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江南塞北> 第489章 廟堂一柱香

第489章 廟堂一柱香

  江南的煙雨,入秋之後便綿綿無期,絲絲細雨渲染著淡淡哀愁的心緒。這種特有的委婉風情,也使的江南女子或多或少都打娘胎裏帶著股婉約氣質。


  天下亂戰已經打了月餘,南唐以一敵二,且不落下風,更是攻下了半個山南道,這般戰績也讓一些權貴徹底鬆了一口氣,不再往邊境戰事上徒勞心神。而是借著柔柔細雨倒上一壺茶,聽著優伶歌女輕撫瑤琴曼歌一首太平令。


  大內皇宮中,李毅脫下了那襲九龍黃袍,換上一身儒雅便裝,由司馬福康撐著傘,向著廟福巷漫步而去,手裏還提著一個竹編籠子,看不清裏麵裝的是什麽。


  司馬福康一手撐傘一手提籠,絲毫不顯費力,神態更是一如平常。


  一路上,無數腦袋從各自府門探了出來,皇帝陛下拜訪洛府的消息瞬間便傳進了那些當朝權貴耳中。


  現在的廟堂走勢也越來越迷離,李毅對待三公的態度早就從當年的相互製衡轉為整合歸一,從而保證南唐大軍有一個穩定的後方。那寥寥數件大紫官服,也洗直換來換去,從洛林身上脫下來遞給鄭夫秀,又給東方玄機也縫了一件.……

  辭官之後的洛林雖然還保留著上柱國的麵子,但其衣食住行早已與尋常富家翁無異。


  似乎是年老體弱,洛林披著一件厚實裘衣,親自站在門外迎接這位九五之尊。


  一絲不苟地行禮,洛林起身笑道:“陛下遠道而來,寒舍蓬蓽生輝啊。”


  李毅煞有其事地認真想想,沉吟道:“從皇宮到這裏,不多不少正好半個時辰。我沒說錯吧,司馬公公?”


  司馬福康笑眯眯道:“沒錯呢,奴才也正好走了一萬步,好似天公注定陛下萬壽無疆,大唐永存呢。”


  有司馬福康這一番打趣,氣氛頓時緩和了不少。而洛林卻心有靈犀地琢磨到李毅的心態,李毅剛才自稱是“我”,而非“朕”。


  洛林麵色不變,還是那副老狐狸般的笑容,“陛下裏麵請。”


  李毅點了點頭抬腳邁過門檻,突然想到了什麽一樣,對著司馬福康道:“去吧徐大人請來,就說是我的意思。”


  司馬福康把手中竹籠交給李毅,“遵旨。”


  看了眼這個奇怪的竹籠,洛林眼皮都沒抬一下,緊緊跟在李毅身後,也不說替李毅接過竹籠。


  而李毅好似也沒有這個想法,連紙傘都懶得撐了,一身儒雅長袍也泛起了淡淡水跡。


  沒有去象征著一府氣派的大堂,李毅輕車熟路地徑直朝著洛林書房而去。洛林見李毅轉了道,臉上不由地浮現一抹真摯笑意。


  “陛下可是平時批閱奏折慣了,到何處都往書房裏去?”


  李毅愣了一下,哈哈大笑,“是極是極,還是愛卿懂朕!最主要嘛.……書房清淨一些。”


  洛林輕輕嗯了一聲,跟上李毅龍行虎步地步伐。


  自從當年楊孟君第一次來拜訪洛府之後,洛林書房裏就隻剩下了三張椅子,他一張,洛清怡一張,楊孟君一張。好似他的人生道路一般,一張椅子齊家,一張椅子治國,一張椅子平天下。


  到了書房內,李毅把竹籠隨手放在桌案上,洛林親自收拾著書桌上的文房四寶,邊忙活邊笑道:“清怡著丫頭最近借著綿綿秋雨文思如泉湧,每天都寫好多東西來給我看。”


  李毅拿起一張宣紙,眯眼看了一遍,“《青梅令》?”


  洛林眉頭一挑,“哦?陛下也讀過?”


