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席捲大西南(一)
看著別人臉色過日子畢竟不好過。要想徹底擺脫日本人的羈絆,非有一個穩定的政權不可。而要達到此目的,統一政令與軍令是必須的。因此,在張作霖政府合法性得到列強默認后,一場針對西南諸侯的討伐在所難免。
此次全國各系大裁軍,人民軍只裁兵員不撤番號,為將來擴兵打下伏筆。而且人民軍所裁兵員大多為東北軍老舊軍人,或是未及全員整編的旁支或降兵,對戰鬥力並無影響。張漢卿更將預備役部隊新編為4個軍,分別為13、18軍,編入廣州軍區;第14、19軍,編入武漢軍區,為進攻大西南作準備。
少帥有識人之明,這在他對各路降將的使用上即可看出。他不像許多老奉系如吳俊升等對其它派系的人馬進行排斥,而是人盡其才,不問出處。最著名的便有鄂軍人于學忠升為廣州軍區司令、蔣柏里升任南京軍區司令且后又改任國防部長。其它的有晉系商震,馮系宋哲元、張維璽向人民軍輸誠后均已升任正副軍長。馮系張自忠、孫連仲、劉汝明、孫良誠、佟麟閣,晉系傅作義 (張漢卿特別簡拔)均任師長一級主將。一時人民軍內部人才濟濟,包容了民國軍界各個派系內非常有名的人物,焉能不強?
孫連仲是河北省雄縣人,幼時家中比較富裕,但他對讀書不感興趣,所以輟學投軍,在馮玉祥部當兵。因為他個子大,身強力壯,又有點文化,所以得到馮的喜愛和重用,到1923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時,他已是馮部的炮兵旅旅長了。張漢卿收歸麾下后,立即便任命他為總裝備部新成立的炮兵司令,全面負責火炮的改良及炮兵訓練工作。
正史上劉汝明是以馮玉祥始、以蔣介石終的民國時期的一員戰將。他出身貧寒,十幾歲在天津的一家當鋪里當學徒,16歲時因不堪店東的虐待,憤而出走,到馮玉祥部當兵。馮見他個子小,便說:「你個子太小,不合標準。」劉抗辯說:「我才16歲,難道我就不長了么?」馮見他伶俐乖巧,便收留了他,讓他當自己的勤務兵,沒想到這個小勤務兵十幾年來竟由班長、排長逐級擢升,到了1926年竟升遷到了師長,成為西北軍十三太保中的五虎將。1928年北伐時,劉汝明任北伐軍軍長,北伐勝利后,馮玉祥到南京就軍政部長職,劉汝明隨馮玉祥任軍政部參議。一次,劉汝明隨馮玉祥見了蔣介石,蔣說:「你就是當年守南口的劉師長么?哦,很好,年青有為!」1930年中原大戰後,馮玉祥潰敗,余部被編為第二十九軍,宋哲元任軍長,劉汝明任副軍長,兼第一四三師師長。1937年抗日戰爭開始后,劉任六十八軍軍長,在河北張家口跟日軍作戰,所部付出了較大的犧牲,旅長以下十幾個中級軍官陣亡,蔣介石在武昌召見他時,除慰勉外,獎給他3萬銀元,他將錢全部發給了士兵。
孫良誠是馮玉祥西北軍中的一員悍將,在馮玉祥參加的歷次國內戰爭中,孫部屢戰屢勝,故素有「鐵軍」之稱,正史上他的結局並不太好。不過在這個時空里,有「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這員虎將可是大有用武之地。本著「治病救人」的方針,張漢卿果斷委任其為14軍副軍長兼41師師長,調入武漢軍區,準備讓他擔任進攻大西南的領頭軍。
至於傅作義,更不用講。綏遠抗擊日軍的名將,守城達人,在未來還是大有用處的。是時時人尚不知道其價值,所以當張漢卿「特旨簡拔」直接委以重任后,傅作義感激涕零。
