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天天中獎> 第140章 甜,美,香

第140章 甜,美,香

  第140章 甜,美,香 

  一群萌妹子打量著江帆。 

  這就是抖音科技的老闆? 

  感覺不像啊,這麼年輕。 

  江帆也在打量幾個妹子,青蔥水嫩的,各有各的特色,難怪能火起來,奈何都長著一張沒挨過打的臉,難怪會抽風,好像還都有點黑料,都是年少無知犯過的錯。 

  人哪能不犯錯。 

  特別是青春年少的時候。 

  參觀了下視頻拍攝過程,去了辦公室。 

  跟田野和林曉茹聊了聊,田野說起了一件事:「最近有廣告商和淘寶店主找上門,想在幾個人氣較高的藝人作品中打廣告,我還在琢磨,要不要接下。」 

  江帆問道:「十五秒的短視頻你怎麼插廣告?」 

  田野道:「這確實是個難題,人氣的核心是優質內容,一共就十五秒的視頻,如何把廣告和內容融合起來,既保證內容的趣味性,又不能讓用戶反感,確實挺考驗技術。」 

  江帆知道抖音的廣告該是什麼樣子的,但不知道怎麼指點,畢竟沒自己做過,就給了個方向:「花點心思好好琢磨,內容和廣告的高度結合是短視頻盈利的核心,也是短視頻行業的一種大趨勢,可以最大限度的將流量和廣告轉化成效益,先一步掌握方式方法,就能贏得市場先手,以後廣告也要創新,不能再像過去一樣只是單純的廣告,多招點這方面的人才。」 

  田野點頭:「現在的問題是廣告轉化有困難,主要是來自平台方面的,即使成功將廣告和內容結合到一起,用戶就算喜歡裡面的產品也不知道去哪裡買,幾個淘寶店主建議抖音平台在頁面上給一個直通產品的鏈接,我覺的這個辦法不錯,可以將廣告效益最大化。」 

  江帆瞥他一眼:「那抖音科技靠什麼贏利,難不成就給你們做活雷風?」 

  田野一愣,頓時尷尬。 

  這個確實沒有考慮過,光想著自己怎麼贏利了。 

  這條思路沒錯,可關鍵是抖音科技沒有一毛錢好處。 

  總不能只給別人導流當活雷風。 

  「再等等吧!」 

  江帆最後道:「抖音科技也在探索盈利模式,你們先試著做,把業務水平鍛煉好。」 

  田野忙點頭,說實話有點捉急。 

  簽下的一些小姐姐們都有不少粉絲,最近已經有不少其他平台來挖人了,雖然有合約壓著暫時不敢跑,但也壓不了多久的,畢竟流量是可以轉化成收益的。 

  擁有百萬級的粉絲,卻遲遲不能在抖音得到收益,遲早都會跑。 

  在這個浮躁的年代,裝到口袋裡的收益才是最實在的。 

  關鍵抖音到現在都沒開通直播功能。 

  有幾個妹子已經想去快手開直播了。 

  臨走之前,江帆又不放心的交待了一遍:「最好找個政治老師,來給那些小姑娘們好好講一講一些基本的常識,現在抽風沒事,等以後影響力大了再抽風樂子就大了,還有問問以前有沒有干過啥草蛋事,提前做好準備,別等哪天忽然被翻出來再手忙腳亂。」 

  田野點頭,作為業內人事,他對此也有深刻的認識。 

  既然大老闆都這麼重視,那就再重視點。 

  晚上,江帆依舊沒回家。 

  隔天下午才回。 

  兩個小秘早早回來,給他燉了一鍋羊肉。 

  江帆一邊吃飯,一邊問姐妹倆:「你倆是不是該去南海看看房子的裝修進度了?」 

  裴詩詩道:「打電話了呀,壁板還沒到,最近店裡事多,十月份再去。」 

  裴雯雯轉著眼珠子:「江哥,你是不是想休息一陣?」 

  江帆給了她個腦鏰:「瞎扯,再胡說八道不疼你了。」 

  這下敲的挺重。 

  裴雯雯被敲疼,捂著腦袋嘟囔:「那你幹嘛要支開我們!」 

  過了兩天,曹光和楊甲琛從國外回來了。 

  抖音科技召開專題會議,討論盈利模式。 

  話說抖音上的那些拍小視頻的人和主播是怎麼贏利的江帆大概知道,也知道抖音上後來開了電商能買東西,但抖音平台是怎麼贏利的可就不太清楚了。 

  畢竟沒專門研究過。 

  只知道是靠廣告贏利的,但廣告贏利只是個大方向。 

  具體如何操作,就不太清楚了。 

  之前有討論過,但沒專門研究,畢竟產品還在推廣,重心不在這。 

  這幾個月大把錢燒進去,抖音用戶猛增,已經有廣告商盯上。 

  是時候研究這個問題了。 

  會是在江帆辦公室開的。 

  江帆沒坐沙發,拉了把椅子坐一邊,條理清楚的擺問題:「兩個問題,一是怎麼讓那些內容創作者掙到錢,最近數據表明,抖音的用戶數和日活數都在增加,但內容創作比率卻在降低,這說明什麼?僅僅幾個活動不夠,豐厚長期的效益才是優質內容的源頭。為愛發電不長久,見不到效益,那些內容創作者有幾個能堅持創作,有幾個肯花心思去創新的?」 

