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你瞅啥
第466章 你瞅啥
「從容不迫地單線敘事比多線敘事更為難得,節奏是電影的基本,規規矩矩講故事才是大師的象徵。顯然寧皓並沒有露怯,並且捏在他手裡的故事也遠遠不是平白無奇,《無人區》乾淨利索,火候勁道恰如其分,節奏把握十分出色。而且得益於單線敘事,伏筆埋得不露痕迹,平鋪直敘水到渠成。」
——《綜藝》
「潘肖為了去拯救舞女,抑或是為了去得到財富,有意無意弄死了一個無辜的警察。使得潘肖這個角色徹底遠離迷途知返的英雄形象,卻更加接近於一個人。不是什麼無聊的道德閃光點的英雄,只是一個有血有肉真真切切的人。這是人物刻畫中最大的亮點。人跟動物的區別當然不僅僅是人會用火。貪財好色自私自利,同時又有勇有謀有仗義,這並不矛盾,因為我們恰恰就是這樣的物種。」
——《銀幕》
「我無法掩飾的喜愛這部在我看來黑暗至極的電影,它的後遺症是,我跟同事在一天一夜的時間裡都沉浸在模仿影片的對白和手勢表演之上,我們都覺得它們幾乎適用於我們這個社會的每個角落每個片段,我們都知道當下並不是最好的時代,可是能有人這樣執拗的把它拍出來並最終能上映出來,我猜想那些其實更黑的夜裡,也許會有撲朔迷離的驚喜。」
——新浪娛樂
翌日,電影節場刊以及國內外的諸多媒體都對《無人區》做出了評價。
在觀感上,《無人區》繼承了西部片的精髓,但在電影的內核上又是反西部片,反英雄片的。
除了一眾令人驚喜的演員之外,最讓國內媒體津津樂道的還是寧皓對於電影敘事的處理。
眾所周知,寧皓的招牌是玩兒花活兒,最為媒體人和觀眾津津樂道的《石頭》跟《賽車》將多線敘事這種電影技巧玩弄到了極致。
但是呢,在藝術電影的發源地歐洲,這裡的觀眾樂意看到新風格,樂意看到創新的電影套路,但絕對不喜歡濫用鏡頭的炫技式電影。
在他們看來,要麼你就另開一門,創造出一種新的敘事範式。要麼你就平鋪直敘,去用自己的鏡頭和影像老老實實的講一個故事。
就跟獨孤求敗似的,年輕的時候玩花的,年老的時候則用重劍,突出一個大巧不工,這就是大師的徵兆。
當一個導演需要認真講一個故事的時候,他需要壓制自己的表現慾望,把敘事技巧放在故事整體之後。個性跟風格應當是敘事的點綴,或者是靈光一現的輔助,絕不能成為故事的主體。
所以,《鬼子來了》比《一步之遙》好,《瘋狂的石頭》要比《無人區》來的輕浮。
此時,寧皓就走在那條成為大師的路上,比起炫技式的使用多線敘事,他此時更加關注故事的整體,即便是平鋪直敘,他對於故事懸念的設置和節奏的把控也已經爐火純青。
最終,《無人區》的場刊評分為2.8,與柯南伯格的《大都會》並列,而排在首位的則是《愛》跟《越過群山》,兩部電影的評分都是3.3,在媒體間的評分極高。
《愛》是本屆戛納電影節的大熱門,導演是曾經獲過金棕櫚的哈內克,而演員更是星光熠熠,片中飾演丈夫的是戛納影帝簡·路易斯·特林提格南特、扮演妻子安娜的則是威尼斯影后吉斯蓮·奧賽,飾演女兒伊娃的是戛納影后伊莎貝爾·於佩爾。這一皇二后的陣容不僅星光燦爛,而且三位超實力派的演技也是爐火純青,使得三個角色真實可信,無可挑剔。
《無人區》雖然評價還算不錯,但是並不怎麼出挑。相比於萬年的潘肖,反倒是王艷輝飾演的黑老大更加引人注目,媒體們都稱他為「中國的哈維爾·巴登」,認為他在電影中的表現「穩定、精準到令人畏懼,對於角色的研究極為深入」。
······
25日,Majestic酒店大廳。
新浪娛樂的一幫記者苦逼的站在窗邊,等待面前那個年輕人燙頭完畢。
現實從來都比小說更加離奇,要是小說里,主角19歲拍的第一部電影就被戛納電影節選中,從此成為嫡系選手,那肯定有讀者要怒噴一波邏輯。要是這個主角還長得特別帥,顏值粉一大堆,那就更是離譜到一個極點。
但是呢,現實里還真就有這麼一位神人,出道以來神擋殺神佛擋殺佛,凡是他執導的電影,就從來沒脫離過三大電影節的視線。
而且丫還年輕的很,比萬年都小一歲。
