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二十九章 戰報抵京
“陛下,陛下,孫承宗的戰報送到了。”自從上次的山東報捷文書呈上去之後,這半個月以來早朝都沒有什麽大事,但是沒有什麽大事不代表著朝堂上就很安靜,其實大家都在等,等孫承宗的戰報,等遼東最後的戰事結果。前期已經不斷有塘馬進京報信,內容大致差不多,就是遼東並未失守,天雄軍的援兵和青弋軍的援兵到達之後已經頂住了八旗軍的攻勢。
得到這些消息之後,不論是崇禎還是官員百姓心裏已經安定了不少,雖然不知道具體的情況,但是有一點可以明確,那就是遼東還在大明手裏,寧遠還沒丟,八旗軍還打不進山海關。唯一需要考證的就是,這次遼東軍鎮的兵員損失和城池丟失情況。
今天的早朝散會很早,崇禎也早早的回了養心殿批閱奏折。剛坐下了沒多長時間,周延儒便拿著折子火速進宮,直奔養心殿而來。孫承宗的戰報規格很好,本身他就是閣老的身份督師遼東,所以他的折子不在兵部的管轄範圍內,何況孫承宗有兵部尚書的銜,他的折子應當是直接呈交內閣。一下早會,周延儒和內閣的成員便早早的回到了文華殿邊的辦公地點。現在內閣的氣氛明顯有一絲詭異,自從上次的事情出了之後,溫體仁和周延儒的矛盾已經逐漸升級,周延儒也已經清醒的認識到,溫體仁現在是自己身邊巨大的威脅,如果不能死死的壓製他,恐怕自己的位置就要被取而代之了。接連出現的失誤在不斷的提醒周延儒,皇上對自己的耐心是有限度的,如果繼續犯糊塗的話,自己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終將一落千丈。
所以現在周延儒已經對溫體仁敬而遠之,兩人不再親近,周延儒心裏的事情也不會像以前那樣公開拿到台麵上來說。內閣裏明顯分成了好幾個派別,首先是溫體仁為首的一派,他在聖上心目中的地位上升,最先聞到味道的就是王永光和梁廷棟,這兩個人的本質跟溫體仁差不多,都是奸佞之人,雖然執政的本事不佳,但是嗅覺靈敏,官場上吹的什麽風,他們一聞便知,眼見周延儒的勢頭日漸下滑,溫體仁卻在不斷上升,便立刻投靠了溫體仁。
除了溫體仁,便是徐光啟這種不入流的人,剩下的幾個如畢自嚴,劉廷元等人還是以周延儒馬首是瞻。內閣九個人分成三股力量,著實有些滑稽。但這些事情作為上位者的崇禎都沒有察覺,不過是內閣私下的事情罷了,沒放到台麵上來說,大家也都是心照不宣。崇禎自然無法知曉。
今日孫承宗的戰報送到,直達內閣,目前周延儒還是內閣的頭,自然孫承宗的戰報要先呈交給他閱覽。周延儒看完之後便將戰報手抄一份分發給內閣成員,自己也不與大家商討,便隻身一人立刻來到養心殿求見崇禎。想第一時間將戰報的內容稟報給崇禎知曉。
跟山東大捷的情況不同,塘馬在進京的時候也比較低調,因為比起山東,遼東確實算不上大捷,戰役上隻能說慘勝,並且土地也失去不少,不能算是真正的勝利。所以塘馬也就沒有四處宣揚,而是直接將戰報遞交給內閣便完成任務。
聽聞孫承宗的戰報竟然到了,崇禎立刻放下了手中的朱筆,顯得有些緊張,就要知道遼東的具體情況了,就算是崇禎自己也是內心忐忑,不知道最後會是一個什麽樣的結果。不過從周延儒的表情來看,應當不是特別壞。果然周延儒一進來便跪在崇禎麵前道:“陛下,方才遼東的塘馬將前線戰報送到,這是孫承宗手書,結果應當就是這樣了。”
“到底怎麽樣?”崇禎的聲音都有些發顫。“還好,並沒有太壞,微臣已經先行看過,孫承宗在得到兩支新軍的支援之後將皇太極在寧遠城下擊敗,皇太極損兵折將,並且錦州也被在山東平叛的新軍乘船登陸,偷襲拿下。皇太極的兵馬已經敗退,不過大小淩河丟了。”周延儒低聲說道。
崇禎臉上的表情由喜轉怒,他一臉慍色的說道:“大小淩河丟了,那不是意味著戰役失敗了,遼東的地界又縮小了嗎?看看萬曆年間的遼東地界,自從薩爾滸之敗以後,我大明的軍隊一退再退,現在大小淩河也沒了,錦州變成了一線,再往後是不是錦州也要丟了,孫承宗是怎麽回事,枉朕這麽信任他,難道他也要犯跟袁崇煥一樣的錯誤嗎?”
