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重生之我是大明星> 第三百八十五章 遺忘意味著背叛

第三百八十五章 遺忘意味著背叛

  中國遠征軍,不熟悉二戰曆史的人,對這個稱呼或許會非常陌生,尤其是在當前的宣傳大環境之下,老百姓耳熟能詳的自然都是我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卻很少有人知道,在國境之外,也曾有這樣的一支部隊,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之下,給予了日寇沉重的打擊。


  宋錚在開始動筆抄這部電視劇劇本之前,曾專門找了很多關於當年遠征軍的資料,對期間發生的幾次著名戰鬥,更專門做了一番研究,他發現,遠征軍所經曆的每一場戰鬥,其慘烈程度,甚至比國內猶有過之。


  遠征軍成立於1941年,當時二戰已經進入到了最為激烈的時期,英法聯軍在敦刻爾克棄甲丟盔大潰敗之後,英倫三島岌岌可危,英國希望借助中國長期抗戰的經驗和力量,支援它在遠東殖民地特別是緬甸、印度、馬來西亞方麵的軍事戰局,挽救遠東大後方的危機。


  同時,在中國方麵,為了要取得抗戰最後的勝利,當時也必須確保滇緬路這條最後國際交通運輸線。


  因此,自1940年起,英國首先開放封鎖已久的滇緬路,接著醞釀中英軍事同盟。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陷於歐洲戰場無力他顧,對於英國的戰略方針而言,在遠東地區首要之務就是保衛輸出最多資源的殖民地印度,並將其餘殖民地視為保衛印度的戰略縱深。


  但是,對於中國而言,緬甸等地為爭取國外援助的最後生命鉗製線,如果滇緬公路不保,外援即無法輕易進入中國,與日本的作戰也將陷入補給不足之劣勢,因此中國方麵極力爭取與英國間的軍事同盟,以保障作戰資本。


  為此,1941年,英國邀請中國軍事考察團赴緬甸、印度、馬來亞考察,幾經協商,在同年簽訂了“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成立中英軍事同盟,中國遠征軍就是根據中英軍事同盟而組織的。


  當時緬甸是英國的殖民地,西屏英屬印度,北部和東北部與中國的西.藏和雲南接壤,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日本進攻緬甸,對於其自身來也有著很多意義,比如孤立中國,以及作為入侵印度的基地等。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在短時間內席卷東南亞,隨即矛頭直指緬甸,1942年日本用於進攻緬甸的軍隊大約有6萬人,大大超過英國在緬甸的防務力量。


  1942年初,日本侵占馬來西亞後,開始入侵緬甸,很快就攻克了緬甸東部重鎮,隨後兵分兩路繼續前進,占領緬甸首都仰光,進而進攻重鎮曼德勒,企圖切斷滇緬公路。


  此時,在英國的求助下,中國方麵集合簾時精銳力量約10萬人向緬甸進發。


  但是,由於英軍輕視中國軍隊的力量,過於高估自己,又不願外國軍隊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撓中國遠征軍入緬,預定入緬的中國遠征軍隻好停留在中緬邊境。


  然而,1942年初,日本展開進攻後,英緬軍一路潰敗,這才急忙請中國軍隊入緬參戰,中國遠征軍隨即開赴緬甸戰場。


  但是,由於已經失去作戰先機,造成緬甸保衛戰的失利,這主要由於英國極端堅持先歐後亞的既定戰略,戰局一旦不利,便對保衛緬甸完全失去興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國遠征軍保衛緬甸的作戰,變成了掩護英軍撤湍作戰。


  即便如此,中國遠征軍仍然作出了讓英美盟國盟軍欽佩的戰績,並達到了一定的戰略目的。


  從1942年3月中國遠征軍開始入緬與日軍作戰,至8月初,中英聯軍撤離緬甸,曆時半年,轉戰1500餘公裏,浴血奮戰,屢挫敵鋒,使日軍遭到太平洋戰爭以來少有的沉重打擊,多次給英緬軍有力的支援,取得了同古保衛戰、斯瓦阻擊戰、仁安羌解圍戰、東枝收複戰等勝利。


  在仁安羌援英作戰中,中國遠征軍憑借一團之力與數倍於己之敵連續英勇作戰,以少勝多,解救出被圍困數日,瀕臨絕境的英緬軍第1師,轟動英倫三島。


  緬甸失守給以後作戰帶來極為消極的影響,使日本可以直接威脅印度,也使中國徹底失去玲緬公路這唯一的陸上交通線,以後不得不開辟從印度飛越駝峰的空中航線。


  但是,也有重大的戰略意義,掩護英軍撤退,保存了力量,以保衛印度,並消耗日軍部分力量,阻滯了日軍進攻中國西南大後方,從而贏得時間,配合國內部隊阻敵於雲南境內怒江險以西,最後形成長期對峙,粉碎了日軍從緬北進攻中國西南大後方的企圖。


