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認親

  第247章 認親 

  【242已經解禁啦~與243合併了,所以就不存在243了哈~】 

  她們這一輩里,最早成親的是二房的嫡長子姜元隱。 

  年歲二十一,府中郎君中行二,生的秀眉精緻,頗有書生儒雅文氣,左眼尾一粒米痣,又添了幾分活潑,已經有了貢生的功名。 

  如今太夫人唯一的嫡出重孫子就是他的孩子,自是十分得寵了。 

  站在母親身後溫雅又活潑一笑:「總覺得大哥一卷書冊在手肖極了謫仙下凡,不染塵間煙火。不曾想還有至情至性一面。」話鋒一轉,眨眨眼又道:「嫂嫂叫大哥生生多等了九個月,眼看著進了洞房又不能親近,還得應付說話吃酒,能不急么?」 

  站在侯爺身側的是在府中行五的姜元靖。 

  他生的一張圓臉,皮膚白皙,嘴角的笑意溫然無害:「大哥穩重,可嫂嫂與大哥青梅竹馬,感情要好,又是好事多磨,能順利嫁將嫂嫂娶進門來自然高興不已了。」 

  說著,攜了妻子與長房的弟弟妹妹給繁漪請了安,「請嫂嫂安。實是身上忌諱著,昨日大哥與嫂嫂大喜,也不能親自來迎了嫂嫂,嫂嫂原宥則個。」 

  繁漪瞧了他一眼,眉目間與琰華有幾分相似,不似琰華的氣質清冷,他更多了幾分可親的笑色。 

  若不是前世里「夜遊」時無意聽到一耳朵他與人深夜秘密商議如何挑唆了姜元赫與姜元陵去對付琰華,還真是想不到這張溫和臉皮下竟是一副獠牙呢! 

  裊裊回禮,繁漪只做了那披了羊羔子的溫婉無害:「叔叔言重了。」 

  二夫人一身杏色繪雲川一帶山水紋的衣衫,沉穩而隨和,聞言也是笑的前俯後仰,嗔怪了兒子一句:「你們幾個呀,沒大沒小!」轉眼又朝繁漪眨眨眼,揶揄道:「那大侄媳兒昨夜可不得辛苦了!」 

  琰華耳根一紅,連眼尾都染了淺紅,更是頻頻攥了袖子輕嗽不已,側首見得妻子那桂子般柔婉美麗的面上一片緋紅,不由抿了抹溫柔的笑意,求饒道:「嬸嬸們便饒我與新婦一回罷!元隱與元靖且要含蓄些,把你們嫂嫂嚇壞了,可要沒收你們的見面禮換了果子分予大家了。」 

  瞧了眼元隱又道,「我那筆記也得緩緩再給了你去。」 

  繁漪忍不住瞧了丈夫一眼,當真是半點瞧不出他對姜雲靖此人有半分的警惕與厭煩之意,彷彿對他的算計一無所知。 

  少不得心下腹誹一番:鑽在詩書文章里的笨郎君也學會做戲了。 

  姜元隱趕緊向著繁漪一揖,瞧著慌張的神色里卻儘是隨意的親近:「嫂嫂恕罪,弟弟給您陪個不是。」稍一頓,轉而笑吟吟又道,「您瞧大哥何等小氣,明明是他自個兒寵愛妻子太明目張胆,卻也不容我幾句玩笑,嫂嫂且不與大哥一般見識呢!」 

  太夫人指了元隱笑罵道:「你這孫猴兒,同你嫂嫂致歉便罷,還編排起你哥哥的不是,小心請你吃拳頭!」 

  二夫人指尖點了點兒子的額頭道:「都說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你大哥哥年少便得了好名次入了翰林院,多少人求也求不來的筆記與指點,這樣臊了你嫂嫂,小心你大哥哥不理睬你。還不快同你哥哥嫂嫂討個饒去。」 

  姜元隱唉唉叫了起來:「母親這樣好沒道理,明明是母親說到了點子上叫嫂嫂紅了臉,怎倒叫兒子去陪了不是呢!」 

  二爺捋了捋剛剛蓄起的烏油油的須,雖是文官,笑意卻是十分渾厚,覷了兒子一眼,朗聲笑道:「你母親那是憐愛小輩,便是要陪不是,自然也是你去陪了,誰叫你是做兒子呢!」 

  元隱捂著心口大喊:「吃虧啊吃虧!」又是深深一揖:「瞧瞧,都來打壓我,輩分小可真是吃虧呢!還求哥哥嫂嫂瞧著弟弟可憐,千萬原宥呢!」 

  繁漪哪曾想這家人竟是這樣愛打趣人。 

  她新婦進門又不好說什麼,只能紅了面頰,維持了新婦的靦腆與羞澀乖巧嫻靜的站在丈夫身側。 

  不過多少還是想不到,丈夫在應對府中人一派清冷無爭之餘,溫和而遊刃有餘,倒是與前世里所見相差甚多啊! 

