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四十三章 故意遺漏
說完了天雄軍和遼東軍的封賞,孫承宗和盧象升都很高興,看來這次的戰功確實得到了聖上的認可,不過幾萬顆首級確實是大功一件,如果真要是按照大明軍律以首級來計算軍功的話,那恐怕每個軍官都要連升三級了,不過這顯然是不現實的,也是做不到的,但是能升兩級已經非常讓人開心了,而且不僅是升級,想必皇上還要給一些物質上的獎勵,雖然現在國庫空虛,但是可以用糧食或者布匹,土地,先穩住人心再說。剩下的可以慢慢來。
孫承宗回頭看了看盧象升,盧象升對孫承宗點了點頭,接下來聖上恐怕就要對青弋軍進行封賞了,盧象升已經領旨謝恩歸位,孫承宗也是代替剩下的遼東軍將士們感謝皇帝隆恩。盧象升心中此刻是感慨萬千,子明今年不過二十二歲的年紀,憑借這傲人的軍功,恐怕就要成為一省總兵了,天哪,大明曆史上最年輕的南直隸總兵就要誕生了,這是何等的榮耀。簡直讓人不敢相信,盧象升搖頭笑了笑,有什麽不敢相信的,子明給大家帶來的驚喜還少嗎?別說是總兵,如果按照這個速度發展下去,恐怕大明曆史上最年輕的大將軍封號就快要給劉毅拿到了。不過在那之後呢?如果青弋軍依然保持著旺盛的戰鬥力,可以給大明開疆拓土怎麽辦,難道要給劉毅封公封王?天哪,簡直是不敢想象,短短幾年的時間,整個青弋軍就像一個怪物一般在飛速成長,讓人望而生畏,不過大明有此強軍保駕護航,百姓幸甚,國家幸甚。盧象升此刻是真心的為劉毅感到高興,其實不僅是他,孫承宗的心裏又何嚐不高興。
崇禎猶豫了一下,還是說道:“傳朕旨意,南直隸新軍戰功卓著,軍功首級著兵部勘驗後,如果屬實,則全軍依照天雄軍之定例,除參將劉毅,以下軍官提升兩級,士兵則由主官依據戰功酌情升賞,朝廷不幹涉。”依照定律,把總以下的官職都是當地衛所可以直接任命,並且這種低級軍官不需要報請兵部,而就算到了千總和遊擊級別也不過是要在兵部備案,由當地總兵進行任命即可。隻有再向上的將領才需要朝廷直接任命。所以士兵們的封賞皇帝不幹涉也是正常,隻需要撥付銀兩即可,因為在軍隊內的封賞肯定不會統一,就算是一個小旗裏麵,殺了五個敵人的跟殺了十個敵人的獎勵肯定是不一樣的,而朝廷的這些官員包括皇帝自己也不在一線,並不知道具體的情況,所以一般按照慣例由將領們自己決定便好。
孫承宗捋須笑了笑,這一茬可以理解,青弋軍的戰功實在是太過可怕,在一線的孫承宗看得清楚,哪個青弋軍的將士不是手刃過敵軍的好漢?要是真的按照大明軍功製度進行獎勵,一個首級官升一級,那就算是青弋軍的一個普通士兵也要變成總旗,百戶不可。那怎麽辦,難道讓劉毅再擴軍十倍?要不然任意一個普通的士兵都是軍官,豈不是軍隊裏麵連一個兵都沒有了。看來這個軍功製度恐怕要改改了,不能再按照以前的老黃曆來了,薩爾滸之戰以後,明軍普遍被金兵壓著打,所以這套軍功製度也算是為了激勵明軍的鬥誌,可是如果以後大力發展新軍,所有的明軍戰鬥力都向新軍看齊的話,那這軍功製度就得修改了。
孫承宗側耳傾聽崇禎接下來的話,他雖然已經是七旬的老人,可是依然有一顆好奇的心,他也想知道劉毅能得到一個什麽官職。他的推算跟盧象升不一樣,盧象升隻是簡單的比對了自己得出來的結論。但是按照孫承宗的想法,劉毅應該是做不到南直隸總兵的,首先南直隸總兵跟其他地方的總兵不一樣,畢竟是南京應天府的總兵,從規格上來說就比其他地方的總兵要高上半級,轄區又大。劉毅還是太過年輕,封為南直隸總兵就相當於一步登天了,總兵可不是參將,那是真正的一品大員。雖然本來在設立總兵這個官職的時候隻是作為一個臨時性的武官官職,所以也沒有設立品秩,但是後來這個官職被固定下來,朝廷自然而然也就給總兵配備了相應的品秩,按照正常情況,總兵應該是從一品。而南直隸總兵說是正一品的大員也不為過,雖然品秩上依然是從一品,但是權力上可不是普通的從一品總兵能比的。比如現在的南直隸總兵侯峰,孫承宗也是有所耳聞,那在南直隸就是土皇帝。朝廷若是將這個職位給了劉毅,侯峰又怎麽辦,很多問題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畢竟劉毅太年輕,孫承宗也不想劉毅早早的就拿下南直隸總兵這個位置,如果是孫承宗給他定官職的話,一個副總兵還是可以的,先當上副手,磨練磨練,過上一些年月再緩緩的升為總兵。這是比較令人信服的,如果朝廷覺得此次的功勞太大,可以從散官和勳官上予以褒獎。副總兵也是正二品的大員了,完全可以給一個從一品下的勳官和散官以作表彰。
崇禎頓了一下,對諸位大臣說道:“諸位愛卿,關於城外三十萬流民的事情,大家還有什麽好的應對方法?也不知道這些流民的構成如何?”
