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改元太初
新年的第一天,李毅在寶和殿照常召開朝會。
之後,李毅率領百官舉行天祭,正式更換年號為太初,是為太初元年。
對唐人來說,一年中最喜慶,最開心的莫過於春節。
在這一天裏,平民家的稚童也可以買上一兩串眼饞了好些時日的冰糖葫蘆,大一些的孩子也可以收到好些壓歲錢。而那些女子姑娘的香閨中也平添了好些胭脂水粉,隻等待來日見意中人的時候再打開那一方方視若珍寶的小木盒,對鏡貼花黃。
可大人們的臉上卻並沒有新年特有的喜慶神色,更多的是一種思念之情。相思在邊境奮勇殺敵以保境內子民安居樂業的家中棟梁,念念不忘已經魂落他鄉的大唐戰士。
走親訪友一直都是大唐新年習俗。對楊孟君來說,整個臨安城也就洛府一家需要拜訪。
還未等楊孟君先去,倒是洛清怡拉著梁筠涵先來到了永南巷。
洛清怡一身嶄新的絨裘披風,衣上沒有任何事物,簡樸典雅。三千青絲柔順的披散在腦後,顯的極為大方。洛清怡一顰一笑間隱現絕代風華。
一男四女共計五人漫步在臨安城大小街道上。方瑤不時的眺望遠方,目光西斜。
雖然按照江南的習俗已經過了十年的春節,可每當那些十年前南渡淮河來此避難的舊大唐子民再逢佳節時依舊還是會忍不住重重歎息一聲,神色惆悵。
此鄉雖好卻非吾鄉。
大唐繁盛時,北方狼族盡蜀我朝統治,外邦使者皆以東拜大唐為榮。可如今卻徒留一聲空歎,不知此生是否還有機會再回故土看一眼。
路旁一對稚童正在嬉戲打鬧,不知是玩的太認真還是怎麽,並沒有注意到一旁緩緩走過來了五個年輕男女。
一個身穿新衣的小男孩一個不小心直接摔倒在了五人麵前,手裏剛剛買的還未舍得吃一口的糖葫蘆也軲轆轆的掉在了楊孟君腳邊。
小男孩連忙爬起來,低頭著急的東張西望。糖葫蘆已經摔的一塊一塊的,裹著糖衣的山楂也散落一地。
小男孩愣住了,隨即水汪汪的大眼睛裏漸漸升騰起一陣水霧,小男孩哇的一聲就哭了出來,手裏攥著僅剩一顆的山楂好不傷心。
一旁和他嬉戲的玩伴更是不知所措,眼中糾結的看了看楊孟君五人,再看了看坐在地上嚎啕大哭的玩伴,一時間也不知道該怎麽辦才好。
楊孟君緩緩蹲下,輕輕拉起坐在地上的孩子,“別哭了,哥哥再給你買一串。”
小男孩不依,掙脫楊孟君的手掌,看著手中山楂哭的更大聲了。
一旁聞聲趕來的中年婦女連忙到五人麵前跪下,“瓊珠郡主,舒音郡主還請恕罪,犬子打擾了五位雅興,實在是我教導無方的過錯,還請郡主不要怪罪犬子。”
洛清怡拉起婦女,嗓音柔和道:“該說對不起的是我們才對。”
見自己母親給這個看著好漂亮的姐姐下跪,小男孩橫生一股勇氣,果斷的爬起來擋在母親身前。
小男孩水汪汪的大眼睛怒目圓睜,瞪著楊孟君,“你們.……你們讓我母親下跪,是壞人。”
見自家孩子這般,婦女再次跪下,頭埋的更低了。楊孟君無聲一笑,看著洛清怡處理此事。
洛清怡彎下腰身和善的給小男孩擦了擦眼淚,“姐姐怎麽成壞人啦?”
小男孩不答話,依舊死死的盯著楊孟君。
楊孟君輕搖了搖頭,轉身到一旁賣糖葫蘆的小販哪裏從架子上取下兩根果實飽滿圓潤鮮豔欲滴的糖葫蘆,“二兩碎銀,買你兩串糖葫蘆,不用找了。”
小販當然認得眼前公子就是號稱“楊玉郎”的楊孟君,隻是一個勁的點頭哈腰,並沒有討價還價。
楊孟君遞給小男孩一串糖葫蘆,揉了揉他的頭,笑道:“知道保護自己的家人,保護自己在意的人,不愧為唐人。我等你以後把這份勇氣轉換為戰意,為咱們大唐殺敵報國。”
說罷,楊孟君又向著一旁這個小男孩的玩伴招了招手,“這串給你,小心些,別在掉了,一兩銀子一串呢。”
楊孟君輕輕念叨一句“走吧”,率先走在前頭,四女連忙跟上。
婦女一個勁的磕頭,“謝公子大恩,謝公子大恩。”念叨不停。
楊孟君不知道的是,他今日這兩句不鹹不淡的話給這個小男孩產生了多大影響,在這對年幼稚童十六歲的時候,毅然辭別老母,提起唐刀穿上盔甲,策馬赴國難。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待五人走遠後,洛清怡拉住楊孟君的手,“孟君,為何你要給那孩子說這種話啊?他們還小.……估計也聽不懂。”
楊孟君沉思一陣,“是啊,他們聽不懂不代表他們家人聽不懂。清怡,你可注意到一個細節?”
洛清怡蹙眉想了想道:“哪個細節?”
楊孟君解釋道:“那個小孩雖然一身新衣,但一眼就能看出來是貧寒人家。而那個婦女身上的衣服更是如此,雖然洗的極為幹淨,但密密麻麻的都是補丁。”
洛清怡道:“可這能說明什麽問題呢?”
楊孟君笑了笑,回頭看了一眼,“這說明,那個孩子沒有父親啊……或者說,他父親已經不在了。從小男孩還有他母親的年紀來看,他父親的年歲應該也不大。正逢春節,父親又不在家中。那就隻有一個解釋,這孩子的父親要麽在邊境打仗,要麽……要麽就已經陣亡了。如果他父親還活著,那每個月的軍餉定然會寄到家中,這樣的話他母親為何會穿一身打滿補丁的衣服?而且又是春節這樣喜慶的節日.……”
梁筠涵聽完楊孟君所言,揉了揉洛清怡長發,“孟君所言極是,想必這孩子的父親應該是真不在了。”
楊孟君“嗯”了一聲,“麵對這樣的家庭,我隻能給他重新買一串糖葫蘆,並不能真正幫助他些什麽.……”
楊孟君沉默了片刻,認真道:“這都是我楊家所欠世人的,既然楊家如今隻剩下我一個人,那我就再次還一個萬世太平給世人!”
楊家家規第一條,“楊家忠於子民百姓,次忠於李氏君王!”
如今大唐百姓過的如此惆悵,是楊家的失職!楊家沒有履行他們給大唐子民所承諾的東西,也辜負了大唐子民對楊家的期望信任。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就是三百年與國同齡的楊家給世人永不言棄的諾言!
如今大唐山河破碎,境內子民無親無依。楊孟君今日隻是先還了兩串糖葫蘆而已,來日楊孟君定然給大唐子民一個海宴澄明的天下!
讓每逢佳節時境內子民都能和諧美滿,一家人團團圓圓其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