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梅雨江南
處理完國事,楊孟君終於回過神兒來頭疼徐瑾辰的問題。
徐瑾辰身為帝國中流砥柱,功勳卓著,民望頗高,其身後身前都有不少追隨者。他這一死,破西軍編製是否繼續存在成一個問題,徐家該如何安頓也是一個問題,江南道西北部軍務防禦空缺還是一個問題,死後諡號也是一個問題。
內政,軍務,都得他來做主施行。這種統籌調控,六部該管的事情由朝廷解決,外患還是得楊孟君自己說了算。
怎麽穩住以徐家為首的中書省,就看李毅胸懷氣魄有多大了,破西軍編製是否繼續保存,就看徐家如何運營謀劃了。徐瑾辰為國盡忠至死,諡號這種麵子活自然不能少了去。
西北邊防,一個江陵城雖然能擋一片天,但山路崎嶇十八彎,天涯回廊又小道從生。單憑戎敵軍根本顧不了那麽多,一旦分兵而治,導致江陵城兵力空虛,如果關內豪族跟齊國聯手,半個江南就要沒了!而江陵城更是西進劍閣門戶,如果江陵城失守,好不容易收複的西蜀也要拱手讓於他人,遠在塞外的趙星河沒了後路,要麽投敵,要麽孤戰而死。
淮河戰線也同樣如此,之前三軍共同抵禦齊國,倒也能打的有來有回,現在禦東軍叛變,拒北軍傷亡殆盡,隻剩一個征南軍怕是獨木難支。
沈千軍親自扯下破西軍大纛,裹在徐瑾辰身上,把他放在生前最喜愛的戰馬上,一路送回徐府。破西軍剩餘的兵力,楊孟君眼光毒辣的掃去,約摸著還剩下數千殘兵。
昔日縱橫疆場,千裏江陵一日還的破西軍,終於走到了盡頭,如日暮西山。
五千老卒送太白!
目送徐瑾辰回家,楊孟君歎了口氣,又重新打起精神,轉頭對著眉頭緊皺的洛清怡溫柔說道:“清怡,你帶扶兮曉雯先回家,給爺爺說一下,不必等我回去吃飯,我找陛下議事。”
洛清怡理解笑道:“好,我等你回來。”
“扶兮,曉雯,孟君要去忙啦,你們跟姐姐回家去玩吧?有桂花酒呦。”
兩個小女孩對視一眼,糾結又留戀,“好啵,幹爹你快些回去呀,晚了就沒有美酒喝了。”
楊孟君揉了揉她梳理精致的羊角辮,“放心啦,幹爹就是去找皇帝爺爺喝喝茶,等會兒就回去。”
跟洛清怡對視一眼,楊孟君和東方玄機齊齊默契轉身,分道而行。突逢如此變故,東方玄機身為玄機閣主尚書令,自然有的要忙。
一路直往皇宮深處而去,沒人敢上前阻攔,他這一身蟒袍誰敢惹?
看到李毅時,大出楊孟君的預料,這位九五之尊並沒有愁眉不展,反而有些氣定神閑,一人坐在後宮飲茶看書。
見楊孟君孤身而來,李毅隨和地指了下椅子,“隨便坐。”
楊孟君正襟危坐。
李毅親自給他斟杯茶水,坐於他對麵,“你的安排我剛剛聽人匯報過了,沒有什麽紕漏。但後續你準備怎麽辦?”
兩人不像是在討論什麽軍國大事,反而更像是在嘮嗑家常。
楊孟君低頭輕飲一口沁人心脾的茶水,捋了捋思路,說道:“徐瑾辰以身殉國,徐家多年布局謀劃盡成竹籃打水。對於如何安排徐家,朝廷隻有兩個方向。要麽擢升在這一戰中奮勇當先的徐敬方,穩住以徐家為首的中書省舊臣,給予他們希望。要麽就趁機拿回所有分散的權利,加強李叔你的權利掌控。”
李毅沒有說話,隻是麵露思索,伸手示意楊孟君繼續說下去,“至於兩條戰線。我軍攻入淮河以北的戰略要塞全部放棄,令劉濤轉攻為首,依靠淮河之便守住江南北方大門。事已至此,劉濤本就獨木難支,如果執意進攻,最後隻能碰一腦袋血,還不如主動避讓,保存兵力,堅守待變。荊襄防務,調動荊州九郡預備守軍,先布防於天涯回廊等各處要害,令吳衝繼續坐鎮江陵城,廣布眼線暗哨,給江南內部爭取時間。至於西蜀兩道,趙星河繼續鎮守禦西城,進攻還是防守全憑星河軍神一人決定,樓西月調往劍閣陳倉一線,再派出諸葛仁輔佐,禮部尚書一職先給他留著。”
“同時,江南連年征兵,百姓早已疲憊不堪,我這次馬踏江湖,看似百姓夾道相迎,但真正的心聲我還是能聽到的。揚威軍編製尚且完整,不需要補充兵源。麻煩就在於左良玉和破西軍.……”
聽到這裏,李毅暗暗點頭,“既然你能考慮到這些,想必對於左良玉已經有了安排吧?”
楊孟君點頭道:“禦林軍禁軍這次大換血,統領一職已經空缺。左良玉經此大變怕是沒有幾年時間緩不過這口氣。讓左良玉回都擔任禁軍或者禦林軍統領,其拒北軍殘兵盡數歸於禦林軍,禁軍。等過個幾年,再放他出去廝殺疆場。左良玉是個人才,要是一輩子待在臨安做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實在有些說不過去。”
李毅嘴角上揚,“這個沒問題,但你的意思是隻讓他管一軍?”
“對!剩下一個,就看陛下對徐家的態度了。陛下如果想要鏟除徐家對朝廷的影響,大可以以徹查內奸為名,罷免大批官員,他們沒有罪名就偽造一個。要是想朝堂穩若泰山,就放任他們一些,穩住人心,日後再圖謀其他。”
李毅瞬間就明白楊孟君的意思,心思百轉,楊孟君對局勢的把握如此洞若觀火,也讓他有些始料未及,他眯眼揉了揉下巴,說道:“這樣的話,徐左兩家怕是不服氣啊。”
楊孟君莞爾一笑,“如果現在補充拒北軍兵力,恢複其編製,就得再次征兵募勇,以現在的國力,真不敢窮兵贖武!陛下可以重賞左良玉,答應左家,等日後左良玉要是有繼續出征的想法,可以讓他出去打仗,拒北軍的名號依舊保留。至於徐家嘛,徐敬方本就是禦林軍中一都尉,又有這次的護國之功,擢升其為禦林軍統領又有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