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七十八章 遠慮
按照成康的謀劃,錦州城是必須要牢牢占住的城池。錦州鬆山可以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隻要鬆山被水師牢牢的監視住,以金兵的實力,根本不可能在海上跟新軍抗衡,所以鬆山就整個遼東前線的突破口,隻要鬆山在自己手上,隨時都可以投送兵力威脅大小淩河前線。皇太極拿明軍水師是一點辦法沒有。而錦州控製在自己手裏,最起碼寧錦防線就還存在,隻需要朝廷不斷調兵填充寧錦,不說能恢複到遼東鎮全盛的時候,但是暫時擋住金兵應該是可以的。這就出現了一個矛盾點。成康的有一個想法雖然還沒有跟劉毅說,但是成康相信以他對劉毅的了解,劉毅一定也是這麽想的。那就是青弋軍絕對不能在遼東駐紮跟金兵拚消耗。青弋軍隻是一衛之力,雖然這個衛可能比一個普通的鎮還要強大,但是目前並不是完全暴露實力的好時候,這次忤逆了聖意,加上連番的軍事行動恐怕已經走漏了不少青弋軍編製的風聲,難免朝中會有不利於自己的力量。這些人抵禦外辱不行,整自己人可是一個比一個內行。青弋軍本身就有濃濃的孫承宗,袁承煥等人的影子。這些人能放過這個好機會嗎?
況且,青弋軍是南直隸的新軍,主基地還是在南直隸,並且目前劉毅隻是一個參將,就算是這次立下大功,可是在抗命的前提下不知道朝廷最終會如何處置。如果能功過相抵那是最好。現在必須站在大義的旗下,什麽事大義,聖上就是大義,朝廷就是大義,大明就是大義。新軍保家衛國,守護百姓的理想就是這麽難以實現。他們不僅要麵對建虜這樣在明麵上的敵人,還要麵對很多躲在暗處的敵人。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所以青弋軍必須要更加壯大,要讓自己的實力更加強勁才能實現家國天下的理想。可是遼東怎麽辦?現在的局麵已經很明顯了,青弋軍分別占住了寧遠和錦州,皇太極也是無計可施,如果他敢放手一搏硬拚,恐怕自己的八旗兵也會打光了。皇太極不是傻子,金國從來不幹那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事情,可是如果青弋軍在皇太極敗退之後立刻撤退,皇太極十有八九會馬上卷土重來,那麽今天穩定住的局麵就會毀於一旦。大小淩河,青弋軍的兵力不多,已經無力去攻占了。成康料想,皇太極撤兵之後,恐怕北麵的流水堡也會放棄,而蒙古軍隊隻能走西部防線撤軍,那麽遼東就會形成信的對峙。明軍將以錦州鬆山堡,流水堡為抗金前線,以寧遠城為後盾,構築新的防禦體係,但是體係是有了,沒有強有力的軍隊來守住也是一個問題。關寧軍已經徹底被打殘了,現在整個遼東,就算是孫承宗收攏人馬,估計也就是一兩萬人,其中很多還是老弱和二線的步兵,騎兵幾乎是全部戰損,這就意味著遼東軍失去了最為重要的機動能力,而現在,朝廷又有哪支軍隊能填充進遼東軍鎮。
薊鎮?薊鎮還沒有從皇太極第一次入關的陰影中緩過神來,勉強自保可以,讓他們支援遼東鎮那是門都沒有。山海關?朱梅和徐敷奏手頭的兵力不多,何況山海關是遼東的最後一道防線,突破了山海關那就大事不妙的,所以那邊的軍隊不能動。
放眼大明內部,九邊的兵馬不能動,那都是軍事要地,頂多拚湊一些步兵前來協助,人數也不會太多,頂多也就是大同和宣府出少量的步兵而已,山東剛剛經過打亂,無力支援,唯一能指望的還就剩下北直隸了。可是盧象升的新軍本來人數就不多,區區一萬人,況且現在正在跟劉毅一起並肩作戰,傷亡還不好說,全部留在遼東的話倒是可行,但也是杯水車薪,能防住寧遠已經是最好結果。北直隸剩下的兵馬也是不堪用,調過來不是不行,可是沒有戰鬥力不行,何況朝廷不會大規模調集北直隸的兵馬,皇太極已經把他們打怕了。肯定會扣住北直隸的兵馬不放,要不然就不會有這次青弋軍分兵的事情了。
