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江南塞北> 第88章 十年南唐

第88章 十年南唐

  桌上這些軍機文書並不是最近傳來的戰報,而是從大唐移都臨安後十年來所有比較重要的邊關文書。


  現在的年號是正元十年,這就是說,這些文書是從正元一年開始到現在為止的所有戰報。


  每份文書上麵都寫有具體時間。楊孟君拿起一份正元一年的文書認真的看了起來。


  “正元一年,琅琊王親率十萬青龍軍出洛陽南下江南道。江南道總督衛當先奉命應戰,折損江東子弟兵十萬,斬敵六萬七千餘。”


  寥寥數語。沒有描述那一戰的悲壯,也沒有去說對敵琅琊王最強軍隊青龍軍慘烈,隻是一些數字而已。


  楊孟君想著,應該就是這一戰才暫時打消了琅琊王南下的野心,但殺敵六萬,自損十萬,怎麽說也是敗仗了。想必衛當先也是那一戰過後才被降職為禦林軍統領的吧?

  果不其然,翻開第二份卷宗,“衛當先暫退敵軍後率殘部屯兵於光州,據淮河天險以守。”


  楊孟君目光深沉,繼續翻開一卷文書。“正元三年春,劉濤率十五萬征南軍出建州,兵鋒直逼越王府,收複我大唐東南邊境十六州,縱橫千裏。”


  劉濤還是有為帥者的風範的,首次親自掌兵就立下如此大功,不愧為昔年揚威軍親軍統領,楊正平副手。


  隨著楊孟君手指撚動,終於在這堆小山般的卷宗中第一次找到了趙星河的名字。


  “正元六年秋,趙星河由荊州出兵,一月之內連下我大唐二十餘郡,其部蜀軍距離臨安隻餘三百裏。”


  這恐怕是大唐定都臨安以來最危險的一次吧?三百裏,對於楊孟君來說全速策馬也就半日的光景。如果此時趙星河正麵牽製唐軍,再派遣一支五千人的輕騎,沿長江而下,可能大唐如今已盡歸蜀王了吧?

  “劉濤率征南軍北上救援,於秭歸截斷蜀軍糧道。衛當先南下對陣趙星河,五萬江南水師於長江大破蜀軍前部。而後劉濤順江而下,和衛當先前後夾擊趙星河。趙星河回軍大破劉濤,退守潭州。”


  楊孟君迫不及待的翻開下一份卷宗。“正元六年春,西夏軍襲擊漢中,錦官城危矣。趙星河退軍山南道應戰西夏軍。劉濤衛當先聯手收複趙星河所占失地。”


  原來如此,如果不是西夏趁機侵略劍南道,想必等蜀軍糧草充沛時,趙星河定能一鼓作氣攻破臨安。


  十年生死兩茫茫,十年大唐戰天狼!

  趙星河不愧為千年一出的兵法奇才,在前軍失利被兩軍前後夾擊的情況下還能大破由劉濤率領的征南軍,從而安然回到潭州。這種人物要是能被大唐所用該多好啊.……楊孟君心裏輕歎一聲。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趙星河就是自己以後最大的敵人。


  楊孟君放下手中卷宗,眯眼望向窗外。


  自從聽說過趙星河這個名字後,有一個問題始終困擾楊孟君。江南富饒甲天下,而江南自古也多才俊。西蜀山南,劍南兩道根本無法和江南道相提並論。可趙星河為何頻頻出師?東侵大唐,北據西夏,以西蜀的底蘊如何能撐的起這麽大的消耗?

  西蜀雖號稱“天府之國”,但其更多是“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為世人所稱道。蜀錦名滿天下,但僅憑蜀錦就能養活西蜀幾十萬大軍了?要知道,養軍並不是養人那麽簡單。養一名可戰之兵所需要花費的錢財足足夠一個四口之家一年的消耗。


  蜀地雖廣,但人口數量還不到江南道的一半,更是參差百萬戶。不像江南道這樣人口集中,調度也方便。


  這一看就是一上午,楊孟君如老僧入定一般不停地撚動書頁。而一旁同樣在此工作的同僚們對楊孟君也甚是好奇。


  這個能力壓王熠寧徐瑾辰的“楊玉郎”怎麽會來軍機處就職?還是最普通的參議郎?不過這樣也好啊,大家都是同僚,楊孟君日後絕非池中物,趁現在還能朝夕相處的時候多多巴結一番,以後人家發達了,念及舊情時也能提拔提拔自己不是?

