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六章 禍兮福所倚
這還不止,還能將他所講的加以理解延伸出去,令他頗為驚喜,如見知己。
他並沒有把其當做學生,而是當做了一個年輕的小友,能相交相談的小友。
蓮沐蘇微微一笑,拱手一拜,發自肺腑地道:「秦先生過獎,承蒙先生厚愛,得以發表晚輩淺薄之見,不勝榮幸。昔日便聞秦先生學識淵博,今日一見果然不同凡響,先生之道字字珠璣,句句箴言,令晚輩受益匪淺,敬服不已。」
賈監丞在一旁,忍不住拍拍蓮沐蘇的肩膀,瞪著凶眉:「什麼淺薄之見,連老弟,你講得實在精彩,就莫要謙虛了。」
旁邊還有先前的學生,墨跡著不肯走,見狀忍不住「嘶」出聲,提醒道:「賈先生,您輕些,不是說過莫要再凶了嘛……」
賈監丞朝說話的人瞪去:「怎麼,有了連老弟,你們眼裡就沒我這個賈先生了?
「不敢不敢……」說話的學生立即別開眼,縮著脖子下去了。
雖是這麼對學生說,賈監丞終究是將臉上線條放柔了些,硬生生擠出一個笑來,對著蓮沐蘇。
他知自己天生長得凶,聽到提醒還是注意了注意。
看得蓮沐蘇忍不住一笑,說道:「賈先生也不必如此。」
賈監丞不同意:「答應過你的,那我定然會做到。不過連老弟,你就莫要再叫我先生了,羞煞我也。」
賈監丞他是真心服這年輕人,年方二十六,旁人才剛摸到科舉門道的年紀,而其已能和老秦論道了,後生可畏啊。
蓮沐蘇作揖:「某便恭敬不如從命,不過老哥兒,某有一言……」說話一頓。
旁人側耳,以為有什麼高見。
蓮沐蘇接著道:「您還是如平日一般罷,若是帶笑,某倒覺得更凶了。」
旁邊的學子捂著嘴開始偷笑。
賈監丞臉色頓時一黑,怎麼笑也不行?
秦祭酒在一旁看得有趣,也加入打趣道:「老賈啊,爾乃鎮院煞神,你之一笑,人神皆懼,還是莫要嚇著連小友了,哈哈哈。」
眾人哄堂大笑。
「老秦,你怎也埋汰我?」賈監丞不由抗議道,卻也被眾人感染,跟著笑起來。
過了一會兒,他忽然想起一事,忍不住出言:「我說老秦,這三日後怎還要考?連老弟這學識,天下幾人能有,怎會是那舞弊之人?」
「是啊是啊。」旁邊的學生也紛紛附和,想到太原府那些無事生非的考生,他們便義憤填膺起來,這些人真是無知,井底之蛙。
蓮沐蘇和煦一笑,直接介面:「知老哥對某甚好,只是三日後之試,對某來說未必是壞事。」
賈監丞和旁邊的學生一愣,這怎麼不是壞事?
秦祭酒不由看蓮沐蘇一眼,微微點頭讚許,朗聲道:「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做事做人莫看表面。」
轉身離去,留下一言:「連小友,三日後,老夫清酒一壺以賀功成。」
萬歲爺費這麼大的功夫弄這一場事,用意豈是眾人看到那般簡單?
恐怕連小友是入了萬歲爺的眼了。
賈監丞很久之後纏著老秦,纏得人犯了,被提點了一句才醒悟過來這一點。
而且既然他對連慕有信心,又何必擔憂,別忘了若答的好,連慕的答卷將張榜在各州府貼出,這正是對太原府造謠生事考生的一個有力回擊,警醒天下學子。
他還忘了想一點,回擊和警示之外,還能令蓮沐蘇名揚天下。
不過他此時可沒想明白,對梁起撂下一句話,讓梁起幫蓮沐蘇安排住宿等事宜,又對蓮沐蘇告罪一聲,自己匆匆丟下眾人,朝著秦祭酒追去。
一來他還是擔憂,怕到時出了什麼岔子,蓮沐蘇的答卷過不了,畢竟這一考能不能過還要經過萬歲爺點頭,誰都預料不到結果,他想問問老秦怎麼辦;
二來他心裡有個想法,萬一,若是萬一禮部的人眼瞎,讓蓮沐蘇考不過,他想為蓮沐蘇作保,便是真的終身不能參加科舉,也不能讓人坐牢,他想和老秦商量把人弄來國子監教書去。
所以他顧不上了,時間緊急,只得三日,他要去說服老秦。
蓮沐蘇微微一笑,對著兩人離去的方向作揖:「多謝秦先生,多謝賈老哥。」
他知道秦祭酒是能理解他的想法的,心中也為賈監丞的舉措感到暖心,兩人不過才見一面而已,他幫賈監丞不過是舉手之勞,而且也藏了一絲私心,沒想到賈監丞肯為他出言,這樣的人值得相交。
看著兩人消失在眼前,蓮沐蘇心中暗嘆一口氣,名望如今是他最需要的,也是最缺的。
螢火之光難以照亮前路,他一人乃至一家人的力量實在太過弱小,若非無名無望,當年也不會輕易被郭能之流捏軟柿子了,他若不是籍籍無名,如今也不會被太原府這麼多考生所脅逼了。
名望是一把鋒利的雙刃劍,用得好所向披靡,用不好萬丈深淵,他從來都清楚,時刻警醒自己。
只是他往後想做的事需有名望,需讓人信服,他願為這清明盛世傾盡所能,將奸惡剷除到底,讓世上再無人體會他一家所受之苦。
後頭梁起帶著蓮沐蘇安排住宿,給蓮沐蘇安排到他旁邊的住所,為了照顧他們這些考舉子的學生,國子監很貼心,給安排的地方是整個國子監最清幽的地方,十分安靜。
他被深深折服了,心中對蓮沐蘇十分推崇敬仰,安排到他隔壁讓蓮沐蘇能安心住下讀書,為三日後做準備。
而且他也是有私心的,若是有幸,他希望自己能結交蓮沐蘇,哪怕自己資格不夠,也希望能離人近一些。
這一日,國子監的學生,將見到蓮沐蘇和崇文閣的事傳播了出去。
從這日起,京中的讀書人都知道了太原府解元連慕,張榜次日去國子監應考,與秦先生談笑風生,風華卓越,極有才華。
這樣的人卻被誣陷舞弊,實在不可理喻,若不是他們親眼所見,都信以為真了,豈有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