西南用兵,戰略由蔣柏里、張作相、張漢卿三人共同拿捏:右路越秦嶺占成都;中路上宜昌,穿三峽,入夔門,占重慶,左路經廣西,向都勻,入貴陽。要一舉佔領西南各重要城市,完成國家統一。
裁兵給四川帶來的衝擊是巨大的:因為各省軍閥中,只有四川長期處在四分五裂之下,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團體。各方勢力均不願自己有所損失,在桂、黔、滇三省均已進行裁兵動作時,不安定因素在川內已漸漸形成。
人民軍成功進入北京后,為平衡四川局勢,張漢卿採用了「遠交近攻」之法,新政府任命楊森為四川軍務督理,鄧錫侯為四川省長,劉存厚為川陝邊防督辦,劉湘為川滇邊防督辦。目的是為了平衡川中力量,使楊、劉大體維持在均衡狀態。這樣,在直奉大戰時,使處在南方的人民軍沒有後顧之憂。
楊森被委任為四川軍務督理后,大權在握。對於楊森的後來居上,劉湘表面上不動聲色,但暗中聯絡劉成勛、劉文輝、賴心輝等,形成「三劉一賴」的反楊聯盟。於是,速成系分裂成劉湘的舊二軍和楊森的新二軍兩個系統。為了在即將進行的內戰中占胡優勢,劉湘暗地裡對楊森之王纘緒等部進行策反。3月,劉湘等又聯名致電張作霖執政府,要求調楊森赴京任職。楊森決定發動統一之戰,以武力統一四川,得到人民軍高層張作霖、張作相、張漢卿等人的認可及支持。
1924年4月12日,楊森下達對賴心輝、劉成勛兩部討伐令,分兵五路,向賴心輝、劉成勛以及劉文輝、陳洪範、陳國棟等部進攻,連戰告捷,很快就佔領了七十二個縣,其軍隊也擴充到十九個師又十二個混成旅。被擊敗的賴心輝、劉成勛、劉文輝等部退往重慶,依靠劉湘,聯合鄧錫侯以及黔軍袁祖銘,組成川黔聯軍,共同倒楊。
本來這場大戰沒袁祖銘什麼事,可是他在劉湘等人的慫恿下,想在戰後分得一杯羹。為表誠意,公推袁祖銘為聯軍總司令,鄧錫侯任前敵總指揮,劉湘只任後勤總司令,居幕後操縱。
7月1日,聯軍下達作戰令。7月8日,楊森亦下達作戰令,向聯軍進攻。7月中旬,兩軍在永川、大足、榮昌一帶激戰。開始,楊森獲勝。後來,他急於尋找聯軍主力決戰,因大意而使王兆奎師被鄧錫侯部擊潰。7月21日,聯軍全線發起進攻,楊森被迫退往沱江右岸。正當楊森調集兵力,準備反攻之際,7月31日,早已被劉湘收買去的楊森部主力師師長王纘緒背叛楊森投靠劉湘,通電停戰,使楊軍全線震動。8月4日,聯軍強渡沱江,全線推進,楊軍潰敗,逃往樂山。8月10日,聯軍攻克成都。
然而劉湘等人的興奮還未開始,窺測多時的人民軍從北、東及長江上分兵三路直壓過來。在入川總指揮張漢卿的統一部署下,北部以蘭州軍區張維璽不滿編軍整18師為先導,配以齊恩銘第2軍、宋九齡第3軍共約9萬人,出漢中,一路攻廣元,入劍閣,取綿陽,威脅成都北側;一路經閬中,過南充,或西向遂寧,威脅成都右翼,或東向廣安,威脅重慶北側。東線由武漢軍區部隊主攻,分別由晉系將領商震領新19軍為主力師、馮系孫良誠第14軍主力師為先導,恢復第8軍魏益三編製,同第7軍王以哲部後援。一路由湖南芷江進入黔東南,一路由湖北恩施西進渝中,切斷川東北。長江艦隊也奉命沿江而上,海軍陸戰旅於8月16日攻陷涪陵,直指劉湘老巢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