  大家都不說話,洗耳恭聽。 

  江帆繼續:「最近有廣告商找上了浩藝傳媒,讓內容創作者獲得效益不難,開個三方平台的轉接功能就可以將廣告效益最大化,但問題是抖音科技本身怎麼盈利,這就是今天的第二個問題,我們的流量不能白給人,在轉化效益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怎麼盈利?除了開屏廣告和插播廣告這些,我們還有沒有其他盈利方式,能不能分享內容本身帶來的收益?」 

  大夥也在思考,其實一直都在思考。 

  畢竟可持續的盈利模式才是一家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核心。 

  怎麼能不思考。 

  徐楓最先開口,顯然早有準備:「給三方平台引流確實是最好的變現方式,從技術上來說也很好實現,我覺的我們可以搭建一個廣告平台,和內容創業共同分享廣告收入。」 

  江帆來了興趣:「詳細說說。」 

  其他人也豎起耳朵,集中精神。 

  (作者對抖音盈利模式研究的不多,以下內容大家湊合著看。) 

  徐楓介紹了下思路:「這個廣告平台最大的功能就是把所有廣告收入平台,把導流入口放到廣告平台,比如說某個內容創作者的作品火了,想要植入廣告,就必須通過我們的廣告平台才能把產品鏈接植入作品頁面,這樣我們就可以分享內容產生的廣告收益。」 

  陳雲芳先提出問題:「這個思路是不錯,但我們怎麼掌握交易價格?」 

  大家點頭,這確是個問題。 

  想拿抽成,你得先知道人家的具體交易價格是多少。 

  可這樣一來就會產生新的問題。 

  買廣告的和平台作者只要私下串聯一下,就能把抖音甩到溝里,實際成交價十萬,可人家說一萬,隨便讓一下就能把抖音抽的那一部分省下來了。 

  利益的驅動下,沒有什麼是人想不到的。 

  這玩意可沒法確認。 

  徐楓早有準備:「這裡有個機制的問題,我們不能讓客戶單方去商量,而是給雙方提供一個合作平台,有需求和客戶,可以在我們的平台上選擇滿意的廣告資源,廣告的交易也要通過平台完成,線下交易的廣告一經發下一律下架。」 

  吳艷梅又發現問題:「還有問題,這樣有廣告需求的人為了降低廣告費用,即使通過平台來完成交易,線下還是會聯繫內容製作者,大不了平台交易費用定低些,線下再補。」 

  徐楓有條不紊:「這裡還有第二套機制,廣告費用要透明化,可以降低廣告門檻,比如有人想做廣告,從某個內容生產商那裡訂製了一個廣告文案,先不說廣告的製作成本,初期廣告投放資金我們可以定低點,假設以1000元起,當廣告的瀏覽量達到一定的數值,廣告自動下架,如果廣告收益達標,客戶自會投入資金繼續繼約,若廣告收益達不到預期,客戶也可及時止損,避免損失擴大,自然可以避免雙方線下串聯。」 

  江帆問道:「技術上有沒有問題?」 

  「沒問題。」 

  徐楓自信說道:「這樣還有好處,為了使廣告效益最大化,內容創作者就會想方設法去創作更優質的內容,否則低質內容是產生不了效益的。」 

  大夥點頭,覺的這個思路不錯。 

  這樣一來,只要把廣告渠道抓住了,就可以坐收抽成。 

  老話怎麼說的,此樹是我栽,此路是我開嘛…… 

  江帆又問:「還有嗎?」 

  徐楓點頭:「還有一點想法!」 

  「說說。」 

  「是關於如何更好的服務內容創作者和廣告需求者這兩種客戶的幾點思考。」 

  徐楓一邊琢磨,一邊道:「廣告平台只是搭建一個交易的系統,我覺的核心還是要服務好各種不同需求的用戶,在這個交易過程中,除了那些專業的平台公司,多數內容創作者未必會創作高質量的廣告內容,千千萬萬內容創作者才是我們的流量來源,所以我們不能只考慮那些專業的平台公司,還要照顧到那些靠一部手機一兩個人來創作內容的普通用戶,要讓這些人賺到錢,所以在這個交易過程中,廣告訂製也要考慮到。」 

