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少帥春秋> 第68章 平疆(中)

第68章 平疆(中)

  新疆地處歐亞交匯要衝,東西方動植物品種在此交匯,加上多樣與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生物資源十分豐富:溫帶作物齊全,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水稻為主,全疆大部分地區均可種植高粱、大麥、大豆、豌豆、綠豆、胡豆、粟、黍、紅薯等雜糧,伊犁河谷素有「新疆糧倉」之稱;新疆素有「瓜果之鄉」之稱,還是我國五大牧區之一;礦產資源方面也極為豐富,三山藏寶,盆地聚油,古稱「金玉之邦」。 

  浙江巡撫楊昌睿在左宗棠入疆后曾親臨西北,目睹綠樹成蔭瓜果遍地、各族人民安居樂業之勝景,喜賦《恭誦左公西行甘棠》一詩:「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極言新疆特產之豐。 

  張漢卿定甘肅,即想恢復「絲綢之路」的榮耀,並以新疆為自己的戰略大後方。當然另一個考慮是讓甘新兩省有機融為一體,在大義上決定新疆的地位,以免再受後世「東突」之威脅。他在入主蘭州的次日,即起草電令,以張作霖名義要求楊新增開放哈密邊防。他現在攜得勝之威,又有張作霖「蒙疆經略使」的頭銜的關係在,此一要求也是合情合理的。不久后,西北人民軍第2師宋九齡奉命開出嘉峪關。 

  面對西北人民軍的強勢進入,楊新增感到自己兵力薄弱,禦敵無力,類似的權力危機又重現在眼前。三年前他順利化解了,這次他能否有辦法解決呢? 

  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后,中亞原來歸屬沙俄羅曼諾夫王朝的部落陷入無政府狀態。約30萬哈薩克、吉爾吉斯難民湧入新疆。此外,大批潰逃的白俄為躲避紅軍追剿,進入新疆,人數達5萬之巨。這些軍人性情兇殘、裝備精良、敢打敢殺、無惡不作。楊增新意識到「白俄勢力抵抗蘇俄雖不足,擾亂新疆則有餘」,但他又豈是暴虎馮河之夫?他採取了各個擊破的戰術,設法讓其中最頑固的阿連闊夫將軍染上鴉片癮,瓦解其鬥志,不戰而勝;對於其它人,則歌舞款待,美酒伺候,不知不覺中讓他們全部繳械。楊將軍這溫柔一刀實在厲害! 

  如果說對於人多勢眾的白俄,楊增新是誘敵深入,關門打狗;對於「黑喇嘛」丹畢加參,楊增新可就沒那麼客氣了。這位因攻佔科布多而成名,后又被沙俄抓捕而流放到阿斯特拉罕的戈壁梟雄,趁著俄國動亂的空檔又逃了回來。當他向楊增新提出政治避難的要求時,楊增新幾乎不假思索就拒絕了。放丹畢加參入境,無異於養虎遺患,楊增新不可能不明白這一點。與此同時,他給東疆邊防 (哈密)下達了一道十萬火急的密令,嚴令務必把牢「黑喇嘛」西進新疆的大門。 

  可是張漢卿不是阿連闊夫,他現在志在天下,又豈會在溫柔鄉里失掉意志?同樣的,久經戰陣的第2師也非「黑喇嘛」丹畢加參可比,那可是名言正順的王師、頂頭上司的部隊! 

  想到此,楊新增有些後悔,不該在新疆稍微平息后即厲行裁兵。雖然部隊從18000餘人裁至萬人以下,縮減了軍費開支,大大減輕了百姓的負擔,但是也造成了軍隊人數嚴重不足,管理中國將近六分之一的廣闊土地明顯的力不從心。 

  張漢卿的人民軍明顯得要比楊新增所見到的白俄軍來得英武,他也是知兵的人,軍人的軍容軍姿和士氣已經決定了軍隊的戰鬥力。在迪化城下,第2師給了楊新增巨大的震撼,也在心底下僥倖:幸虧沒有按照手下的建議,來個據險而守。 

  要知道新疆的軍務廳長樊耀南曾經不止一次地勸說他要脫離於國內各系軍閥之外,像陝西的張廣建一樣,只在名義上遵奉中央,「保境安民」。對待少帥入疆的軍隊,雙方差一點就要兵戎相見了,只是被他思索再三,以「新疆剛定,人心不穩,彼為上軍且師出有名,又是銳氣方盛,實不宜在此時大起干戈」為由拒絕了。如今看來,這個做法是做對了。 

  有道是客不壓主,本來以為雙方在兵力上大體相同,自己歸化軍佔有地利之便,在此地盤踞多年,殊非西北人民軍客軍所能比。如果少帥對新疆歸屬問題能夠與自己談得攏,不致損害大的利益,稍微讓步並無不可;否則,將誓與西北人民軍周旋,也顧不得張作霖是自己名義上的上司了——往大了說,新疆還是中華民國的省份呢! 

