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少帥春秋> 第108章 大海軍計劃

第108章 大海軍計劃

  楊宇霆重新得到重用,擔任重要的奉天兵工廠的督辦,只不過他的奉軍總參議的頭銜卻被蔣柏里取代了。這人卻也是良才,經過一番努力,使奉天兵工廠的規模遠超了張作霖等人的期待,也超出了張漢卿的理想,令張作霖刮目相看。也在此情況下,張漢卿決定,成立總裝備部,由楊宇霆負責充實漢口兵工廠、蘭州軍械廠的生產能力和品種。 

  北方工業及國防布局在蔣柏里的統籌下,孫烈臣、郭松齡的督促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漸漸地,一個多年來顧不及的任務進入了腦中,這就是海軍。 

  自張漢卿遠征蒙古以後,他就沒能顧得上自己所兼的海軍總司令的一攤子事。本來在與蔣柏里等人的戰略計劃中,中國以偏弱的經濟、工業實力是不能陸權、海權共抓的。在國家還未統一、軍力孱弱時主攻陸軍的發展是可行也是必須的,但是隨著人民軍的壯大,保護內河、沿江、沿海的任務日益突出。以長江為例,如此廣闊的流域單靠陸軍既勞師動眾,也使得兵力分散、使集中成為不可能。而且將來對日本關東州的動作以及守衛京畿,沒有海軍、哪怕即使是淺水海軍是無法想象的。 

  海軍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中國近代史上受屈辱的過程,也是體現海軍重要性的佐證。想一下英國、法國這些老牌強國,正是靠軍艦,一次又一次打開中國封鎖的大門;正是日本,靠兩次海上大捷,奠定了東亞強國的地位。中國要想守住遼闊的海疆,海軍的發展應未雨綢繆。 

  當然張漢卿還沒自大到能以海軍對抗強大的日本甚至是美國。在他看來,沒有二、三十年的努力追趕,中國是不可能在海上稱雄於日本的,更別說老牌的海軍強國英國、美國了,哪怕僅僅是在東海。但是建立一支近海海軍,在強大的空中力量的保護下遂行保衛海岸線的任務是非常可行的。此外,一支存在的艦隊,也是讓敵方不得不正視的棋子。正如著名的美國海軍戰略家馬漢總結道,一支未知的艦隊,「只要存在,即使是弱小的,對於敵方各種或多或少的公開利益來說,也是一個永恆的威脅。他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遭到打擊,而不得不限制自己的行動,直到這支艦隊被摧毀或者制服為止。」 海軍以其強大的機動性及移動炮台的作用不能不得以重視了。 

  民國時中國在飛機的建造能力上與世界同步,而且飛機的造價極低。以日本的「大和」號戰列艦為例,造價為一千萬元,抵得上100架中國新制的「甲型一號」水機的總和,或是裝備一支3萬人的陸軍師(奉系)。遠洋上當然戰列艦逞威,但在近海,100架水機以其更有利的戰鬥能力(水陸兩棲)在綜合戰鬥能力上是要強於這艘戰列艦的,而多一個陸軍師對目前的中國來講,要比多一艘戰列艦要更有用。 

  海軍是一個體現國家綜合實力的兵種,其複雜程度要遠比體現工業能力的汽車還要大。想一想21世紀初期,作為全球製造大國的中國還不能製造出超出一萬噸排量的大艦及渦輪機。為了更有效地控制長江內河及渤海灣、膠東灣、遼東灣,建造一支規模適當的近海海軍勢在必得。此外,為了將來的發展,給海軍添加雄厚的軍工底子是未雨綢繆的打算。 

  艦隊的主要軍艦是驅逐艦。本世紀二十年代的驅逐艦大部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或在大戰之後不久建造的新艦。以美國為例,這些新驅逐艦都是平甲板,有四座煙囪,排水量一千二百噸,吃水深度九英尺十英寸。它們的特徵是配有四門四英寸的大炮以及一門三英寸的高射炮,還配備了十二支魚雷管,有些驅逐艦還配有深水炸彈。這一級的驅逐艦時速可達三十五海里,由一百二十五人操作。由於吃水不深,這些驅逐艦能夠沿著長江一直駛到漢口。它們經常駛到漢口,有時甚至走得更遠。 