事情發展到現在有些確實是非常棘手。即便是足智多謀的成康也有些頭疼。下一步的戰略應當好好謀劃一下了。正想著,營帳外麵卻傳來了驚呼聲,成康急忙起身,掀開了大帳的門簾,向聲音傳來的方向張望過去,看來是承誌發揮作用了。
袁承誌在接受了成康的命令之後便轉身出了營帳,去到軍營的空地上,那裏,將近四千關寧軍降卒已經重新排好了隊伍。雖然他們不知道這次集結是為了什麽,不過他們還是聽取新軍長官們的命令,站在原地不動。袁承誌穿著的是典型的青弋軍製式鎧甲。外麵披著的是明光鎧一般的鱗甲,頭戴六瓣盔。腰間跨著佩刀和手銃。袁承誌雖然跟著成康學習,但是武藝方麵也沒有丟下,依然跟著軍中的教頭勤練武藝,按照他自己的說法,隻有指揮使大人和盧大人這種能文能武的人才是他的終極目標。
袁承誌登上了點將台,下麵的將士們有些不明所以,好像又是一員年輕的將軍,這是要做什麽,難道這麽年輕的將軍也要對他們訓話嗎?這新軍的規矩還真是多。袁承誌顯得有些緊張,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完成老師交代的任務,這可是件大事,不能在自己手上辦砸了。袁承誌深呼吸一口氣,麵對著將士們摘下了自己的六瓣盔。
關寧軍的將士們有些不明所以,這員小將這是要做什麽。袁承誌將頭盔抱在臂彎裏。往前走了幾步。前方的一名關寧軍小旗看著他有些青澀的臉龐,忽然腦子裏電光火石,這張臉仿佛在哪裏見過,是在哪裏?他緊緊的盯著袁承誌年輕的臉龐,越看越熟悉,周圍也發出了“咦?”這樣疑惑的聲音,小旗的頭左右扭動一下,發現很多站在他身邊的兵將都跟他是一個表情,這下他的心中篤定了,此人應當是在哪裏見過。這種情緒蔓延到更多的關寧軍將士身上,終於不知道是哪個士兵大喊了一聲:“督師!”
“督師?督師?”更多的疑問聲傳來。小旗官的腦子一個激靈,是啊,督師,這個年輕人為什麽這麽像袁督師,這眼睛,這鼻梁,這臉上的棱角,活脫脫就是一個年輕版本的袁崇煥啊。隻是,這個年輕人為什麽會跟袁督師長得這麽像。當年袁督師被押解到京師受刑。遼東軍全軍將士都是忿忿不平,這樣一個大忠臣,為什麽朝廷就非要置他於死地。不僅要對他下手,還要叫他全家連坐。關於袁崇煥的家人,在遼東軍中一直流傳著兩個說法,一個是袁崇煥的家人已經被流放海南,總之是遠離中原了。另一種更加駭人,說是他們在流放的途中被袁崇煥以前的仇家截殺,最後也是屍骨無存,就這麽從人世間消失了。不管是哪種說法,他們的結局都不好。所以將士們心中深感遺憾和惋惜。但是現在,怎麽會憑空冒出來這麽個年輕人。袁督師有個兒子叫袁承誌他們是知道的。不過他很少在軍中拋頭露麵,而且那時候還小,一個小孩子而已。後來長成為少年,也沒有直接在參軍,所以大家對袁承誌是知道其人,但是並不熟悉。可是袁督師的家人不是都已經遭遇不幸了嗎?難道說?
正在大家疑惑的時候,袁承誌開口了,“各位兄長,我尚未到弱冠之年,所以鬥膽叫諸位一聲兄長。想必大家看到我這張臉,肯定會聯想到一個人。不錯,你們的想法是對的,諸位兄長也都聽說過我的名字,我就是袁崇煥袁督師的兒子,袁!承!誌!”
“謔!”下麵傳來了一大片的驚呼,袁承誌竟然這麽痛快的承認了。且不說他的身份讓大家震驚,更讓大家吃驚的是他怎麽會在這裏,袁承誌按照道理來說應該是朝廷的欽犯啊,竟然就這麽堂而皇之的出現在大家的眼前,難道他不怕錦衣衛來抓他嗎?還有他是怎麽逃出來的?眾人臉上的表情在震驚和疑惑之間不斷轉換。
“諸位兄長,可能你們都很驚訝,怎麽會在這裏碰到我。不錯,我逃出來了,父親冤死,如果我不能將那些害死的父親的人繩之以法,給父親一個交代,我就不配做袁崇煥的兒子。父親在世時,時常教導我,人要行得正,坐得直。我銘記於心,諸位兄長捫心自問,父親在世時對大家可有任何虧欠?父親不過是希望諸位兄長能守遼東這一方平安,還大明百姓一個朗朗乾坤。諸位,投降金兵,怎能對得起九泉之下尚不能瞑目的袁督師?”袁承誌有些動情的說道,這不是他準備好的台詞,而是真實的感情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