周延儒不接話,其實如果換做另一個人肯定會將孫承宗他們殺傷了大量的金兵的事情提一提,可是周延儒雖然跟溫體仁鬧翻,但是孫承宗對他來說也是一個顯著的威脅,他並不願意為孫承宗說上哪怕一句好話。眼見崇禎不滿,周延儒將孫承宗的奏折遞過去道:“孫承宗要說的都在折子裏,微臣說的隻是大體情況,還請陛下聖心獨裁,另外孫承宗已經在回京述職的路上,相信不久之後應該就會達到京師,到時候陛下可以當麵問他。”
崇禎點點頭,接過了孫承宗的折子,細細的閱讀起來,前麵的內容崇禎已經知曉,遼東精兵幾乎全部折損讓崇禎也是氣的牙癢癢,大小淩河丟失,意味著遼東的局麵更加艱難,孫承宗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不過奏折的後半段,遼東軍和新軍聯手竟然殲滅了數萬滿蒙聯軍,並且有兩萬五千個首級正在運至京師的路上,這倒是讓崇禎的怒氣消了不少,雖然己方的損失巨大,可是皇太極的損失也不小,相比之下,雖然自己這邊的損失更大一些,但是大明地大物博遠不是金國可以比擬,如果從比例上來說可能皇太極的創傷還要嚴重一些。
奏折裏孫承宗毫不吝嗇的對新軍誇讚,更是特意點出劉毅重傷了皇太極本人,鑲白旗的旗主杜度也被青弋軍重傷,在回去的路上不治身亡。這對大明來說是一個好消息,可是崇禎卻高興不起來,這輝煌的戰績又是劉毅打的,難道大明其他的軍隊就這麽不堪,關寧軍完了,天雄軍損失也不小,大部分的戰績還要依靠青弋軍才能取得,那如果大明沒有這支軍隊呢?是不是皇太極又可以從容打進京師了?崇禎的內心非常矛盾,一方麵,山東的事情讓他意識到,新軍的戰鬥力雖然強悍但是如果自己不能直接操縱他們,總是心裏不放心。但是另一方麵,他對這支軍隊和劉毅本人又愛又恨,朝廷是什麽樣子崇禎心裏也不是一點都不明白,如果要將劉毅治罪或者將新軍強行交給朝廷指揮,會不會動搖這支軍隊的根基,曆史上強悍的戚家軍也淹沒在時間的長河中,可是現在的大明沒有更多的時間重新編練隊伍,這支部隊就像救火隊一般,哪裏危急就出現在哪裏,如果有一天這支軍隊消失了,大明還有精兵可以抵擋外敵入侵嗎?
崇禎合上了奏折,閉目沉思,先把劉毅的事情放一放,孫承宗和盧象升已經在路上,應當怎麽處置孫承宗呢?周延儒在一邊躬身站著,他知道,收到了孫承宗的戰報,崇禎內心一定在盤算著怎麽處置孫承宗,自己上次提議的將孫承宗抓捕問罪看樣子崇禎是不同意的。那該怎麽辦,不過按照周延儒的想法,孫承宗最少不能繼續執掌遼東,最好是不要在官場上繼續待下去。
崇禎將奏折合上,對周延儒說道:“奏折裏麵的事情,朕已經知曉,此戰,先敗後勝,但是仍然被皇太極拿下了大小淩河,總體來說不是勝利。周愛卿去安排一下吧,等到孫承宗回來,朕要組織一次朝議,在京的五品以上官員全部參加,這是件大事,朕也想聽聽百官的意見,孫閣老年邁,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朕也不忍心將他怎麽樣,但是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敗仗就是敗仗,且等孫閣老和盧象升回來再做論斷。”
大朝議?好像從崇禎登基以來從來沒有進行過一次大朝議,上一次好像還是在天啟年間,不過那一次的大朝議是要整治左光鬥,整個朝議都被魏忠賢操控了,有沒有朝議都是一回事。不過今天聖上是怎麽了,突然想起來這麽一茬,讓五品以上的官員都參加,七嘴八舌的,還怎麽給孫承宗定罪。這一次無論如何也要將孫承宗從朝堂上拉下來。
心中這麽想,但周延儒還是小心翼翼的施禮道:“微臣遵旨。”出了養心殿,周延儒抬頭看看天空,本來還是藍天白雲晴空萬裏,現在已經隱隱的浮上了一絲陰霾之色,哦,欽天監的官員早朝時說過,今日晌午過後會有雷雨。周延儒回頭望望養心殿的大門,心裏道:“孫承宗也該回去避避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