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九章 何至於此
都是劉令儀那賤人,都是她,將她的一生都毀了,一步差步步差!
面上發涼,她用手一摸,摸到了滿臉的淚水,她捂著發堵的心口:「可是為何本宮卻如此難受……」狂喜過後是滿心的空虛,伴隨著悲涼。
豆蔻芳年,京城雙姝,昔日有閨中密友令儀,喚她一聲薛姐姐,同她輕言細語言笑晏晏,二人親密無間勝似姐妹,惹外人艷羨不已。
「何至於此,何至於此……我從不曾想過與你為敵,便是當年成不了太子妃,我也不曾想過要追究與你,為何……」
她捂著心口越發悲哀,一邊流淚一邊笑,害她毀了一世的人死了,她該高興該焚香沐浴禱告上天還願,可為何她那般難受?
劉令儀,令儀,令儀妹妹……從今往後這世上再也沒有這樣的一個人,那些年,那些情,那些恩怨情仇,一切隨風而去……
她悲哀地笑著,笑著笑著又升起一股難言的恐懼和頹然,她贏了嗎?沒有,終究她們都沒有贏,敗給了後來者,那她們何至於此……
北風從窗檯吹入,吹起了一室的清寒,室中明艷尊貴女子淚流滿面,面上帶笑卻神色哀傷帶著迷茫,不知是哀憐逝去之人還是心傷過往遭遇,亦或茫然未來之事……
此時的她自是不知,更大的風暴即將來臨,這一次將牽涉薛家滿門。
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
後宮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相比與前朝乃九牛一毛,左右不過是死了一個妃子罷了。
前朝之事一樁接一樁,目不暇接,舉朝震動,牽連甚廣。
萬壽日次日,戶部尚書薛平求見天子,上不見;
同日,前國子監祭酒劉顯章舊疾發作不治身亡,如一粒塵埃泯滅紅塵之中,門生故吏欲前往弔唁,卻得知劉顯章之女在宮中行大逆不道之事,上念君臣一場不追究劉氏闔族,就此門生故吏紛紛閉門不出不再前往。
百官暗自心驚,皆不知發生何事,靜待其變。
第三日,戶部尚書薛平卯時從薛家出發,脫下官帽步履虛浮地行至宮外,一路過去行三跪九叩大禮再次求見天子,言有急奏要上書,與當年逆王餘孽有關,求天子召見,上不見。
消息一出,舉朝皆驚,平亂逆王已近十年,還有餘孽?有大臣欲於次日朝會上請問此事。
第四日,天子休朝,還不等文武百官有所反應,宮中傳出消息,都察院左都御史謝清謝公就邊關回來陳辯的將領,查出種種罪名,冒領軍功之罪不止一件,其中便有污衊沈明冒領軍功這一件,證據確鑿。
此外這些將領在先帝時領空餉剋扣軍餉,甚至收受賄賂縱容商賈走私外族,還有勾結朝中近臣,種種惡行令人髮指,舉朝嘩然,其中的近臣矛頭隱隱指向薛平,引發更大的嘩然。
這些證據準備多年十分充分,非一日之功,此時這些將領才恍然明悟過來,踏上回京之路的那一步開始,他們的人頭早註定要落地。
謝公上奏天子請求處置了這些將領,上回口諭:斬!
僅一個字,卻讓朝中的百官嗅到了不一樣的氣息,謀害皇嗣案中掀起的風雲還繼續,軍中又掀起新的波瀾,仿若山雨欲來的狂暴,處處透露著不同尋常。
消息傳回後宮,徐德妃大醉一場。
同日,一隻從北邊而來的鴿子經過一些波折姍姍而回,撲騰著翅膀破開嚴寒,落在了內衛司之中,隨即匆匆有人進宮,匆匆有人出來。
禁軍指揮使拿著聖旨頃刻出動,帶領禁軍直撲薛家,將薛家在內的嫡系旁支一舉抓捕下獄,官府發布公文抓捕流落在外薛家所有子弟。
滿朝群臣震驚,有大臣上書求見天子,欲知何事如此大動干戈,何時開朝?
上駁回不見,翌日依舊罷朝。
第六日休朝,眾多大臣紛紛坐不住了,寫好奏摺欲於翌日連同叩開宮門。
同日深夜,一隊人馬風塵僕僕叩開京城北門。
第七日開朝,天子滿身肅殺坐於金鑾殿之上,待唱喏太監宣布開朝罷,抬手讓人念出一份奏報:
薛家意欲謀反,豢養逆王殘存私兵於遼北一帶,兵民混居隱匿極深,幸上有所覺未釀成大禍,經多時籌謀,沈家人沈明之弟——沈石率軍兵不血刃生擒私兵一萬四千三百二十餘人,大捷!私兵賊首奎豹已由內衛司押解到京,現關押於大牢之中,其餘頭目已押解來京之途。剩餘一萬餘人,無法分辨是兵是民,請上發落處置。
話音落,殿中寂靜無聲,落針可聞,文武百官瞠目結舌噤若寒蟬,再不敢妄動。
天子面容冷峻一言不發,大手一揮,大步離開朝會,留下傳旨太監宣布旨意:
私兵賊首奎豹驗明身份誅九族,其餘頭目斬立決,有士卒執迷不悟者殺無赦;無辜百姓不過受其牽連,雖包庇私兵多年,上不欲追究其罪,以戶成行打散遷至各地開荒屯田,剩餘士卒有悔改之心者,同百姓視之。
至於薛氏一門,誅九族。
旨意一出,舉朝震動,朝臣中有人拍手稱好,道萬歲爺英明不失果敢,料敵先機,待百姓寬容仁慈,待不軌之人殺伐果斷。
也有人羞愧不已,同朝為官,薛平豢養私兵欲圖謀反這般大事,朝中竟無人察覺,還需天子殫精竭慮,枉為人臣。
還有人既驚又怕,驚的是在他們沒有察覺之時,皇帝已將薛平謀逆之行扼殺在搖籃中,怕的是會被此事牽連。
薛平謀逆案,乃自皇帝登基以來除了逆王謀逆大案后的第一大案,聲勢浩大,席捲著血雨腥風洶湧而來,將京中風雲推向高潮。
一時之間刑部三司傾巢而出,株連者甚廣,下獄受牽連之人數不勝數,獄中人滿為患,刑場日日有人頭落地。
與此同時,前頭因皇嗣謀害案后被揭露出罪行、與世家門閥一派有莫大幹系被下獄的朝臣,天子發還聖諭做下裁決:查明罪行,依罪論誅,闔族株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