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呂布再現
諸天神話之主最新章節
王軒此次用天子封神術冊封眾神,選擇的都是日遊神、夜遊神之類的神敕,並沒有土地、山神、河神之類的神敕。
並不是說土地、山神之類的神敕不好,而是那些神敕都有特定的神職轄區,隻有在轄區之內才能發揮出全部力量。一旦離開轄區,立刻就會實力大減。
而日遊神、夜遊神就不同了,這兩種神祇雖然隻是小神,但卻沒有特定的神職轄區,隻要是在聊齋世界裏麵,他們都能夠發揮出最強力量。
王軒如今還要讓這些文武眾臣給他平定聊齋世界,自然要盡可能的擴大他們的活動範圍。
有了張飛、許褚、關羽、典韋、黃忠等將領統兵,又有賈詡、荀彧、郭嘉等謀臣擔任軍師,楚國的戰車很快就重新啟動。
那些被他們招降的土著,再也不敢有絲毫的異心,反而人人奮勇爭先,希望能夠為祖國立功,獲得神敕冊封,長生不老。
不得不說,王軒選擇了一個好時機,占據聊齋世界精華地帶的大乾王朝早已經腐朽不堪,當世潛龍寧采臣剛剛起勢,遠遠沒有能力和楚國抗衡。
這期間,也有一些不開眼的“前輩高人”過來抗擊“域外天魔”,王軒絲毫也沒有以大欺小的羞恥感,一劍一個,把那些修為二階以上的土著都幹掉了。
剩下的一些一階小蝦米,又哪裏擋得住獲得神敕的楚國文官武將?
哪怕是寧采臣這條潛龍來了也白搭,這是高武世界,一位真仙所以鎮壓當世,任你是潛龍也好,天子也罷,全都要趴下!
僅僅用了半年時間,整個大乾王朝就落入到了楚國手中,乾皇並沒有頑抗到底,而是老老實實的投降,還想弄什麽“禪讓”。
王軒表示,自己本來就是皇帝,將來還要做天帝,哪裏會接受他這個“禪讓”啊?
一旦接受了,看似會減輕大乾百姓的抵觸情緒,但也代表接受了大乾的正統性、合法性,自己繼承了大乾國運。等到日後王軒當上了天帝,這就是妥妥的是黑點啊。
沒辦法,王軒隻好借刀殺人了。
當初在三國世界,他借著董卓那柄刀除掉了漢朝皇帝,然後一副救世主的姿態北伐中原,建立楚國。現在在聊齋世界,最好的一柄刀肯定是黑山老妖。
幾天之後的夜晚,就有妖魔鬼怪夜襲,幹掉了乾皇,種種線索和證據直指陰間之主黑山老妖。
不管別人信不信,反正王軒是信了,楚國的文武大臣也信了,那些普通百姓也都被忽悠瘸了。
當然也有聰明人,不過既然是聰明人,自然不會亂說話,大乾王朝的忠臣孝子早就被殺光了。
皇宮之中,王軒雙眼之中綻放著金光,用望氣術查看自身氣運。
他滅掉了大乾王朝,還派出鬼物幹掉了乾皇,自然也承擔了大乾國運最後的反噬。
無數漆黑色的光點從天而降,如同墨水一般,把他那深紫色的本命氣運染成了紫黑色。
難怪道門、佛門修士不願意直接對皇帝出手,比如說封神大戰,也是要扶持一方諸侯,給諸侯之手改朝換代,就是為了不沾染這些因果。
不過王軒身為楚國皇帝,自然有楚國國運幫他分擔這些因果業力。
隻見在他的本命氣運上方,還有一團深紫色的氣運華蓋,如同一柄大傘一般垂落下來。
源源不斷的國運匯聚過來,沿著氣運華蓋垂落,不停的洗滌著王軒體內的因果業力。
隨著楚國徹底消化大乾王朝的領土,國運自然會成倍增長,這些因果業力也給他造成不了多少麻煩,最多半年時間就能用國運衝刷幹淨。
“國運不夠用啊,看來如今不僅要擴充楚國領土,還要修建一些神廟,供奉那些我冊封的神祇。”王軒揉了揉眉心,感覺有些腦殼痛。
天子封神術,用國運封神可以,用香火信仰也行。既然國運不夠用,就讓那些大臣們自己去發展信徒吧,立下了足夠的功勞,凝聚了足夠的信仰之力,到時候王軒在提高他們的神職,花費的代價也要小很多。
王軒眼中的金光漸漸消散,停止使用望氣術,靜靜的等待著。
幾個呼吸之後,門外有人稟報道:“陛下,賈詡大人、郭嘉大人、荀彧大人請求覲見,說是與前線戰事有關。”
“傳朕命令,宣三位大人進來。”王軒身處在皇宮之中,前線的戰事也暫時消停了下來,所以他這幾天沒有多留意。
如今賈詡等人一起來覲見,肯定是有什麽重要的事情發生。
沒過多久,賈詡、郭嘉、荀彧來到了皇宮偏殿之中,道明了來意。
“陛下,那個寧采臣被我們一路趕出乾國境內,竟然沒有眾叛親離,反而滅掉了旁邊的衛國,擁兵百萬,弄出了不小的聲勢!”
“如今寧采臣建國稱帝,自稱周皇,想要聯絡周邊幾十個國家組成聯軍,合力討伐我們這些【域外天魔】。”
王軒一聽,頓時樂了。寧采臣那小子果然不愧是聊齋世界的氣運之子,都到這個時候了還能夠蹦噠。
聊齋世界廣闊無比,不說陰間了,僅僅是陽間就有百億人口,麵積大約是地球的五十倍左右。
這麽大的地盤,國家自然少不了。隻是大乾王朝所在的區域有些特殊,當年聊齋世界的天庭崩碎之後,大部分殘骸都墜落在了這片區域,所以這裏成了聊齋世界的中心,《聊齋誌異》裏麵的故事也大部分都發生在這裏。
聊齋世界這麽大,就憑楚國大軍的話,一個城池一個城池的打下來都需要不少的時間。
王軒懶得麻煩,就讓寧采臣把那些敵對勢力都聚集在一起,然後在一網打盡吧。
“對了,還有一件事情需要向陛下您稟報。”賈詡臉色有些古怪的說道:“我們發現了呂布呂奉先的蹤影,他如今出現在了寧采臣的大軍之中,而且還和我們的人建立了聯係,想要棄暗投明,願意做我們的內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