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朕真不是穿越者> 九一之卷:錯料一帆超十程 第122章 位卑未敢忘憂國——陸遊(七)

九一之卷:錯料一帆超十程 第122章 位卑未敢忘憂國——陸遊(七)

  顯而易見的是,在這個階段的狄青仍然還屬於特務生涯的發展初期。他的責任心,要求他小心翼翼的面對一切自己可能遇到的情況。但這點本領只能讓他謹小慎微的作為一個馬前卒而存在。

  要想真正的成為指揮若定的特務頭子,謀略大師。他就必須從這個基礎層次當中走出去,當然在走出去之前他必須夯實這片土地,否則終究會有一天,他會為年輕時候的足夠努力自信而付出代價。

  當然像這些情況性格粗疏的劉幾就不怎麼清楚了,甚至就連已經踏上這條道路的狄青也對自己的未來非常茫然。

  其實劉幾也是茫然的,而且還茫然於自己的茫然似乎,只要繼續這種胡天胡地的生活,只要熱情澎湃的抒發自己的情感,未來的人生就可以變得豐富多彩一般,但實際上人的理想又何止於豐富自己的生活履歷而已。

  狄青好歹知道自己踏上了什麼樣的道路,但劉姐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道路在哪裡,更不要提什麼類型了。

  所以現在的他雖然一身輕鬆,但就人生成就的高度來說,他已經落後於狄青一大截兒了。

  不過,初生牛犢不怕虎上前,死在一隻還沒有長成的老虎面前,留給的泰然自若和揮灑豪情似的從容不迫,依舊讓狄青覺得這是個人物。

  可惜的是這位賢弟是個高門大閥家的衙內,要不然的話她一定會喊上李鐸一起來和這個傢伙,把酒言歡。

  當然對方是不會把自己的家世放在心上的,看看這裡的人吧。五湖四海的人到處都是,而且有些是寒門子弟,也有一些是和劉幾一樣的同類。

  他們在劉濟的勸說之下,竟然願意在這裡把酒言歡,互相之間摒棄了不同的意識觀點,只把一件事情作為要緊的共同語言,而這件事情就是如何保證皇帝的安全。

  說起來,這麼一群書生在自己這位禁軍軍官面前討論如何保衛皇帝的安全,簡直是班門弄斧,然而狄青對於它們的表態卻是很高興的,甚至他知道懷王堂對這群人的表態,也將會是非常高興的,就連皇帝的態度也不會有另外的可能。

  唯獨一件事情,他狄青是有些不敢苟同的,甚至可以說是不太願意去相信的,那就是劉幾剛才的判斷。

  雖然,隔壁那一連串的桌椅板凳組成的規模盛大的宴席上,一直有人在關注著這邊的交流和動向,雖然那些人當中有很多都和劉比較好,並且顯而易見的在期盼著他回去主持她們接下來的議題。疫情卻不得不拉住對方,又一次的向對方詢問了,之前70已經問過一次的話題。

  「張齊賢對於太後來說,真的沒有想象的那麼重要嗎?」

  「漢臣兄,我這麼說吧,這件事情根本就和張繼賢無關,皇帝與太后的癥結所在,實際上是白永安呀。」

  「你這話怎麼講,我是說我知道這件事情起自於白永安的住處,可是為什麼這件事情就要看白永安那邊的情況呢,這個事情不是已經發展到張齊賢這邊來了嗎?」

  「哈哈。你這樣想可能是因為你在皇帝身邊當差的緣故,雖然這是一件很讓人艷羨的事情,不過有時候身在廬山之中,卻往往會有雲深不知處的疑惑。漢臣兄,我借錢的話,你可能不太愛聽,但你既然問到我了,我自然是需要給你答疑解惑的。我們其實是不能被牽著鼻子走的。你想一下太后在這件事情里最害怕的是什麼?最害怕的是張齊賢站出來指正說,是他太后在幕後主事這件事情。那樣的話太后就是在有組織的進行犯罪,這可不是一件光彩的標籤,而且犯罪的目標還是皇帝陛下的近臣,這樣一來,帝后之間的矛盾將會迅速的公開。想必正一點,許多人都是看明白了的。」

  「我也看明白了,但你還是沒把我講明白,這件事情怎麼就要從白永安那裡看了?。」

  「其實這個更簡單。只是要講明白這一點,首先要弄清楚太後為什麼要指使張齊賢?」

  狄青略微琢磨了一片刻,心中其實早就已經翻過了許多答案,但他們有貿然的說出來,反而一直在觀察著劉幾的臉色,但對方那張原本熱情洋溢的臉,此時卻突然變得古井不波起來,似乎是因為心中有了確定的答案,才可以如此的從容淡定,這反而讓狄青變得更加摸不著南北。