  想了想便也明白過來,他是怕自己太疏離冷淡了,少不得叫她在家中被冷待,自己與親眷們打好了關係,才能叫她這新婦進門后不至那麼艱難。 

  心下暖融,也為難他這樣清冷性子的人去主動維繫了複雜關係。 

  眾人歡笑聲中有一抹清淺的咳嗽,繁漪順著瞧去,只見一身淺紫色辛夷花褙子內斂而笑的三夫人身後,站著一位容貌美麗遠勝在場所有女子的郎君,姜元慶。 

  他在府中行三。 

  他雖美,卻不含女子的嬌柔,一雙微微上挑鳳眼與琰華有幾分相似,他的五官比之琰華更為柔和精緻,沒有表情時瞧著便覺有些冷漠,可含笑時卻又有幾分說不出的風情蘊漾。 

  像極了緋紅石榴花叢里一朵清潔的梔子,被英翠而稚嫩的葉一襯,潔白的花朵更有了遺世獨立的雅然清姣姿態。 

  雖有病弱之氣,卻不失風下松的挺拔。 

  因著身子骨羸弱,面色顯得有些蒼白,瘦的也厲害,頸項間一脈青筋暴起,突突的跳著,身上那件藏青色捲雲紋織錦袍子彷彿要壓垮他的肩膀。 

  繁漪輕輕看了他一眼,便收回了眼神,病歸病,精神頭倒是不錯,眼睛格外的明亮呢! 

  琰華做了思考狀,輕輕瞧了妻子一眼,正與她綿綿的目光碰在一處,眼底便只映了她清晰的面容,微微一笑方緩緩道:「瞧在你嫂嫂份上,且饒了你。晚些時候自來我書房拿吧!可記著你嫂嫂愛吃桂花糕才是。」 

  姜元隱的妻子閔氏生的一張容長臉兒,笑起來便是晴天暖融,吟吟一笑道:「我與嫂嫂倒是一個口味,待會子便罰相公拿了體己銀子去買了來,咱們午晌里聽戲的時候吃。」 

  元隱忙是應道:「既是娘子與嫂嫂愛吃的,哪裡敢怠慢,且容我討了嫂嫂的見面禮再走成不成?」 

  太夫人又嗤了他一句「孫猴兒」,招了繁漪在身邊,拉著她的笑和緩慈愛道:「別被這幾隻潑猴兒嚇著了,他們慣是愛說笑的。」 

  繁漪輕輕睨了眼丈夫,眸子里蘊了溫柔的笑意道:「瞧著祖母精神飽滿,氣色紅潤,唯眼角有一絲絲紋路微微上揚,想是家中至親都是孝順活潑,常惹祖母歡笑的。祖母好福氣。孫媳能嫁與郎君,得如此至親溫和親近,也是福氣呢!」 

  太夫人哈哈一笑:「這小嘴兒這樣能說,難怪咱們琰哥兒喜歡!祖母也喜歡!」拍了拍繁漪的手,「有你們這些花骨朵常在我眼前叫我高興,祖母何愁等不到抱玄孫的一日呢!」 

  繁漪忙是笑盈盈一福身:「老祖宗福壽安康,自能長樂無極。」 

  侯爺小看著長子同家中相處和順融洽,兒媳討老祖宗歡心,自是高興,笑道:「昨日來吃酒的客人頗多,有幾家親眷路程選便留宿了家中,今日且要吃了午飯才走,你們同幾位叔叔嬸嬸見禮,再認一認家裡的兄弟姐妹,待會兒再一同去前頭聽戲去。」 