  齊亮首次提了建議:「可以找一些專業的廣告公司或製作者搭建交易平台,甚至我們可以開發一款專用的視頻廣告剪輯軟體,所有廣告打上水印,把廣告訂製業務的交易也綁到平台上,這樣廣告訂製業務這塊也可以進行抽成。」 

  徐楓點頭:「我也是這麼想的,不過線下的招商恐怕不容易。」 

  江帆看向曹光:「你怎麼想的?」 

  曹光一直沒有吭聲,他是運營總監,這些都應該是他考慮的事情,卻一直不吭聲,直到江帆問起,才拿出腹稿,明顯早有準備:「我有一點不成熟的想法大家參考一下。」 

  沒人吭聲,都在聽他的不成熟想法。 

  曹光娓娓道來:「老徐的思路很有建設性,不過我覺的吧,與其給三方平台導流,還不如我們直接賣流量。把交易全搬到線上,廣告商沒有多少積極性,不會主動去找客戶,而如果我們賣流量,廣告商和客戶如何定價交易讓他們去商量,這樣廣告商就會主動去挖掘潛在客戶,就會需要更多的流量,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流量產生最大的價值。」 

  都人說話,都在認真思考這個思路的可行性。 

  曹光繼續:「抖音的產品定位很明確,我一直在思考如何高效的運營內容,給三方平台導流,和把流量賣給廣告商,看似最終結果一樣,但其中的核心邏輯不同,前者是內容產生價值,後者是流量創造價值,讓流量去創造價值,我覺的對我們更加有利,也有助於讓我們提高專業化的運營內容能力,對我們以後打造內部生態和控制流量去向也更有利。」 

  徐楓不緊不慢提出疑問:「讓流量創造價值,有違我們的產品定位。」 

  沒人說話,氣氛瞬間微妙了起來。 

  都是聰明人士,立刻就明白了其中關鍵。 

  這是理念之爭。 

  也是抖音科技成立以來,第一次在重大戰略問題上出現理念之爭。 

  甚至再想深點,也可以說是徐楓和曹光的一次競爭。 

  至於爭的什麼,大夥都心照不宣。 

  曹光不慍不火:「並不矛盾,內容創造流量,流量創造價值,這是兩個概念,我們要做的就是讓創作者源源不斷的創作出優質內容,保持流量增漲,再把流量的價值最大化,在這個過程中,只要分配好各方利益,讓內容有效益,讓流量有價值,就不會有問題。」 

  徐楓說道:「如果一味追求流量價值最大化,必然會擠壓內容創作者的創作動力。」 

  曹光不動聲色反擊:「為愛發電創作的人固然有,但長期的創作動力來源於可觀的經濟收入,而不是興趣愛好,只要有可觀的收入,內容創作者就不會缺乏動力。相反,如果讓內容引導流量的去向,極易產生頭部聚集效應,跟現在的快手一樣,頭部主播自身的巨大流量已經開始影響平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綁架平台,這應該不是我們想要的。只有將流量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們才能避免未來被別人綁架。」 

  徐楓依舊有理有據:「不能一概而論,我們的演算法分發機制已經決定,流量不可聚集在少數人身上,不可能誕生像快手那樣的頭部大V,這個擔心沒必要。」 

  曹光笑道:「不是演算法問題,而是邏輯問題,我們要的是一萬個能創作出優質內容的創作者,而不是少數幾個能生產精品內容的創作者,以內容引導流量的去向,會打壓其他的沒成長起來的創作者,只會讓流量向頭部聚集,這個沒問題吧?」 

