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水泥為何物
這人解釋道:“此前這裏有一高人,隱於茅屋,傳授百姓製鹽之術,造福天下蒼生。這些,都是百姓自發前來祭拜的。”
“那那位高人如今去哪兒了?”張勉問道。
“這位高人傳授製鹽之術之後,便消失不見。”
“哈哈哈哈,我知道了,哈哈哈哈,原來如此。”張勉突然哈哈大笑。
那人像看傻子一樣看了張勉一眼,匆匆離開了。
“張兄,你大笑什麽?”
“哈哈哈,你們隨便找個人問問就知道了。”張勉仍舊在笑。
鬧了半天,感情是這群百姓把自己當成做好事不留名的隱士高人了。
還專門把自己的住處弄得跟寺廟一樣。
李世民和長孫無忌也從屋子裏隨便拉了兩個人來問話,結果都是有些驚異。
“張兄一心為民,百姓不會忘記的。”李世民感歎道。
“張兄不告訴這些百姓事實嗎?”
“為啥告訴他們,這樣才好玩,要是告訴他們就不好玩了,這兒沒啥留念的,咱走吧。”張勉已經走出去翻身上馬。
三人從藍田縣離開,又在周圍幾個縣轉了轉,百姓都對當朝皇帝分外擁護,更感激那位姓張的官人,給他們弄來了土豆。
如今長安周邊幾個縣城土豆豐收,都不再缺少糧食。
一圈轉下來,李世民心情大好,他站在渭水旁的一座山丘上,望著渭河之水自西向東,感歎道:“渭河之水向東入黃河,黃河則東入北海,北海則無窮盡也。今日所見,使朕倍感安心,隻是大唐橫跨九州,不知他處百姓如今怎樣。”
“皇上是想去遠處看看?”長孫無忌問道。
“朕倒是想,然而自隋末以來,天下割據戰亂不斷,橫縱道路盡損。大唐開國以來,又不曾修建道路,朕想去遠處看看,終究隻能是想想。”李世民歎了口氣說。
“皇上,咱還有運河,若是不夠,再將運河開辟一段。”
聽到長孫無忌的話,李世民馬上搖了搖頭:“隋煬帝開運河,三次巡幸揚州,卻是勞民傷財,終究國破人亡。前車之鑒,朕不敢不汲啊!”
長孫無忌不說話了,他們和隋煬帝曾經是同一個時代的人。
隋煬帝雖然開鑿運河,南下尋訪,貢獻不小。
但是勞民傷財的大工程接連不斷,弄得民怨四起,終究滅亡。
大唐,要取前朝精華,棄前朝糟粕,不能在前人的路上翻同樣的車。
雖然自古以來,皇上都喜歡出訪巡幸,親眼看看自己的大好河山, 聽聽自己的百姓對自己的評價。
但是皇上每次出訪,都要勞民傷財,李世民深感不妥,所以登基以來都隻在京城周圍出訪過。
另外,因為古代道路普遍惡劣,外麵大都是土路,即便是驛道,也隻是好一點點,何況唐朝的驛道都多少年沒修過了。
張勉聽著李世民跟長孫無忌的談話,隨口說道:“皇上,不就是修路嗎?這有什麽難的,而且大唐的路也太爛了,我早就想帶段綸他們去修修了。”
道路稀爛這點,張勉是深有體會的。
前些日子他和柴紹去對付山東大儒,自長安出發,走驛道入河北道,其中道路高低不平,盡是坑坑窪窪。
而他又急著趕路,速度很快,結果就是人在車中坐,魂在上下飄,差點沒把他魂給顛出來。
那時候,他就動了要修路的念頭。
“張兄你是不知道,修路不是嘴上說說,縣縣之間的道路,少則上千人參與,幾千兩白銀。而大唐使因山河形變劃分天下十道,全國州縣數百,修築驛道多則動用上萬人,白銀幾十萬兩,且驛道年年要修,這是個無底洞啊!”長孫無忌說道。
張勉立馬反駁:“你這話就不對了,要想富,先修路!路修好了,商業發展起來,百姓自然富裕,朝廷稅收便會增多,這是個良性循環。”
“張兄此言差矣,商鞅變法始創重農抑商,九百餘年無人改變。百姓要糧,國家要糧,倘若人人經商,則無人耕種,到時饑荒更甚。豈能發展商業?”李世民反駁道。
“你這又不對了,到時候弄個機械化生產,再搞幾個國營農場啥的,就有的是糧食,搞不好還能天下大同。”
“張兄可否解釋解釋,啥是機械化農場,國營農場?”
“算了,這些以後再說,不是說修路嗎?怎麽扯到這上麵去了?”張勉組織了組織語言:“修路乃國之大事,不能隻看眼前利益,若是把路修好,不但便於出行,還利於兵馬糧草運輸,絕對的一本萬利!”
“你說這些吾等何嚐不知,關鍵是沒這麽多錢啊!總不能跟隋煬帝那樣勞財傷民!”長孫無忌道。
“修個路而已,這裏是唐代,沒有卡車大巴啥的,弄點水泥鋪個水泥路就行了,用不用搞瀝青高速公路。”
“張兄這話,是什麽意思?實在是沒聽懂愛……”
“是啊,張兄在說什麽?”
李世民和長孫無忌紛紛表示不解,這些莫名其妙的名詞,他們聽都沒聽說過。
就跟張勉在胡言亂語一樣。
張勉意識到自己又說漏了嘴,若無其事地清了清嗓子道:“沒事,我就是想說我有一種辦法,修出來的路又好又便宜,而且正常使用的話,至少五年不必維修。”
“此話當真?”李世民一聽眼睛都快冒光了,抓著張勉就開始追問。
“你看我啥時候說過假話嗎?”張勉一本正經地說道。
“可修路不過是用夯土壓實,難道全都青磚鋪路?那太貴了!”
“非也,我要用一種神奇的鋪路原料——水泥!”
“水泥?此為何物?”
“水泥就是一種建築用的材料,我想想哈。”
張勉想了想,解釋道:“水泥想做也不難,就是用石灰與黏土,鐵礦石磨碎,混合再磨碎成為生料,最後加熱煆燒再降溫成為熟料。此外再加上粗砂,石子以及水混合,便可製成堅如磐石的道路,哪怕百斤大錘也難以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