“陛下!陛下!”一個聲音響起,崇禎內心有些不悅,他側身望去,果然是孫承宗,隻見大殿上響起了孫承宗老邁的聲音。崇禎吸了一口氣,和顏悅色道:“不知閣老還有什麽請求,閣老辭官回鄉,朕也深為不舍,希望閣老在家鄉能好好的頤養天年。本朝定製,致事的官員依然有上達天聽的權力,如果閣老對朝政有什麽意見或者建議,大可以給朕上折子。”崇禎顧左右而言他,顯然是在提醒孫承宗不要再節外生枝。徐光啟搶前兩步,想要勸說孫承宗,可是眾目睽睽之下,徐光啟又怎能直接說出口。其實六部尚書和內閣成員的心裏都清楚,孫承宗到底想要幹什麽。不僅是孫承宗,所有頭腦敏銳的官員都已經意識到了,在剛才的封賞之中有一處極大的漏洞,照理說聖上應該不會疏忽,留下這麽大的漏洞,而內閣的大佬們也沒有一個人提起,這是否說明朝堂之上已經出現了一種默契,一種大家早就達成的默契。而這個時候孫承宗疾呼陛下,是不是要點破這件事。
孫承宗當然不是傻子,他已經從幾位內閣成員的表情看出來了一切,這些都是朝中的大員,他們的腦袋瓜裏麵裝的可都是滿滿的學識,他們不會沒有意識到這個巨大的漏洞,可是沒有一個人的表情有變化,唯獨徐光啟的臉色有異常,這說明了什麽,這說明了在孫承宗回來之前這些人就已經達成了一致,而其中隻有徐光啟是反對的,但是一個人終究抵擋不了眾人的合力,也就意味著,聖上是故意漏掉了劉毅。這怎麽可以,於情於理都不應該這樣做,即便是再有不滿,作為帝王,也不能憑借著自己的性子行事,而是要考慮到整體,劉毅是有不對的地方,可是不能因為這個就抹殺他的功勞。如果一棍打死,以後誰還願意給朝廷效力,有時候很多事情朝廷也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要說違抗皇命還可以理解,可是擴軍這件事情在孫承宗看來無傷大雅,擴軍也是為了打建虜,要不然新軍就那麽點兵力,杯水車薪有什麽用。而且話說回來,這麽多總兵參將吃空額的時候朝廷看不見,怎麽看見個做實事,多多練兵的將領就要全力打壓,如此說來,難道大明的軍將全是吃空餉的廢物才成?
要說功高震主,如果劉毅是個總兵或者是個像於謙那樣的人物也就罷了,一個小小的參將,有什麽震主不震主的,完全是小題大做。
孫承宗心裏如是想著,如果他要是知道皇上已經派出曹化淳的東廠秘密調查安慶衛,恐怕要一頭栽倒。都這個節骨眼上了,還有這麽重的疑心病,正所謂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根本目的都是為了打擊建虜北虜,別人還沒打進來,自己倒要先對自己人下手了。
孫承宗心一橫,他沒有接崇禎的話,而是跪地拜伏道:“陛下,老臣是要在臨走之前最後提醒陛下一件事情。”崇禎臉上的青氣一閃而過,今天已經非常給孫承宗麵子了,難道他真的如此的不識抬舉嗎?溫體仁立刻出來解圍道:“閣老,陛下體恤閣老,閣老也應該體恤陛下,臨走之前閣老不是還應該跟陛下拜別嗎?有什麽話到時候再說不好嗎?現在是大朝議,正事要緊。”
孫承宗豈能不知溫體仁的用心,今日朝議若是不說,私下裏就算說了,也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