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莫問天涯歸路
四方城頭戰火四起,哀嚎聲殺喊聲彼此起伏。大年初一這天,羅漢城內的平民剛剛還沉浸在新年的喜悅中,轉瞬便要經曆一場生離死別麽?
方圓淩空盤旋幾周,最後落在楊孟君身旁,張清揚迅速匯報道:“突圍逃跑出去大概有數百人,幾乎全部是綠巾軍,城內兩個軍營更是空無一人。”
楊孟君籲了口氣,點頭道:“三弟四弟,你倆召集城內一些德隆望重之輩,好生安撫一番。所有龍驤營虎威營甲士不得私饒民宅!去城裏軍營補充些補給,休息一夜,明天繼續進軍!”
“遵命!”
“遵命!”
麾下一位位百夫長領命前去布置,楊孟君任然提著那壺酒,笑道:“方玉峰肯定知道咱們已經進軍濕羅城,隻不過羅漢城的戰事他現在肯定還不知道……”
南宮扶蘇皺了皺眉,不解道:“你意思是……?”
“要不我們現在抽出一半精兵,星夜奔襲濕羅城,趁他們還沒反映過來就摸進去!”
“這.……太冒險了吧?”
楊孟君慰然道:“我提議夜襲羅漢城的時候你們不也都覺得冒險?最後還不是成了?”
南宮扶蘇依舊堅持己見,勸道:“這不一樣,就羅漢城這點兵馬,又有小天師助陣,打不過隨時可以走。要是深入濕羅城,左有方玉峰,右有韶國朝廷.……他們兩方誰不狠死咱們?到時候可是真的插翅難逃了。”
楊孟君攏了攏衣袖,清冷夜風吹在身上,雖是身處南疆這種四季如春的地方,可還是有些由心而發的寒意,“咱們這趟去是危險了些,甚至比我當初流亡冥蟒群山還要來的九死一生,但隻要咱們成了,龍驤虎威兩營肯定會少死很多兄弟!他們毫不猶豫地就跟了咱們,咱們怎麽說也得為他們負責不是?最不濟,待來年開春的時候,那些倚門回首的小娘等來的是一封萬金家書,而不是馬革裹屍還的噩耗。”
南宮扶蘇使勁揉了揉臉,方天畫戟猛然往地上一砸,“幹他娘的!大不了一死嘛?死不了還能抱個美人歸!孟君,這次要是有啥出風頭的事兒千萬別跟我搶,你都有傾城瓊珠兩位郡主啦,該給兄弟們考慮考慮了。”
楊孟君拍了拍他肩膀,笑意玩味,說道:“成!要是咱們破了濕羅城,城裏小娘任你挑!兄弟們給你起哄。”
夜半無人私語時。
楊孟君南宮扶蘇兩人率一千兩營精兵悄然無聲地出了羅漢城,頭頂是那隻從武當而來的白鶴.……
這一千人,皆是兩營中百戰驍勇之士,整齊劃一地唐軍戰甲,腰間佩唐刀,坐下矯健駿馬,有手提長槍者,也有手提戰戟者。
李青李邇叁奉命坐守羅漢城,等待後方南宮策和東方玄機所領地唐軍主力接手。
四野無人處,楊孟君停馬駐步,回首望去,心裏幽幽一歎,朗聲道:“兄弟們可能並不知道在下為何深夜帶你們出城。實不相瞞,咱們這趟出來,正是要以千騎之力破韶國,直取賊都濕羅城!”
頓了頓,楊孟君嗓音中充滿悲愴意味,繼續說道:“但是.……這也是一條荊棘滿地的血路,也是一條九死一生的不歸路!我們之中,甚至很多兄弟都再也回不去了,再也看不到大唐中興的那一天.……”
楊孟君長出一口氣,“但我給你們保證,如果真要死人,請讓我楊孟君第一個死!這.……是我身為楊正平之孫的驕傲,也是我身為楊家嫡係傳人的責任,更是我身為當代大唐鎮國公的使命!我隻能給兄弟們保證,隻要這趟能活著回來,將來你們人人都是揚威軍之人!此生更不悔入龍驤營!”
“為了我們大唐的榮耀,為了我們身後父母從此臉上能有由衷笑容,為了我們妻子不悔嫁給你,為了我們兒子以後能手捧聖賢書,登臨天子堂!所以,望諸君奮死血戰,為我們揚威軍正名!”
這一番話說的慷鏘有力,感人至深。雖說眾人對楊孟君身世傳說也早有耳聞,可今日聽到他親口承認,更是一種無以複加難以言表的振奮!
楊孟君環望一周,一聲嘹亮的劍鳴頓起,隻見他右手緊握龍鱗,在左手掌心悍然一劃。血掌指天,“我楊孟君今日以楊家曆代列祖列宗之名氣勢,此生定不他負大唐,不負子民,不負揚威軍!願為天下子民而戰,死亦無憾!”
一千甲士怔怔地看著他,有些感性之人甚至已經熱淚盈眶。
南宮扶蘇也抽出腰間唐刀,怒吼道:“大唐,抽刀!”
“抽刀!”
一千大唐男兒,人人抽刀!
繼楊孟君之後,南宮扶蘇也以刀破掌,斜指蒼天,“我南宮扶蘇今日也歃血起誓,此生定不負大唐,不負子民,不負揚威軍!願為天下子民而戰,死亦無憾!”
“歃血立誓,不負大唐,不負子民,不負揚威軍!願為天下子民而戰,死亦無憾!”
這一聲聲怒吼,震散了浮雲,撥開了明月,也驚飛了鵲鴉,拂開了清風。回音激蕩在寂寥原野,久久不歇。
就在這一刻,楊孟君終於感受到了當年楊正平辛苦征戰的苦衷,亦或是感受。也終於覺得,自己不再是一個人了。
這種感覺當年在洛清怡身上也感受到過,不同的是,他和洛清怡在一起的時候,是覺得身旁終於有一個能和他一起笑看雲卷雲舒的人。而今日的感覺,卻是覺得身後總算有了一群支持他直麵驚濤駭浪的兄弟!
不管前路是刀山火海,還是草長鶯飛,有一群人一起麵對,總比一個人麵對要舒適愜意許多。
不管是王鶴擔心他風頭太盛蓋過王熠寧,亦或是別的什麽原因對其懷有殺機,也不管李毅是否擔心他將來功高震主,重複大唐三百年以來的狀況,或者擔心他不再像楊家曆代列祖列宗那般一心為國為民而對其生死猶豫不決。
不管怎麽說,楊孟君從這一刻起,終於明白自己該做什麽,也明白自己到底肩負著什麽。就像他說的那樣,為大唐,為子民,為揚威軍!
莫問天涯歸路。
自從五年前白衣出洛陽,到去年青衫出臨安。他就已經踏上了另一條路,一條天涯歸路,也是一條不歸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