2009年,當他第一次嶄露頭角的時候,戛納小城輕聲喚出了一個名字:哈維爾·多蘭。這個不到19歲的加拿大魁北克的男孩執導了《我殺了我的媽媽》,參賽當年的導演雙周單元。
影片講述一個年輕男孩青春期的反抗和微妙的母子關係,原本尋常的話題在導演鏡頭下,詩意優美,創意靈感漫天飛舞,影片斬獲三項大獎。2010年,他的新作《幻想之愛》入圍一種關注單元並獲得青年視線獎。哈維爾·多蘭由此成為戛納影展官方選片單元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入選導演。
當時的《銀幕》都是這麼說的:「年輕卻毫不妨礙他作品的成熟和優秀,又一個電影天才誕生了!」
今年,當哈維爾·多蘭的第三部作品完成時,即刻進入戛納視線,被記者看作衝擊戛納金棕櫚的有力候選人。《雙面勞倫斯》講述人到中年的教師勞倫斯,決心面對內心的真實,放棄男裝,從此紅唇耳環,穿上女裝面對世界。
這部電影繼承了哈維爾·多蘭影片中一貫的詩意和創意想象,同時,在敘事和人物塑造上又向前跨步,更具野心。
他作品不多,但都極具個人色彩。同時再加上顏值出眾,在導演界算是顏值排行榜前十位的選手,比那些臉大脖子粗的導演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故在網路上還有不少顏值粉,整天看著多蘭的照片下飯施法。
國內對於他的關注度也不低,這次新浪娛樂還特地約了個專訪。沒想到丫還挺注重形象,採訪前記者為他單獨拍攝圖片,因為頭髮被風吹亂,多蘭拒絕拍照,一直堅持等到髮型師到來重新修整,讓一幫人足足等了五十分鐘。
記者們也顧不得罵街,這幫人的時間排的很緊,恨不得趕緊採訪完了事。見多蘭的髮型休整完畢,採訪便立時開始。
「嗨,哈維爾,人們形容你時總是說少年得知,天才導演,你自己有沒有想法覺得加拿大太小,希望有機會到好萊塢去發展,還是很滿意就在魁北克拍片?」
「我希望有一天可以到好萊塢去,但現在只能成為那些著名的強大的製片公司的受害者,它們會把我的合成剪掉。最好還是再等五年左右,等我的作品已經在戛納的主競賽單元參賽過,大家都知道我,看過我的片子,樹立起來一定的聲望后,我可以拿著自己的劇本,到好萊塢實現我想要的影片。我有無數的時間在我前面,我可以耐心等待。」
「在你的兩部前作中,影像風格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王家韋導演,請問他對你究竟有什麼樣的影響?」
「我的電影知識相當有限,但這其中對我有直接影響的,就是王家韋,我的影片有他的痕迹。之後通過其他電影,我試圖發展自己的風格。到現在為止我沒有看過太多電影,我也沒有那種概念,認為做為一個年輕的導演、年輕的影迷,那麼有些片子就是必須要看的。」
「做為導演,你的工作方式是怎樣的,和演員們如何合作,也是充滿憤怒么?」
「我找到了電影來發泄我的憤怒,用角色的憤怒、主人公對母親的報復來發泄,正是通過電影我找到對生活的報復手段,還有對那些我想報復的人和社會。我在拍攝現場很活躍,經常和演員交流,對演員的表演做出指導,我把自己放到演員的位置上,能感覺到角色的需要和節奏,於是傳達給演員,但是我不會訓斥他們,我和演員的關係是彼此尊重。」
「未來有新的電影計劃嗎?」
「接下來有一部電影,屬於懸疑心理片,是從一部舞台劇改編而來。」
大家聊的很愉快,多蘭雖然板著臉裝酷,但也算得上有問必答,比姜老大那種彎彎繞的採訪要強得多。
正當記者準備問慣例的「你有沒有想過跟中國演員合作」的時候,多蘭卻突然站起身,望向了酒店大堂的對面。
只見對面一個穿黑色衛衣,手裡抱著個紙袋的高瘦身影走過,帶起一陣低低的喧嘩。
多蘭笑了笑,對記者道,「我的下一部電影就要跟那個人合作,你們對他很熟悉吧?」
萬年剛從外邊買土特產回來就被大廳里的一幫記者嚇了一跳,剛想溜走,就見人群中央一個年輕到過分的男人直勾勾的瞅了過來。
要不是這是戛納,東北套口不太實用,萬年還真想上去給丫來一句:「你瞅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