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六十五章 反對議和上
“張大人,本汗給你的建議你考慮的怎麽樣了?”七月二十二日,孫承宗給張春率領的四萬援兵被金兵在大淩河城外全部殲滅之後,遼東再無任何力量可以抽調出來增援大淩河城了。而皇太極又將明軍全軍覆沒的消息告知了正在攻打沙河堡和大福堡一線的土謝圖等人,這些蒙古兵的幹勁更足了,因為他們知道,現在孫承宗手上一個可以機動的士兵都沒有,現在的遼東防線就是薄薄的一層,隻要打破一點,打破就是打破了,不會有任何明軍趕過來封堵。蒙古兵立刻加強了攻勢,如果說前段時間草原騎兵隻是圍繞著各個堡壘進行試探性進攻,或者隻是遠遠的放箭的話,那麽現在的攻勢就是完完全全的總攻了。在土謝圖科爾沁部領頭進攻的情況下,蒙古各部都爆發了巨大的勇氣,遼河套和遼東軍鎮的地盤深深刺激著這些草原部落。按照草原上的規矩,誰先搶占了新的地盤,那麽對這個地盤就有主導權,大家怎麽能容許土謝圖先殺進去,何況如果土謝圖的功勞最大,皇太極就會把遼河套最肥美的一塊給他,這讓大家怎麽能服氣。所以蒙古兵開始猛攻整個遼東軍鎮西線。孫承宗的壓力陡增。另一方麵,在大淩河城外的金兵大營之中,皇太極開始對張春的恐怕是第十次勸降了。
今天已經是七月三十,從張春被俘的那一天起,皇太極幾乎每天都來勸降。他知道,張春的分量在遼東軍鎮中是僅次於孫承宗的二號人物,如果能把張春收入自己的麾下,成為給自己效力的漢臣,那麽會在政治上贏得巨大的聲望。前麵也提到過,從去歲開始,皇太極對於漢民的政策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按照他的設想,遼東的漢民在父親努爾哈赤手上被殺了不少,所以他們對女真有著天然的敵視情緒,可是這麽龐大的人口數量始終是一個隱患,假如哪一天金兵在外征戰,可是國內百萬遼東漢民爆發叛亂的話,那將是不可收拾的局麵,但是反過來看,遼東這麽多漢民也是可以利用的龐大資源,女真在外征戰,漢民可以從事生產,為大金的繁榮添磚加瓦。所以現在必需要籠絡住他們,而籠絡他們的最好方法,就是讓他們有認同感,所以皇太極現在才大量的任用漢官,雖然基本都是副職,但是對於以前的大金來說就已經是了不得的進步了。而張春在遼東也是有一定威望的,他跟鮑承先等人不同,鮑承先等人是武將投降過來的,而範文程等人是一開始就加入大金的,寧完我原來也不過是低級的官員。張春可了不得,遼東軍鎮的監軍啊。如果說收服孫承宗這種德高望重的老臣是一種奢望的話,那麽張春為什麽不能爭取一下呢,如果能讓張春臣服自己的話,這在漢民當中會產生多麽良好的模範效應。
皇太極最近一直在考慮,等到這次的戰役打完了,大金可以休養生息一段時間,是不是能效仿中原來一次科舉,其實這個想法範文程早就提醒過皇太極,既然要學習漢文化,那就要方方麵麵都學到,誠然,阻力肯定是非常大的,但是千秋大計怎麽能因噎廢食。而漢文化的一個核心就是科舉製度,漢人的核心是士子,隻要籠絡住這幫士子,那麽漢民就翻不起大浪來,漢民和女真的對立本質上就是沒有認同感。總覺得漢民是低等人,女真人對漢民也有敵視的態度。可是如果開放科舉,讓漢民也有機會考試做官,那麽對這個政權就會有高度的認同感,當然就能收服人心。大家有了努力的目標就會忘記先前的不快。
皇太極認為範文程的建議非常高明,這是從人們的內心出發,從心底瓦解他們的抵抗意誌,讓他們專心的為大金服務。此次若是能收服張春,將來科舉的時候可以讓他作為主考官,那該對整個漢民階層產生多大的震動啊。皇太極對自己的想法感到甚為得意。
今天,他再次如常來到張春的營帳,對他進行勸降。張春被俘之後,皇太極並沒有為難他,反而給了他一頂獨立的帳篷,還特地安排了兩個漢民包衣奴才伺候他的起居,就算是飲食,也是專門有人給他做中原的食物。完全就是把張春當做了上賓。可是張春到現在幾乎是沒有吃飯,隻是喝一點水,他已經有絕食而死,以明大誌的想法。當日在戰場上沒能自刎而死已經是一種恥辱,現在作為監軍卻深陷敵營,對於這種自小受禮法忠義教化的人來說是不可忍受的,何況每天皇太極都會來勸降,這更讓張春感到非常屈辱。