  老侯爺英年早逝,是以主支便只有五房爺兒,兩嫡三庶。 

  因著早年孤兒寡母被族中旁支多有逼迫,太夫人一視同仁看顧好了老侯爺的所有骨血,如今爺兒們都孝順,兄弟感情和是極好的。至少前世里她離開時,依然是和睦的。 

  二爺早年得家族蔭封,在行人司任了個七品的司正,憑著自己努力和人脈打點一步步走到今日直隸按察司任副使的位置。 

  三爺去的早,三夫人榮氏帶著一雙兒女生活,自來瑾小慎微的伺候在太夫人身邊,盼著太夫人憐憫,能給兒女謀一門好婚事。而太夫人也一向憐憫三夫人不容易,處處周全著。 

  四爺由侯爺安排著去了錦州做了個知府,雖不是什麼高官,勝在太夫人知情懂暖放了兒媳隨著一同上任,倒也一家子團團圓圓。 

  四爺這回正巧回京述職,想是不久又要離開,倒也沒什麼機會相處。 

  五爺同兄長們的年歲差的遠些,自幼是受著保護長大的,也不愛在官場勾心鬥角,掛了個四品的散職連衙門都不必去,領著不高不低的俸祿,沒什麼野心,倒也安穩。 

  給叔叔嬸嬸請安便不必跪拜,福福身,甜甜喊上一句,便能得了豐厚的見面禮。 

  小輩里共郎君十九位,九位出自侯爺膝下。 

  女郎七位,出嫁了三人。剩下的四位姑娘中,姜沁昀是侯爺的幺女,原是該議親了,因為文氏的似便耽擱了下來。 

  三房嫡出的沁雯,五房獨處的沁雪,也都在尋摸人家。 

  還有一位便是二房的嫡女沁微,眉目間多有幾分姜二爺的沉穩和英氣,今年才十一歲,但繁漪卻在偶然的瞬間捕捉到的了她眼底深處一抹深邃的光,想來這小丫頭也不簡單。 

  姜琰華在府中最長。 

  是以,尚不足十六歲的繁漪卻成了一大群人的大嫂嫂,自然是送出去的見面禮遠比收到的多多了。 

  名家書畫,上品豪筆,金玉翡翠,於腰包鼓鼓的繁漪而言,自然也無所謂,送出去的見面禮厚實,也可籠絡人心,這世上沒人會嫌棄金銀多。 

  也是叫人曉得,只有大方的當家人,將來旁支庶支才有依靠。 

  當繁漪將見面禮遞到姜元陵手中時,便見他下場的眸子及不可查的抽搐了一下,想是對自己被牽扯進數不清的謠言里而深感氣憤與無奈。 

  姜元靖卻是一副歡喜而尊敬的模樣,戲碼滴水不漏。 

  姜沁昀溫順害羞,因著前世沒有相處過,倒也不知其心底究竟是個什麼心思。但值得一提的是,她與姜元靖皆是良妾孟氏所生。 

  最後要送去見面禮的便是姜元隱的兒子,金尊玉貴,眾人掌心裡捧著的寶貝了。 

  繁漪將壓箱底的未經雕琢的上品玉籽做了見面禮。 

  玉色溫潤,映在光線下有晶瑩潤澤的水頭,隱隱有一脈細膩血色流轉若鳳凰尾羽,說不出的濃淡相宜,珍貴精緻。那是楚老太爺從雪國給她尋摸來的積年老物件兒了,如今便是上供的玉籽也沒有這樣獨特的成色了。 

  姜元隱夫婦嚇了一跳,萬萬是不敢收的,連二夫人也道太過貴重。 

  繁漪摸了摸小郎君軟糯的小臉兒,有心想要抱一抱,卻怕酸軟的胳膊抱不住正爬上爬下頑皮著的孩子,只盈盈溫和道:「不過物件兒罷了,如何能同咱們金貴小人兒比呢!」 

  二夫人聽著高興,便叫兒媳婦收了起來:「玉哥兒伯母的心意,收下吧,你們呀好好尋摸著好物件兒,待你們侄兒侄女出生了,也得好好疼惜了才是呢!」 

  元隱夫婦自是盈盈笑著道了「是」。 

  太夫人看了繁漪一眼,深不見底的目光中頗有意趣的深意,緩緩落在了庭院里的一角。 

  而得了見面禮的藍氏瞧著手中錦盒裡的祥雲翁鑲金墜紅瑪瑙石榴籽的鳳尾簪,好不明艷華貴,卻是輕輕嗤了一聲,不屑咬牙:「收買人心!認個親,弄這些東西給誰看,要打誰的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