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娘子大義 決意行刺
第二百七十三章娘子大義決意行刺
朱佑儉很明白,去應天之前,徐州的事情,必須要處理幹淨。
聽了朱佑儉的話,釋衍雖然仍然麵無表情,可是心裏也有一些緊張。要知道,這四鎮若是有異心,那後果可是不堪設想。
朱佑儉又說道:“哦,這個四鎮之事,稍後再說吧,還是先說高傑的事情。李公子,朕有個對付高傑的辦法,需要夫人幫忙,可是又有些……”
聽皇帝提到了紅娘子,語氣中又是欲言又止,想必是裏麵有什麽難言之隱。不過,即便是朱佑儉不說,李岩也能聽出了八九分。
正當他一邊聽朱佑儉的話,一邊思想鬥爭的時候。一旁的紅娘子,唰地一下,站了起來,一抱拳,頗為有氣度地說道。
“陛下請不要客氣!我夫妻一直感念陛下的厚恩,心中也有報答陛下恩情的想法。陛下,但凡是用得到我們夫妻的地方,您盡管吩咐就是了,我夫妻二人定然是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聽紅娘子這麽說,朱佑儉頗受感動。
既然話到此處,朱佑儉也就沒什麽顧慮,直接說道:“好!那朕就直說了,朕想請夫人將那高傑暗殺掉。”
“暗殺?”
李岩皺著眉,小聲地嘟囔了一聲,口氣中盡是驚訝。他沒想到,這位一向標忠義勇武的皇帝,居然也會幹這樣的事情。
朱佑儉笑著道:“李公子,怎麽,有何不妥嗎?”
李岩道:“陛下如此行事,岩到是沒有覺得有什麽不妥。隻是,若是讓天下人知道,皇帝居然暗殺自己的大臣,如此,是否就有些……”
“陛下,”李岩若有所思地又說道,“何不直接公布高傑罪狀,讓錦衣衛拿了他治罪。陛下在此,再調其他三鎮的守軍,相信定然沒有人敢造次,這徐州城,也不會有什麽異動的。”
朱佑儉點點頭,他明白李岩所想,於是,便給李岩解釋道。
“李公子,你可能是有所不知。此高傑一向是劫掠地方,為禍百姓,一日不除,百姓便一日沒有安生日子過。這一點,朕想,你是認同的對吧?”
李岩聽了,也是點了點頭,高傑為人,他也聽說過。看他點頭,朱佑儉繼續引導他的思路,說道。
“可這高傑又是這江北四鎮之一,手下兵士有好幾萬,倘若直接公布其罪惡,雖然他手下之人沒有敢造反,可是,其他三鎮的人會怎麽想?別忘了,這四鎮之中,除了黃得功外,其他三鎮士卒的品行,都差不多。”
聽朱佑儉怎麽說,李岩好像明白了,點點頭,說道:“陛下的意思,難道是要用移花接木之術?”
朱佑儉讚道:“哈哈,李公子不僅懂陽謀,對著詭詐陰謀,也是在行啊!”
皇帝的一句話,聽到高傑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該生氣。
朱佑儉則是繼續說道:“是這樣的,朕的計劃是,讓你的夫人以服侍的身份,近到高傑的身邊,然後在伺機將其暗殺。同時,朕會準備也會幾具屍體,想辦法,讓眾人認為,這些人是李自成的部下。”
“陛下,”李岩道:“您的意思,是將暗殺高傑的罪名轉嫁李自成?”
“正是!剛才,在你沒來之前,朕和釋衍大師商量過。這李自成與高傑有私仇,且李自成就在滁州一帶,如此一來,合情合理,沒有人會懷疑到朕這裏。”
李岩有些疑惑地說:“陛下,那要是有人想,早不刺殺,晚不刺殺,偏偏是皇帝來了,李自成才安排人來行刺高傑,這是不是讓人覺得……”
說到這裏,李岩登時恍然大悟,讚道:“哎呀!我懂了,先是陛下這邊喊有人行刺,然後特意製造混亂,待高傑的部隊去幫助陛下搜索刺客之時,再下手。”
“事後,就說刺客兵分兩路,如此,的確是沒有人會懷疑陛下了!妙計!妙計!陛下這一手賊喊捉賊,真是妙啊!”
剛才朱佑儉剛調笑了一把李岩,李岩馬上便回敬之。朱佑儉心道,看來這個李岩還是並沒有真的,把自己當成主公。
不過,聽他的話外音,他似乎已經同意了讓紅娘子假扮姬妾,去行刺高傑。而且,朱佑儉提到嫁禍李自成,這李岩似乎也沒表現出,為李自成抱不平的意思。
朱佑儉問道:“這麽說,李公子,你同意讓夫人涉險了?”
李岩看了一眼紅娘子,隻聽紅娘子道:“夫君莫要擔心,為陛下,為天下,我願意涉險。況且,夫君,我的功夫,你還不知道嗎?”
朱佑儉聽了紅娘子的話,噗嗤笑出了聲。而李岩也有些無奈地笑了笑,看著他這個武功高強,且如漢子一般的娘子。
“回陛下,”李岩道:“臣願為陛下分憂!”
朱佑儉笑道:“好!辦成此事,陛下當重重有賞。嗯,你們準備一下,行動就在這幾日。你們兩個先下去吧,朕還有事。”
兩人行禮告退之後,朱佑儉再次召開了軍機會議。
此次會議,不僅召集了軍機大臣,還將閻應元,朱大典,金聲,陳明遇、馮厚敦,這幾位軍機章京也一同叫了來。
一會的功夫,所有人便到齊了。一時間,船艙顯得有些擁擠。不過,朱佑儉並不覺得人多,相反,他覺得,這忠義之士,當越多越好。
“諸位,”朱佑儉首先開口道:“今日,這徐州的總兵高傑如此無禮,朕準備用奇謀處置,在這裏提前告知各位,等進到了徐州,諸位一定要裝作什麽事情都不知道,懂麽?”
眾人聽了,心中雖有疑惑,不過,也是紛紛點頭,表示將會按照皇帝的要求去辦。既然陛下沒有明說,那自然是還沒到時候,大家相信陛下會有安排。
朱佑儉繼續道:“不僅是徐州,這江北四鎮另外三鎮,也要治理一下。”
聽到皇帝這麽說,錢謙益說道:“陛下說的對!這江北四鎮乃是應天,以至東南五省的門戶,這看門之人,絕不可不聽朝廷的節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