  美國當時一共建造了二百七十三艘這種平甲板的驅逐艦,它們在兩次大戰之間的時期構成了美國海軍小型作戰部隊的中堅力量。在張漢卿等人的認知中,這些驅逐艦速度快,配有威力強大的武器,恰好適於在海岸水域以及內河水域進行活動。 

  美國亞洲艦隊長江巡邏艦隊另有一部分炮艦是專門為在長江服役而建造的,排水量均為一百九十噸,吃水深度為三英尺半,燒煤,時速可達十三海里。吃水較淺,運轉自如,艦長也只有一百六十五英尺,它們能夠行駛長江全程一千七百英里,能夠駛抵甚至駛過四川省的重慶。每艘軍艦都載有四名軍官和四十六名士兵。每艘船上還有六位中國 「船民」充當炊事員,並幹些其它雜事。都配有兩門三英寸的炮和數挺機關炮。 

  這樣的驅逐艦和炮艦都是張漢卿所想要的。在戰時可以在優勢空軍的保護下遂行作戰任務,萬一不利時也可像抗日戰爭時期那樣堵住長江,讓日軍優勢的大海軍發揮不了優勢。他將蔣柏里從奉軍總參議的任上調來,準備擔任組建中的華東軍區的工作,並協助其籌備組建長江艦隊。張漢卿心中的長江艦隊,是一個容合了水上飛機、陸上航空兵、海軍陸戰隊、大量快速而又有力量的水面艦隊的綜合體,能進行對地攻擊、對江封鎖、布雷排雷等小而全的兵種,作為將來中國大艦隊的雛形。蔣柏里具備豐富的戰略眼光,這樣的一支新軍在他的負責下成立是十分得力的。在北京,蔣柏里與美國駐華公使休士作了詳談,並表達了少帥對渴望美國支持的殷切之意。 

  在休士的斡旋下,美國政府同意向人民軍出售同級別的驅逐艦10艘,並表示同級別的炮艦在上海附近將授權由中國政府經營的江南造船廠建造,武器裝備和推動設備都從美國引進。作為回報,張漢卿同意美國在漢口、九江設立領事館,並同意美國長江巡邏隊有長江合法的駐兵權。 

  答應這些條件是張漢卿非常痛心的,但是為了自身的強大和一旦日本有事時美國可能強有力的響應,短暫的陣痛是無法避免的。這與新中國成立之初對蘇聯的讓步一樣。 

  美國為在亞洲有一個得力的助手和可靠的後勤基地,對張漢卿的幫助也不遺餘力。表示除派遣一部分有經驗的技師到江南造船廠幫助軍艦的建造(監督)外,還將援助一個飛機中隊及2艘一戰後退役的運兵艦,另在漢陽建立一個魚雷製造廠及協助漢陽兵工廠對大口役大炮的研製工作。 

  此時在德國顧問的幫助下,奉軍空軍力量有了顯著的增長。水上飛機在20世紀30年代的發展十分迅速,遠程和洲際飛行幾乎為水機所壟斷,還開闢了橫越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定期客運航班。例如德國道尼爾公司20年代末研製的dox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水上飛機,機翼上方分6組背靠背地裝12台活塞式發動機,最大速度達到224千米/小時,1929年10月曾創造一項載169名乘客飛行的世界紀錄,一直保持了20多年。不過在這個時候,他們的發展只是有了雛形, 這時候研製的飛機遠不能達到這麼高的水準。德國在一戰後被各國所限制:陸軍不超過10萬人,不能擁有大口徑大炮、潛艇,被限制了大型戰列艦,因此不能在軍事產業上有大的發展。於是外表疏遠實質熱情的中國使他們在軍事產業上有了發展的機會,一大批軍事專家在德國政府的鼓勵下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北方,在奉系各個軍工領域提供了大量寶貴的經驗和辛勞。 

  在他們的大力支持下,繼由中國人自製成型的水機「甲型一號」上天后,新的適合于軍用的水上飛機正式量產,按照張漢卿的命名,定名為「水轟--1」型。它擁有125匹馬力,拖進式雙桴雙翼水上轟炸機,最大時速155公里,空機重量800公斤,載重2000公斤,裝油量150公升,飛行高度3800公尺,可航行3小時,航距450公里,乘員2人,可載重型炸彈6顆。利用哈爾濱優越的地理條件,在此建立一個水上飛機製造廠,進行批量生產。 

  至此,中國大海軍計劃的雛形已經成立,等待中國的,將會是工業發展起來后的在海軍艦艇和空軍在數量上的躍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