皇太極每次來,張春都對他不理不睬,但是皇太極一點也不惱怒。在他看來,這些漢臣都有些臭脾氣,沒關係,自己有的是時間,這是戰略而不是戰術,從戰略大局出發,就算是張春天天指著自己鼻子叫罵他也能忍,張春在他眼裏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精神圖騰,隻要開了這個口子,就會有更多的明朝文臣動搖自己忠君愛國的想法,以後要是俘虜了他們,就會有樣學樣,一股腦的跟風投降。所以皇太極隻是對著張春說話,至於張春一時半會有沒有反應,那並不重要。更何況張春隻是不說話,也沒有罵他不是。
(漁夫按,要說皇太極的耐心那是真的不錯,這個戰略也是皇太極一直堅持的政治方針,隻要收服有分量的明朝文臣,那麽就會動搖明朝的統治根基,不能不說,作為一個戰略大家,皇太極的眼光非常獨到。而這一戰略終究應在了洪承疇的身上。洪承疇之前,明朝的武將有投降的,但是文臣幾乎沒有,一般都是自殺或者戰死,一些不入流的官員投降也不能代表整個文臣階級,但是洪承疇一投降那可不得了,三邊總督投降金國帶了個非常壞的頭,自他之後,文臣也開始和武將一樣大量投降。很多人不再為大明殉節,而更壞的影響恐怕連皇太極自己都沒有想到,他等於是在間接的幫助李自成,大明的很多文官在後期想了想,與其投降異族,還不如投降同族的李自成,最起碼李自成的大順國不過是改朝換代,這些官員該幹嘛還是幹嘛,可是大清入主中原那是文化的對立,這些孔孟之道的人怎麽能容忍這種千古罵名,所以李自成後來過城即下也就不足為奇了。)
“你真的想聽我的想法?”張春低聲說道。皇太極震驚的看著張春,這是這麽多天以來張春對自己說的第一句話,自己每天來勸降,其實台詞基本也是千篇一律的,無非是隻要張春投降自己,就給他封個什麽什麽官,給他什麽什麽等級的俸祿雲雲,甚至皇太極連首輔這樣的位子都開出來了,反正本來皇太極也準備仿效明朝建立內閣,像是範文程,寧完我啊都可以入內閣占據一席之地,再加上一些滿臣,這樣滿漢均攤一下,內閣就建立了,也不在乎多給張春添上一把椅子。隻要張春配合自己什麽條件都能先答應。皇太極這麽一來,可把鮑承先等人嫉妒的要死,自己幾人可是跟著皇太極打天下的老臣啊,而現在稀裏糊塗的冒出來個張春,眼看著就要騎到自己頭上了,這怎麽能叫他們不嫉妒。所以鮑承先他們是天天祈禱張春不要答應皇太極,要不然首輔的位置很有可能就是他的了,哪怕讓代善做首輔也不能讓張春當啊,那以後還有自己說話的份嗎?
聽見張春開口,皇太極有些喜不自勝,難道張春終於動搖了嗎?他立刻換上一副笑臉非常恭敬的說道:“本汗當然想聽張大人的真實想法,張大人但講無妨,本汗一定洗耳恭聽。”說完,皇太極站起身來,學著漢人禮賢下士的樣子,對張春拱手道:“還請大人不吝賜教。”
張春也是起身,“賜教不敢當,但是有幾句話不吐不快。這些天在金兵大營之中一閉眼都是死難的將士。有時候我在想,兩國這樣殺來殺去,死的還不都是兩國的黎民百姓,我有一言,不如兩國罷兵,重修秦晉之好。也好讓黎民百姓脫離苦海。”
皇太極萬萬沒想到,張春不是為了自己的什麽官位利益。而是勸皇太極和明朝講和。皇太極驚訝的看著張春,心裏想他的腦袋是不是出問題了。現在的情況明明是箭在弦上,而且金國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講和恐怕不太現實。
張春接著道:“現在金國最缺的是什麽,無非是金銀財寶,人口糧食。那為什麽不能通過和平的手段去取得,非要進行戰爭呢?如果你給我這個機會,我願意修書一封,寄回朝內,勸說大明和金國和談。難道你以為,光憑幾萬金兵就能征服整個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