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襲名剎
臨安城外,江山秀麗,景物資艷。
是夜,月白風清,水天共碧。
錢塘江上,潮聲雷響。
完顏金鈴率部潛往六和寺,準備襲擊武松,奪取「武穆遺書」。
六和寺,位於錢塘江畔月輪山上。
寺旁是六和塔,塔高五十多米,塔內部磚石結構分七層,外部木結構為八面十三層,外形雍容大度,氣宇不凡。
從塔內拾級而上,面面壺門通外廊,各層均可依欄遠眺壯觀的大橋、飛駛的風帆、蒼鬱的群山。
六和寺主持便是朝廷御封為「清忠祖師」的獨臂行者武松,今年八十歲。
他雖然年過八十,卻仍然身軀凜凜,相貌堂堂。
只是,他已削髮為僧,額頭雖仍有剌青(當年殺死西門慶和潘金蓮后被剌配充軍留下的印記),但經過數十年的修行,他原本的雄壯威武,已換之慈眉善目。
數十年前,宋江接受朝廷招安,率部平定方臘,班師回朝,途經六和寺時,為擒方措而斷一臂的武松對宋江說道:「小弟今已殘疾,不願赴京朝覲。盡將身邊金銀賞賜,都納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閑道人,十分好了。」
梁山的喪失、眾兄弟兵損將折,在武松心中造成了沉重的悲涼,導致他心生歸隱、削髮為僧之念。
宋江見武松心意已決,無法再勸,只好聽之任之。
武松也因此有幸成為一代高僧,並被朝廷御封為「清忠祖師」,在朝野均是德高望重,深受武林中人敬重,隨後被奉為主持,收了幾員名將之子為徒。
夜已深,作為八十歲的高僧,自然已經入睡。
守夜的幾名年青僧侶,分別是寺前一人,寺頂一人;塔旁二人,塔上一人。只是,他們也有些睏倦了。
懾於武松之威名,數十年來,沒什麼人打擾六和寺。
僧侶們自然放鬆了警惕。
完顏金鈴率部潛來,手下大將粘得力首先出擊。
粘得力背負一對一百二十斤重的紫金錘,縱身一躍,拔地而起,躍至六和塔二層,雙手伸出,一手五指如鉤掐向斜坐背靠塔身的一名年青僧人的脖子,一手手掌斜凹扳向此僧的臉頰。
「喀嚓-——」輕微的一聲響,此僧脖子立斷,無聲慘死。粘得力隨即捏著此死僧的脖子,提著屍體,又一躍而下,將屍體擲向六和塔一層守值、昏昏欲睡的兩名持棍武僧。
「砰!」
「咚!」
「哎呀!」
一名持棍武僧被屍體砸中,倒跌於地,後腦磕破,慘叫出聲。已經潛至塔前草叢中的連兒心善,揮舞合扇板門刀,橫刀一掃。
「喀嚓-——」
「啊——」
另一名持棍武僧剛反應過來,便被連兒心善橫刀掃斷了腰身。武僧慘叫一聲,屍分兩截,各甩一邊,血濺如灑。
連兒心善低聲道了一句:「粘得力將軍,未將回城郊接應韓府侍衛去了。」便縱身一躍,消失於夜幕下了。
粘得力隨即飛奔六和寺。
而六和寺這邊,打頭陣的則是完顏金鈴。
她潛至六和寺前,雙足一點,衣袂飄飄,無聲飛掠而入,山獅駝、張周濟、黃成才及幾名金將和張周濟所率侍衛,紛紛緊跟,隨後翻牆而入。
完顏金鈴雙足方落地,便將手中鳥籠拋出去,罩向大雄寶殿前的守夜武僧的頭顱。
她這隻鳥籠,其實並非鳥籠,而是她的獨門兵器。
「鳥籠」其實是由精鋼所鑄,底部內面是幾把沾毒的鋼刀環勾,有機關鐵絲聯繫,平素似剪刀般地環貼著「鳥籠」圓圈在內蜷縮成半寸高的一層,窩藏於「鳥籠」里。
「鳥籠」有一根小鐵索聯繫完顏金鈴的手指。
當完顏金鈴將「鳥籠」甩出去,「鳥籠」自然罩向敵手頭顱,裡面的機關自動打開,將敵手齊額勒住,在完顏金鈴的內力貫注下,敵手只感頭皮一麻,來不及反應抵抗,「鳥籠」裡面的幾把鋼刀便合住了敵手頭顱,隨完顏金鈴將「鳥籠」的回扯,敵手的人頭也被利刀所割,成為無頭之屍。
言歸正傳。
完顏金鈴甩出鳥籠,罩住大雄寶殿前的一名武僧頭顱又回扯。「喀嚓」一聲,武僧人頭離脖,無顱之具隨即側倒。
「真是狼毒郡主,出手就取人首級,堪比母老虎!」張周濟暗道一聲,打了個冷顫,便躥步而上,扶住了濺血的無頭武僧之屍,不讓它倒地發出聲響,然後扶著此具無頭武僧輕輕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