問世么?」


  「我們現在文壇流行的是什麼?是學者散文,於老師的文化苦旅,陳老師的小說史,包括九十年代初期的汪老師詩集,其實是散文文體自身特質與商業社會文化需求的一次歷史性的際會。概而言之,原因有三:一是商業文化的多元需求使然;二是對極左路線話語權威的規避與消解;三是散文自身的文體特質具有承載這一使命的美學功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