  沒想到的是人民軍的一個師竟有3萬人之多!這要怪到他自己的閉關自守政策,閉來閉去,倒讓自己消息閉塞了。他本以為按照民國軍隊的編製,一個2旅4團制標準的師無非是1。8萬人罷了。 

  更讓其吃驚的是張漢卿的眼光:這位少帥對新疆的政治經濟戰略規劃,尤其是對「畏兀兒族」的認識上,其精通程度絲毫不亞於當地的學者和民族研究專家,某些見解聞所未聞,卻又如此合理合適,這讓他大跌眼鏡-——誰說少帥是紈絝子弟? 

  張漢卿並沒有想獨佔新疆的意思,他反而認為,在現在國家分裂的局面下,作為中國在西北的重要屏障,新疆保持現有地位和狀態是非常合適的。他也認為楊新增現行的政策是正確的,並保證向張作霖轉達力挺其擔任新疆省主席的意願。作為穩定新疆的重要力量,歸化軍的地位保持不變,歸屬仍然由楊全權節制。同樣,西北人民軍也不謀求在新疆駐軍,他所要求的只是自己擁有一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一塊可供開墾的土地,以作為西北人民軍的重要後勤來源。 

  新疆屯墾戍邊事業源遠流長,遠從西漢屯田戍邊開始,歷經東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元、明、清代2000餘年,相襲至今。正史上解放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為中國最大的兼具戍邊屯墾、實行「軍、政、企合一」的特殊社會組織,為安定大西北立下汗馬功勞。 

  不過張漢卿此時提出的建設兵團的主要任務還不是後世的安定新疆,而是要在楊新增統治下的新疆緩緩打下楔子,使其不能成獨大之勢;當務之急是作為人民軍經濟補給之用;當然如何團結當地民族,為國家的邊疆穩定作出貢獻是后話了。 

  楊新增對張漢卿的要求是一萬個不答應,可是張漢卿自有對策:他從國家戰略的高度、民族團結的角度詳細講述了屯田與護疆的意義,並指出楊在維持漢、維、回等各民族間親如一家的政策上的失誤和不足,並將是否同意建設兵團的成立一事上升到是否為民族罪人的程度,著實扣了一頂大帽子。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楊新增不得已接受了這種加楔子的作法。張漢卿著眼於中原,在新疆還有借重於楊新增的地方,因此也不為己甚,先期選擇了靠近甘肅的哈密、吐魯番和庫爾勒三地作為建設兵團的雛形。為了防止楊新增由於不滿而發生事變,其手下的歸化軍有加速裁撤的必要,並將餘下的軍人變身為新疆警備部隊,負責人卻是樊耀南。 

  歷史上樊耀南一係為了爭奪權力,在1928年暗殺了楊新增。張漢卿的前身張學良將其靈柩於1929年假道西伯利亞東運,安葬在北京。靈柩經過哈爾濱時,張學良還為他舉行了隆重的祭奠儀式。祭棚正面,巨幅布額上書寫著「元老壯猷」四字以示尊崇。 

  建設兵團的三地作為獨立的行政區域受西北人民政府直轄,相應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管理體系主要有兵團-——旅-——團建制,兵團的旅大都與地區行政中心分別對應,兵團的團級單位除了團場外,還有農場、牧場等,一般統稱為「農牧團場」,行政級別為縣處級。團場編以數字番號。三個旅實行旅市合一體制。當然為了保證部隊的戰鬥力,每級管理體系專設一個副職處理行政事務,當兵團吸收了更多的兵員后,絕大多部官兵還是還原為主力軍人作為戰時編製。 

  生產建設兵團成立后,新疆屯墾事業由原軍墾農場開始逐漸轉變為正規化國營農場,正式納入國家經濟計劃;企業化生產代替原軍隊自給性生產。5年後,大批知識青年的到來進一步促進了生產建設兵團的發展,農牧團場基本實現了機械化、水利化、園林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