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兩件事
第444章 兩件事
電影節上,最重要的兩件事:第一是競賽,第二便是派對。
競賽自不必說,是電影展公信力和影響力的來源,無數或年輕或老邁的導演希望藉助這個平台來展現自己的思想,獲得更大的推廣。當然,更深層的價值則是,實現藝術上的交流。
酒會,或者說是派對,是各大電影節的傳統,多則幾百場,少則幾十場。電影節舉辦期間,當地的豪華酒店裡都是夜夜笙歌。
電影節不只是放電影,還是時尚品牌的秀場。跟廣告植入一樣,時尚品牌和電影產業如今是密不可分的狀態。時尚品牌會請自己的代言明星開派對搞活動,電影發行方也會舉辦各種酒會,兩者沒啥差別,有時候還直接搞在一起。
除了競賽之外,派對也是影展的核心項目,電影的放映前後都要舉辦,不同地區的電影人還都相互捧場,屬於重要的交際場合。
上影節已經實現了后一點,劇組會舉行宣傳派對。等啥時候競賽環節比派對宣傳熱鬧,估計也就能有點含金量了。
比起戛納和威尼斯,柏林這邊要稍微冷清一點。
德意志老叔們興許是覺得前幾年跪舔好萊塢太過分,這幾屆都在堅持去好萊塢化。
而影響也很明顯,你不讓老美的電影入圍,那好萊塢明星就不來。就跟去年的威尼斯紅毯似的,從頭走到尾只有喬治克魯尼一個大牌,從主席到記者,誰臉上都是一副尷尬到要死的神情。
今年的柏林也不意外,仍舊秉持著藝術要求,拒絕了不少好萊塢作品。
18部入圍影片中,只有《傑恩曼斯菲爾德的賽車》是美國片,剩下的大都是亞歐非兄弟的電影,去好萊塢的意向非常明顯。
於是乎,今年的柏林電影節便越發的寒酸:節目更集中,日程更短,競賽影片更少,展映電影也愈發減少,只有360部。
美國電影帶著好萊塢明星,好萊塢明星則跟著各種國際贊助商。沒有贊助商,難道柏林電影節還真能靠著政府撥款活下去?
別逗了,這是柏林電影節,又不是大眾電影百花獎···
不讓人家入圍主競賽單元,那就只能讓人家來展映。
所以,波茨坦廣場周邊的大街小巷都是《碟中諜4》、《復仇者聯盟》等好萊塢大片的海報。
如此一來,柏林影展就被嘲諷成了「二手好萊塢」。
科斯里克老爺子估計也是存在主義電影藝術家,一切為了存在,存在就是一切,為了柏林電影節的存續,被罵兩句又能怎麼樣?
青年影視當然也要舉辦自己的酒會,畢竟今時不同往日,當年還得蹭酒會宣傳的小公司,此時已經成了國內巨頭。
「青年之夜」!
還是那般土鱉且直白的名字,沒救了···
······
12日,清晨。
今日便是《消失的愛人》首映的日子。
大清早,萬倩便從沉沉的睡眠中蘇醒。
她倒也沒什麼不舒服的感覺,十二月在哈市待了一個多月,現在一來柏林,感覺還挺親切,尤其是酸菜和大骨頭,特別有東北的那個范兒!
望著陌生的天花板發了一會兒呆,她起身洗漱,換上寬鬆衣物。
剛從衛生間里出來,外邊便傳來敲門聲。
「咚咚咚!」
她打開門,只見萬年提著兩個袋子晃晃悠悠走了進來。
「你還真一點不避嫌啊。」
萬年奇怪道,「有什麼好避嫌的?姐弟倆,房間里吃頓飯,難道還能上花邊新聞啊?」
她搖搖頭,沒說什麼,回身靠在了沙發背上。
萬年把兩個紙袋子放在桌上,一樣樣掏出來,正是麵包香腸牛奶雞蛋套裝。
老外就是這點不好,早餐一點創意都沒有,整點疙瘩湯也行啊!白瞎了酸菜這個科技點!