  徐楓沉著反駁:「流量來自於內容的創新,草根創作者未必就創作不出優質內容,恰恰相反,好多普通創作者的作品都極富創新精神,專業水平不等於創新能力。」 

  大夥集體沉默,沒有人吭聲。 

  江帆也不吭聲,一邊輕輕敲著桌子,一邊分析著兩人的觀點。 

  聽了一陣,開聲叫停:「行了,你倆也別爭了,回頭都認真考慮一下,看看哪條路對我們更有利,也更適合我們,下周再開個會碰一下,看能不能定下來。」 

  高管們這才散了,各懷著心事。 

  江帆揉了揉眉心,回到辦公桌后坐下,心裡琢磨徐楓和曹光,不只是理念和道路,還有內部競爭問題,之前雖然競爭,也只是心照不宣,今天忽然就擺上了桌面。 

  還好高管們個個都是人精,沒胡亂摻合進來。 

  琢磨一陣,抬頭看了看收拾會客區杯子的呂小米,問:「你覺的他倆誰的路是對的?」 

  呂小米道:「不知道!」 

  江帆皺眉:「什麼都不知道,還要你這秘書何用。」 

  呂小米頭也不回道:「我要有那水平,還給你當秘書!」 

  江帆捏著下巴想想,好像也有點道理,揮了揮手:「去把劉曉藝請來。」 

  呂小米嗒嗒嗒去了。 

  剛才開會從頭到尾,劉曉藝不發一言,也是個頂聰明的主。 

  江帆思來想去,跟其他高管討論這事都不太合適。 

  要麼不想站隊,要麼都有各自的利益訴求。 

  只能跟劉曉藝討論討論。 

  還不到一分鐘,劉曉藝就來了。 

  呂小米也跟在後面,進來繼續收拾會客區。 

  江帆一邊讓座,一邊目光在兩人身上回來打著轉。 

  呂小米今天又穿上了那身蘋果綠的小西裝,白色休閑鞋,美的清新自然;劉曉藝則是一身長裙配涼鞋,美的優雅性感,各有各的風格,各有各的美。 

  如果按照年齡段把女人區分一下,江帆覺的二十歲出頭的妹子甜,像家裡兩小秘;二十六七的妹子則是美,像劉曉藝;到了三十歲則是香,特別是結過婚的少婦們。 

  呂小米今年二十四,介於甜和美之間,即有甜,也有美。 

  正在向下一個階段進化。 

  這跟顏值關係不大,純粹是一種氣質上的沉澱。 

  亦或者只是江帆自己的認知。 

  反正不管甜還是美,各有各的好和妙。 

  呂小米在對面坐下,笑眯眯的看著他。 

  男人欣賞的目光她不會反感,至要不是討厭的男人就不會反感。 

  不過江老闆目光來迴轉,明顯在拿她和秘書作對比。 

  江帆不動聲色收回目光,問:「你怎麼看?」 

  劉曉藝道:「你是問人還是他們倆的思路?」 

  江帆道:「人和思路都有。」 

  劉曉藝道:「人我給不了你意見,思路到是可以說一說。」 

  江帆點頭:「那就說一下。」 

  劉曉藝道:「我不懂具體的互聯網運營和市場,就拿邏輯分析,曹光說的讓內容引導流量確實有可能會出現頭部聚集的情況,所以我覺的賣流量是個不錯的思路。」 

  江帆敲著桌子:「邏輯呢?」 

  劉曉藝道:「優質內容源於創新沒錯,但創新不是天天都會有,普通程度上來說,公平對於普通創作者來說才是最大的不公平,大多數時候,同台競爭的話普通人是干不過專業人員的。沒有流量的支持,那些普通創作者有幾個能靠創新殺出一條血路的,看看排行榜上前面的那些人就知道,有哪個普通創作者沒有專業團隊的配合殺進前十名的?」 

  江帆點頭,好像也有道理。 

  劉曉藝道:「所以,除了少數個別確實實力過硬,或天賦上佳,或憑藉機會和運氣冒頭的幸運兒,大多數普通創作者都沒什麼冒頭的機會,反而那些專業的工作室有了流量,就會獲得巨大收益,反過來就會生產更多優質內容,吸引更多流量,這就會導致那些普通創作者無人問津,本來就創作不出來優質內容,得不到流量就沒法產生收益,沒有收益誰還有動作創作,更沒辦法提高創作水平,最終還是會出現頭部聚集效應。」 

  江帆想了半天,有點頭疼:「操作起來可不容易。」 

  劉曉藝道:「確實不太容易,現在的大多數創作者都沒什麼創作經驗,生產的內容也多是些無效內容,絕大部分優質內容的生產者還是那些專業工作室或者團隊個人,現階段只能靠那些專業工作室和人員生產優質內容,讓這些人先得益,等佔據絕大多數的普通創作者看到可觀的效益,主力努力提高,生產出更多的優質內容才能去頭部化。」 

  江帆點頭:「下周一再開個會定了吧!」 

  劉曉藝回頭看了看,見呂小米已經出去了,就過去把門關上。 

  回來坐下才問:「我和你秘書誰漂亮?」 

  「咳咳!」 

  江帆乾咳兩聲:「幹嘛問這個?」 

  劉曉藝笑眯眯:「剛才你盯著我倆來回看,難道不是在拿我和你秘書作對比?」 

  江帆當然不承認了:「瞎說,我有那麼無聊嗎?」 

  劉曉藝問:「難道是我看錯了不成?」 

  江帆一本正經:「肯定是你看錯了?」 

  劉曉藝看了他一眼,嘴唇動了幾下,最終再沒問,起身離開了。 

  江帆搓搓頭皮,辦公室討論這個不合適。 

  畢竟是工作的地方,要嚴肅。 

  PS:一更送到,繼續碼第二章,為盟主加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