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正七品陵陽城隍!
諸天神話之主最新章節
時光悠悠!
轉眼間三載時光過去。
時間不知不覺間,王軒派出化身進入聊齋世界三年了。
這三年時間裏,他不時的降下神跡,用神術給信徒賜福,甚至偶爾用懾魂術洗腦,使得陵陽城隍的信仰增加了一大截。
而如今陵陽城隍之位無主,王軒這個城隍之下的判官,已然竊取了城隍信仰,一步一步完善自己的神職。
哪怕沒有外力介入,最多隻需要十幾年時間,他的判官神職就會自動進化為城隍神職,這是天地法則的自動衍化!
就像是觀音菩薩,最開始傳播的時候是男子形象,後來信徒們認為他是女的,觀音的形象也就自動變成了女子形象。
王軒也是如此,雖然他還隻是判官,可信徒們認為他是城隍,信仰之力潛移默化之下,時間久了他自然也就變成了城隍。
十幾年時間太久了,王軒等不起,還好他也不需要等那麽長時間。
當初他忽悠朱爾旦去落草為寇,三年時間過去之後,已經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別看朱爾旦隻是個文弱書生,當他落草為寇,成為一個小山寨的頭領之後,他那純青色的本命氣運終於爆發了。
正所謂運來天地皆同力,朱爾旦落草為寇的第一年,就接收了好幾波難民,火並的兩個小山寨,麾下聚眾三千,成為了一方巨匪。
這麽大的動靜,自然引來了大乾朝廷的注意,朱爾旦在第二年的時候打退了官兵圍剿,順勢攻占了一個縣城,在殺官造反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直到今日,朱爾旦已經占領了七府四十八縣,擁兵二十萬,僭越稱王,自立為梁王。
陵陽縣就是大梁境內的一個縣城,當初朱爾旦答應的條件,如今也到了他兌現的時候了。
城隍廟內,朱爾旦冷冷的看著上方神像,經過三年時間的曆練,他不再是當初那個文弱書生,已然成長為了一方梟雄!
梟雄者,麵厚而心黑,朱爾旦如今有龍氣護體,並不懼怕王軒這個城隍,也想過要翻臉不認賬。
當初王軒派給他作為起家班底的十幾個蒙麵大漢,絕大部分都被朱爾旦安排了,屍體都早已經涼透了。唯有二人活了下來,成為千人將,也被朱爾旦派往了前線邊境之處,遠離中樞,威脅不到朱爾旦的安全。
然而王軒這三年也不是閑著的,不知道有多少信徒混入進了大梁高層,一旦發難的話,絕對可以讓大梁傷筋動骨。
朱爾旦真是因為察覺到了這股暗流,所以才不敢輕舉妄動,老老實實履行當初的承諾。
大梁基本上已經擴張到了極限,勉強能守住現在的地盤,如果內部出現大變,肯定會被大乾趁機剿滅掉,他朱爾旦自然會死無葬身之地!
“臣梁王朱爾旦禱告上天……晉封陵陽判官王軒為陵陽城隍……聖靈不昧,其鑒納焉!尚饗。”
隨著朱爾旦親自念送完祭文,大梁國運之中分出一股青氣,降落到神像上方,被王軒所吸收。
這股國運就仿佛是一個催化劑,讓王軒識海之中的神道符篆快速衍化,變得越來越玄妙複雜了。
等到他完全吸收了那些國運,已經實現了神職上的晉升,成為正七品城隍,實力堪比煉神還虛中期境界,度過了五重雷劫的散仙!
神道可謂是一步登天,要知道王軒的本體現在也才煉神還虛後期修為,哪怕是仙武同修,實力也隻是堪比煉神還虛圓滿境界。
再過個幾年,沒準他這第二元神的實力就要超過本體了!
當然了,神道也有不少缺點,首先他隻有在陵陽縣才能發揮出全部實力,一旦離開自己的轄區,他的實力要暴跌一個大境界,最多隻剩下煉氣化神中期的修為。
其次,他的實力來自於信仰,也要背負無數因果,如果不是他有係統開掛,可以最大程度的煉化香火信仰之力,斬滅絕大部分因果,他絕對不會選擇走神道之路。
朱爾旦冊封完神位之後,毫不猶豫的轉身就走,沒有絲毫停留。雖然他和王軒之間沒有交流,但兩人都很清楚,從今以後他們誰都不欠誰了,大家好聚好散。
王軒也別再指望著逼迫朱爾旦給他晉升神職,封神需要消耗國運的,正七品縣城隍在往上麵晉升,就是從六品府城隍、正六品州城隍,需要消耗的國運太多了,足以讓大梁傷筋動骨。
大梁還在和大乾僵持著,因為人口和領土方麵有著極大的劣勢,大梁已經落入下風,關鍵時刻沒有那麽多國運用來消耗。
如果王軒不知道見好就收,沒準迫急了朱爾旦,直接一拍兩散!
一方諸侯王可以冊封神靈,也可以把神靈打入邪神之列,斷其祭祀,緩緩消磨其信仰。龍氣衝擊之下,王軒這道化身就廢掉了。
等到朱爾旦走遠了,王軒從城隍神域之中走了出來,旁邊還跟著辛十四娘。
“想不到當初那個一無是處的窮書生,短短三年就變成了一方諸侯,揮手之間就能冊封神靈,變化之大,真讓人嘖舌。”辛十四娘唏噓不已。
王軒雙眼綻放神芒,遙望朱爾旦的氣運,直到流下兩行血淚才收回目光,淡淡的說道:“朱爾旦的好日子沒有幾天了。”
沒錯,朱爾旦是聊齋世界的主角之一,可是《聊齋》一書的篇幅很長,每一篇都是一個小故事,都有一個主角,朱爾旦隻不過是眾多主角中間的一個,天道賜予他的本命氣運有限。
而且他之前被陸判算計了一年多,消磨了部分氣運,剩下的氣運支撐他成為一路反正,已經達到了極限。
盛極而衰,朱爾旦注定是為王前驅的命,不是聊齋世界的真龍。
“接下來也該關注下一個主角了,根據信徒們最近打聽到的消息,東郡有一個馴蛇人名聲大噪。他以前馴有兩隻蛇,取名為大青、二青。”
“大青死得早,二青逃走之後又帶著一條小青蛇返回,馴蛇人將其取名為小青。”
“這些消息都和《聊齋誌異》上麵記載的某個小故事一模一樣,值得我跑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