「看著你好像一點都不激動,當初我第一次來的時候,首映那天都激動的睡不著覺!」萬年啃著麵包笑道。
「我又不是第一次出國。」萬倩搖搖頭,「大學出國演出的時候倒是緊張過一次,後來就好多了···」
「成,您厲害,我這邊還得學英語呢,你幾年前就出國演出去了!」
「哎,你以後真要去國外拍戲啊?」
萬年也愁這個,「我不想去,要不你去?正好你英語好!」
「別!」萬倩搖搖頭,「前幾年還挺嚮往好萊塢,但是那年跟鞏麗姐拍戲的時候,她說了挺多那邊的事情。聽說亞裔在那邊挺難混的,沒基礎,或者沒財閥支持完全找不到好角色。」
基礎,指人脈,要不然你連演員協會都進不了。
財閥,指金主,不提大甜甜,渡邊謙就是典型的財閥勢力生產出來的國際巨星。生生靠錢衝進了好萊塢,混的還不錯。
除了這兩類人,別的都不好混。
不多時,兩人吃完早餐。
宣傳人員早已等待多時,拉著萬倩就去化妝換衣服去了。
紅毯一套禮服,首映一套禮服,派對還有兩套禮服輪著換。
整個上午,萬倩都像是個木偶一樣在化妝師和服裝師手裡頭轉來轉去,她自己倒是樂在其中,有種國際巨星的感覺。
下午一點鐘,首映禮即將開始,一幫人趕赴電影宮。
正式放映兩點鐘開始,大廳2000個座位,這幾日已經全部售出。寧皓的前幾部電影在這邊還算是有名氣,當年的《獵凶風河谷》還接受過柏林的邀請,可惜沒趕上時候。
電影宮門口,人聲鼎沸,紅毯艷麗,一看就有種電影聖地的感覺。
寒風吹起,細細的雪在空中飄落,像極了電影里的場景。
除了觀眾和記者,華語電影人也有不少來助陣的,不提蹭紅毯的幾位女星,張一謀以及王權安等人倒是十分友善。
入場不久,喧鬧聲漸漸消失,燈光暗淡,銀幕亮起。
《消失的愛人》開頭是從一段第一人稱鏡頭開始。
萬倩伏在男人的懷中,一隻寬厚的手掌愛撫著她的黑髮,旁白響起:
「當我想起我妻子時,想到的總是她的腦袋。
我想象著打開她可愛的頭顱,
研究她的大腦,
尋找答案。」
「一切婚姻中最根本的問題是:
你在想什麼?
你感覺怎樣?
我們對彼此做了什麼?」
接著,萬倩抬起頭,那張臉一出現在鏡頭下,全場驚嘆。
為什麼?
太吸引人!
看上去精緻柔弱美麗可愛,卻彷彿有操控一切的實力與慾望。
你會為這張臉感到驚訝,萬倩就是如此令人驚艷,而且不是那種非常典型的美。
那張臉像雕塑一般輪廓優美,像是貓一般可愛,冷漠。
甫一出現,你就能知道,真正主宰這段關係的到底是誰。
貓其實很高傲的,你為它服務,你卻不能控制它,而且它時刻在防備你。
電影採用了典型的非線性敘事,從四個角度:社會輿論,警官,男主角,女主角,多個角度的故事,逐層深入,逐層展開。
第一個角度,社會輿論。在結婚五周年紀念日當天,倪科的妻子艾彌失蹤了,他果斷報警,尋找幫助,但是在之後的調查中,倪科發現,所有的證據都在表明是他殺了自己的妻子艾彌···觀眾們像是個旁觀者,跟隨著鏡頭看著男主角倪科的生活,看著他的妻子失蹤,看著他跟姐姐抱怨妻子,看著他外遇。
第二個角度,經過警官的調查,大家發現了倪科的供詞和兇案現場存在的衝突,觀眾開始將矛頭指向男主角。
第三個角度,倪科的自述。在前面的劇情里,倪科儼然就是個渣男中的戰鬥機,家暴妻子,搞外遇,花天酒地,還吃軟飯。
可是,從倪科角度開始的故事卻變了樣子。在他的描述中,妻子艾彌才是婚姻中的施暴者,她用金錢控制自己,用孩子威脅自己,讓自己無法離開。
到這裡,觀眾開始將信將疑,因為他的描述同樣合理,似乎把之前的故事全部推翻。
第四個角度,艾彌的自述。她偽造了所有證據和日記,意圖將罪責嫁接到自己丈夫倪科身上,最後的目的是通過自殺來讓丈夫被判成死刑。
倪科和艾彌這兩條故事線是從故事的中心點分開建置的,所以觀眾在開頭是通過倪科的視角來了解故事的,觀眾無法讀到他的內心,只能從倪科局限的視角中了解到劇情的一個角落,直到在故事的後半段——艾彌的出現將我們的視角打開,觀眾才因此了解到故事的全部。
結尾處,那段獨白再現。
妻子抬頭,碰及丈夫手,丈夫的手立即回縮,妻子表情先是嚴肅,然後漸漸緩和,似有笑意,丈夫手再放回妻子頭上,一如先前輕撫妻子···全片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