  但就在他準備嘗試著說出自己心中想法的時候,腦海當中卻突然電閃雷鳴,一般的閃過了一個可怕的想法,忽然他睜大了自己的那雙丹鳳眼,雖然沒有兩條卧蠶眉,但炯炯有神的眼睛卻直勾勾的看著劉幾,然後他有些驚駭,莫名的問出了另外一番話。

  「是不是太后指示的,現在還沒有查清楚呢,張齊賢如今正在接受審問結果還沒出來,可是劉賢弟你怎麼現在就言辭鑿鑿的說是太后指使的。」

  「哦,那這麼說來,這件事情和太後娘娘無關了,既如此的話,那我們還在這裡擔心什麼呢?皇帝與太后之間依舊是讓人艷羨的母慈子孝啊。」

  這話純粹是在騙鬼母慈子孝的母子兩個會將兒子喜歡的女人剝奪而去,然後險些分配給自己的侄子嗎?

  呵呵,在場的人但凡不是個傻子都明白這件事究竟是為什麼。

  只是狄青有些想不明白,沒有解的這一系列反問,難道意思是說反向推敲的話,事情就應該是太后指使的嗎?

  可這件事情完全還存在著其他的可能,比如說有人在發給太后,從太后和皇帝之間的裂隙來看,但凡是個有腦子的人都不難做到這一點。

  然而劉幾並不是這個意思。

  只聽他又笑著對狄青說道:「漢臣兄,我知道話說到這裡,你依然還沒有明白。但其實你距離真相已經不遠了。沒有這件事情,太后與皇帝之間是母慈子孝,有這件事情,恐怕太后與皇帝之間仍然還需要是母慈子孝。」

  仍然還需要……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但凡是聽到劉幾這番話的人,包括但不限於狄青在內,有一個算一個的,幾乎都為之而震驚莫名。

  但只有劉幾在那裡老實人在在繼續著自己的評論。

  「白永安是誰是皇帝與太后近來一段時間關係的焦點人物,先前因為他的問題太后與皇帝明顯交惡,甚至年輕的皇帝陛下乾脆搬出了皇宮,到玉津園裡去藏住了。為此,坊間和朝廷當中的許多人都在猜測,太后與皇帝之間的關係早就已經惡化了。甚至太后在這件事情上還頗屬非遺,畢竟在後來的比試當中,白永安可是毫無疑問的勝出了。」

  說道這段,如今在北京城裡已經人盡皆知,而且就連三歲小孩都耳熟能詳的段子,在場的許多人都變得激動和興奮起來,於是有人立刻接過話頭也不管在場的狄青等人一臉不悅,就在那裡自顧自地推測道。

  「嗯,所以太后懷恨在心,暗中派人燒了白永安的宅子,因為他痛恨白永安的學問之高升,讓她在臣子門面前丟了臉。」

  劉幾想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因此他繼續說道。

  「也就是說太后和皇帝之間的惡劣關係,遲早就已經是人盡皆知的秘密了。現在大家都等著的就是張齊賢揭開這個已經化膿的膿包。一旦得到確切的消息那些忠於趙宋宗室的朝廷眾臣,一定會在第一時間反戈一擊。於是朝堂會立刻陷入水深火熱之中,顯然不是某些老臣們願意看到的場景。」

  狄青點了點頭說道:「年邁的老臣們確實更希望以和為貴。」

  「沒錯,他們巴不得,只是退休之後兒子能夠憑藉自己的關係,在朝堂當中謀取到一個好的位置,以便於延續家庭的富貴。而如果朝廷當中在這個時候發生動.亂的話,他們的半生積累,尤其是那些人脈,就有可能出現很大的變故,這不但是子孫後代們的巨大損失,也意味著風雨飄搖的朝廷將會給他們的子孫後代帶去更多的生存危機。這樣一來,老麥的臣子們當然不願意看到朝廷當中出現激烈的鬥爭。」

  這樣的話語也就劉幾這樣的衙內可以說出來,其他人就只當聽了一陣西北風從耳邊呼嘯而過。

  但是狄青卻覺得這陣西北風刮的耳朵有些難受,因為他已經緩過勁來從剛才的那段話聯繫到了之前劉幾的態度和觀點。

  他突然明白了對方那句「仍然還需要」指的是什麼。

  這其實是早就應該想明白的事情。

  母慈子孝的以和為貴是穩定朝局的重要手段,朝廷當中有老臣不願意看到過分激烈的鬥爭,這就意味著有人會在這其中和稀泥。

  然而更加需要引起他們重視的,其實並不是這群處於中立立場,希望通過獲悉你的手段來維護自身利益的傢伙。在一場激烈的鬥爭當中,你死我活是必然的結局,因此,即便是明確了立場的那些人,只要是沒有絕對的把握能夠取勝的,他們同樣會建議自己的主子不要貿然地向對方出手,否則的話身為走卒的他們,且不論能夠見到最終勝利的曙光,就連明天的朝陽也不見得能夠順利見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