  這次遠征作戰,也是中國自甲午戰爭以來首次出國作戰,他們弘揚了中國人民的國際主義和民族犧牲精神,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遠征軍第一次入緬做戰,可謂戰功赫赫,擊斃擊傷日軍約人,但同時也遭受了慘痛的傷亡,共計5萬餘人。


  此後,鑒於緬甸的重要性,遠征軍積極醞釀反攻緬甸,1943年,為配合中國戰場及太平洋地區的戰爭形勢,中國遠征軍製定了一個反攻緬北的作戰計劃,以保障開辟中印公路和鋪設輸油管。


  計劃從印緬邊境鎮利多出發,跨過印緬邊境,首先占領新平洋等塔奈河以東地區,建立進攻出發陣地和後勤供應基地,而後翻越野人山,以強大的火力和包抄迂回戰術,突破胡康河穀和孟拱河穀,奪占緬北要地密支那,最終連通雲南境內的滇緬公路。


  1944年,遠征軍占領孟關,消滅日本最精銳的第18師團的主力,繳獲其軍旗、關防、大量文件及各種武器,繼而又乘勝進軍,一鼓作氣,攻占緬北重鎮孟拱,再次告捷。


  此後,遠征軍一路上過關斬將,所向披靡,於1945年3月8日攻克臘戌,30日與英軍會師於喬梅,緬北反攻作戰結束,此時日軍因在菲律賓失敗,收縮戰線,全部撤出緬甸,至此,緬甸戰事全部結束。


  此役曆時一年半,殲滅日軍4.8萬餘人,中國遠征軍也付出了傷亡4萬餘饒代價。


  中國遠征軍的反攻勝利,重新打通了國際交通線,使得國際援華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入中國,把日軍趕出了中國西南大門,揭開了正麵戰場對日反攻的序幕,牽製和重創了緬北、滇西日軍,為盟軍收複全緬甸創造了有利條件。


  從中國軍隊入緬算起,大戰曆時3年零3月,中國投入兵力總計40萬人,傷亡接近20萬人,中國遠征軍用鮮血和生命書寫了抗日戰爭史上極為悲壯的一筆。


  《我的團長我的團》所講述的正是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到反擊這段時間,在雲南邊境城發生的故事。


  想要拍出一部真實反應當時遠征軍的電視劇,首先就要了解當時遠征軍的一切,宋錚臨時調整了拍攝計劃。


  轉,整個劇組停工一,宋錚將劇組的全部演員都拉到了一處遠征軍公墓,在這裏長眠的都是當年入緬作戰犧牲的遠征軍將士。


  心裏話,這些演員對當年發生在邊境線,以及邊境線對麵的故事並不了解,隻是在接到了角色之後,稍稍了解了那麽一點兒,知道這裏曾經發生過一場大戰,死了很多人,具體這場戰鬥是因為什麽,經過如何,結果如何,對他們而言,已經太過久遠了。


  祭拜了遠征軍將士,宋錚緊接著又帶著劇組主創去拜訪了幾位當年幸存下來的遠征軍將士,硝煙早已散盡,曾經的衛國英雄,如今看上去不過都是些普通的老人,他們過著清貧的生活,卻樂在其中,對於當年的人來,能夠活下來,就已經是最大的幸運了。


  接下來,整整兩的時間,宋錚和劇組的主要演員就陪著這些老遠征軍將士生活在一起,聽他們講述當年發生在這裏的故事,將自己完全泡在了這些故事裏麵。


  原本隻是將遠征軍當作一個稱呼,一個代號的演員們逐漸的了解了,他們此刻要肩負的是什麽,這是中國影視圈第一次拍攝關於遠征軍故事的電視劇,能否將當年發生在這裏,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完美的詮釋出來,全都要靠他們了。


  兩很快過去了,在臨走的時候,張毅問出了一個大家這兩一直憋在心裏,卻誰都沒敢問的問題:“當年的仗打得那麽慘烈,您難道就一點兒不害怕嗎?”


  老人笑了,裂開沒有了幾顆牙齒的嘴,道:“誰還能不怕死,不怕死的那還是人嗎?我和我的戰友,當時就知道一個道理,得活下去,中國讓活下去,不但得活下去,還得舒舒坦坦的活下去。”


  活下去!

  老人不停的重複著這幾個字,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不禁動容。


  想要活下去應該遠離戰爭的,可是要舒舒坦坦的活下去,不打顯然辦不到。


  大家這下都明白了,宋錚這兩放著好好的戲不拍,帶他們來這裏是為了什麽,拍攝這部電視劇是為了祭奠,而遺忘就意味著背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