  李毅笑了笑,“玉兒經常拿清怡的手書原跡回去,久而久之我也就看過幾篇。”


  洛林嗯了一聲,繼續收拾東西。


  “這是……《揚威篇》?”


  洛林起身道:“是啊,《青梅令》第三篇嘍。也不知道這丫頭能寫到什麽時候。”


  李毅笑道:“那就看楊孟君什麽時候平定天下了。我倒是希望最後一篇《青梅令》是以‘天下太平’而結束。”


  這一句話,讓洛林麵皮狠狠一顫。他立馬恢複了過來,神色如常地暗自歎了口氣,沒有回話。


  李毅放下手中宣紙,指著那個竹籠道:“西湖大閘蟹,早上的時候我派禦林軍去打撈的,你叫人去把它做了,等會和徐大人咱們三個嚐一嚐。”


  洛林想過無數次這籠子裏是什麽,可沒想到竟然隻是尋常大閘蟹?

  雖然一些自稱“清饞”的老饕們講究一個“非時令不食”,對秋雨過後的西湖螃蟹尤為熱愛,甚至一隻肥美的老螃能夠賣出數十兩乃至上百兩銀子的價格,可在洛林眼中,這種身外之物和地上隨處可見的野花有什麽區別?但李毅就是提著這麽一籠子螃蟹走了“一萬步”來和自己一飽口福?

  洛林愣了好久,這才笑道:“好好,老臣去辦。”


  李毅也會心一笑。


  沒多久,徐仁壽也來到了書房裏。


  三把椅子,都坐滿了人。


  一個辭官的老人,一個權傾天下的男子,一個身著一品官服的公卿。


  依然是齊家,治國,平天下。


  洛林是齊家,徐仁壽是治國,李毅平天下。


  就在徐仁壽剛剛坐下,滿腹狐疑的時候,洛清怡一跑著衝了進來,未進其門先聞其聲,“爺爺,你看看我這幾篇寫的.……寫的……額.……參見陛下!”


  看著被江南俊才稱為“第一美人”的瓊珠郡主露出如此窘態,李毅不禁撫掌大笑,“咳咳,瓊珠郡主平身……”


  洛清怡這才站直身子,隻覺得手裏宣紙無處可放。


  洛林慢條斯理地抿了口茶適時解圍道:“食蟹不可無酒,清怡啊,你不是在玉華亭埋了好些桂花釀嘛,取出來幾壺飲之。”


  洛清怡怔了怔,眸子裏閃過一絲猶豫,但還是遵從道:“請陛下稍待……”


  說著,立馬退了出去。


  等她走了後,李毅才開懷大笑,“如此女子,也就隻有鎮國公殿下能配的上了。”


  洛林點了點頭,“實不相瞞,那些桂花釀也是清怡和孟君前些年一起埋下的。”


  李毅悠悠道:“看出來了。”


  洛林笑而不語,徐仁壽正襟危坐,不急不緩地喝著茶。


  洛林抬了抬眼皮看了眼神態閑淡地李毅,輕聲問道:“陛下不把王太師也叫來?”


  李毅扯了扯嘴角,說道:“你這裏就三把椅子,老太師來了坐哪裏?再說了,王府離你洛府可不及徐府近啊,且老太師年事已高,出門一趟染了風寒豈不可惜?”


  純屬扯犢子!

  徐府是離洛府近,也就是對門的距離,可王府是斜對門啊!能多幾步路?年事已高染風寒?老太師巡視天下幾千裏都走了,還怕這區區幾步路?

  洛林頓時無言以對,也摸不清李毅對王鶴究竟是何想法。隻能轉移話題,拍了拍腦袋道:“看老臣這記性,年紀大了腦袋也不好使,忘記了點香。”


  說著,他起身走到角落處一尊四腳定彩鎏金爐旁,點燃一根價值千金地沉香。


  李毅看著洛林的動作,暖心一笑。


  不是因為洛林的舉動而暖心,而是因為他始終心向國君,心向大唐而暖。


  一生忠於大唐忠於子民的楊正平,臨終選擇洛林在輔助楊孟君未來的道路,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這一炷香,雖然地處洛府,卻染在了廟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