  軍機處這間屋子裏大多是些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平時也隻做些歸納整理的活計,並不是太累,真正比較累的是隔壁屋子。隔壁也是軍機處,那裏的人們就需要製定大唐軍隊下一步的動作規劃了,包括行軍路線,糧草安排等等。


  戰場瞬息萬變,而軍機處能所做的就是給大軍提供一切能夠提供的便利,來適應各種環境。


  到了中午,韓邊關提著一個木盒還有兩壺酒來到這裏。


  “孟君,先別看了,吃飯要緊。”


  楊孟君收拾一下心情,坐在韓邊關對麵,徑自拍開泥封,倒滿一杯一飲而盡。


  韓邊關有些詫異道:“孟君你這是心裏不舒服?怎麽一個人直接就喝起來了。”


  “因為趙星河。”


  看著滿麵愁容的楊孟君,韓邊關輕笑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沒事的。趙星河再厲害也不過是個人而已。”


  這話說的十分牽強,韓邊關自己說完都有些尷尬。他也知道楊孟君是看過了有關趙星河卷宗後開始擔憂吳衝,但他實在不知道怎麽安慰啊。


  楊孟君擦擦嘴道:“我相信吳大哥。”


  韓邊關哈哈一笑,“對對,我呢相信吳大哥。所以呢,孟君你就安心在這裏工作,到時候上陣去幫吳大哥就行了,別讓他在邊境也關心你和方瑤。”


  隨即韓邊關大手一揮,對著一旁幹瞪眼的參議郎們道:“你們也去吃飯吧,下午再工作。”


  “韓大人告辭,楊公子告辭。”


  楊孟君也抱拳回禮。


  待眾人走後,韓邊關坐姿就隨意了許多,“現在你也在這裏任職,有什麽吳衝的消息肯定會第一時間送到這裏。”


  楊孟君飲口酒暖了暖身子,“韓大哥,十年來咱們大唐戰事一般都是南方大捷,北方平局,唯獨西方一敗塗地。而且西蜀連年征戰,國力吃的消?趙星河會不會有些窮兵黷武?”


  韓邊關斬釘截鐵道:“不會!星河昭昭,西蜀可不止有趙星河啊。”


  楊孟君眯了下眼,“昭昭又是誰?”


  “孔昭嘛。西蜀雙柱石中的文柱石,這個人下次你問洛太尉吧,他知道的比我多。”


  楊孟君食指輕敲桌麵,“按理說,咱們大唐隻要吃下嶺南王使南北合二為一。再兵分兩路,一路直逼荊州,一路偷襲錦官城,這樣就算趙星河有天大的本事也難以一身分二用。隻要占據荊襄九郡八十一城,西蜀必不攻自破。”


  韓邊關皺眉沉思了一會兒,“沒錯,咱們大唐的戰略方案也是如此,可你以為嶺南王好打?”


  楊孟君想道了卷宗所記載,“劉濤的征南軍所向披靡,想必兩年內怎麽說也能吃掉嶺南道吧?”


  韓邊關擺擺手笑意玩味道:“嶺南王不可怕,可怕的是嶺南道之後的南詔國。這些年以來嶺南王更是和南詔國結為親家,兩家同氣連枝。你能想到這些,趙星河就想不到?他知道咱們大唐短時間內根本打不下嶺南道,所以才這麽著急攻破臨安,以至於頻頻出兵。”


  韓邊關接話道:“如果趙星河拿下嶺南道的話瞬間就會包圍下江南道,而我江南道本就以水師甲天下。到時候趙星河大可以派遣一上將正麵牽製長江水師,自己從南邊直取臨安。”


  楊孟君歎口氣道:“天下大勢。最終還是得看嶺南道歸屬啊。”


  “可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