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天下張網 良玉需防
第一百六十章情竇初開南遷行船
“阿九!胡說什麽!那個施琅,一臉頑惡,看著就不像好人。”
“我看未必,吳彤姐,你難道沒聽過,粗柳簸箕細柳鬥,世上誰嫌男人醜。”
“好呀!阿九,你把施琅比作豬八戒,把我比作什麽?”
“啊哈哈,吳彤姐別打,哈哈,就是開個玩笑。我看這個施琅人憨厚,就是嘴巴厲害了一些,吳彤姐,你可招他為婿呀。”
“我才不呢!這個家夥,哼,我可不喜歡。就在茶館了,那個家夥居然說我無用?”
“他什麽時候說你無用了。”
“哼,他沒有直說而已,總之,這個家夥,我看他就不爽!”
“哎,我看,你們一定是有誤會。”
“沒有誤會!阿九,你被亂點鴛鴦譜,那個家夥我不喜歡。你要是真想成全我,就把袁承誌讓給我吧。”
“不行!”
“哈哈哈!憨阿九,袁承誌我也不稀罕,就留給你吧。”
“你這個吳彤小蹄子,哈哈,明天我就和父皇說,說你喜歡那施琅,到時候賜婚,你不嫁都不行。”
“阿九,我是認真和你說,你要是這麽做,我就跳了這金水河。”
“別別別,哈哈,好姐姐,我就是開個玩笑,好了,走吧,今天,你還在宮裏睡吧,陪著我。”
“好吧,不過,你可早點睡,明天還要去找湯若望大人呢。”
“好的,我知道了。”
夕陽中,金水池中,兩道美麗的倩影,與隨風輕搖的柳枝,曼妙著,呈現於水中。此時的水池,還有幾對鴛鴦,在水中遊來遊去。
第二天一招,董秉忠的請調浣衣局的奏折,便遞到朱佑儉的桌子上。
這個九門提督內監的官職,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如今董秉忠提出要調到浣衣局,讓朱佑儉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麽。
要知道這二十四監之中,屬這個浣衣局的地位最為底下,甚至這個部門都不再皇宮之內。肥差不要,去當苦力。這是不是傻子?算了這種傻X由他去吧,就不要留在朝廷裏丟人現眼了。
於是,也不問這個董秉忠怎麽回事,朱佑儉還是大筆一揮,批了。然後,又讓王承恩在擇勤懇練達之人頂替此職。當然,在沒有合適的人選之前,陸炫派出錦衣衛,代行九門提督之職責。
又過了幾天,大明的順天府,也就是北京,皇帝帶著滿朝文武,由朝陽門的南新倉處坐船,沿著通惠河,到達了通州。
為了此次的南遷,朱佑儉還特意,把於保從大同叫了來。朱佑儉想的是,多一個人,就多一條思路。這於保,就是召喚出來的於謙,不僅忠誠,勇氣也是超凡,但更重要的是,於保有著過人的智慧和政治頭腦。
至於大同,城高池身,還有火炮,加上有猛將周遇祥鎮守,北京的關壽作為支援,宣大一線,可保無虞。
朱佑儉到了通州之後,又在通州的東關處,換乘一艘形體巨大的龍船,一路向南,沿京杭大運河,目的地——杭州。
朱佑儉為了盡快到達應天,也就是南京,沒有走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一線而是直接走南線的水路,從通州,到海河,過山東,一路南下直到淮水。
當然,這一路可不能都不下船的。
到了天津衛,朱佑儉就下船視察了一番。
看到天津衛還是急需建設,便就地召開現場工作會,與釋衍和尚及幾位軍機大臣商議天津衛的規劃。
朱佑儉心裏還有一個比較極端的想法,那就是在天津衛設立鹽道衙門,將管理鹽稅的衙門北移,徹底斷了江南那些吃鹽稅的老爺們的財路,這可是朝廷與江南鹽商們魚死網破的計劃。
這個想法,朱佑儉之和釋衍和尚說了一下,釋衍和尚認為此議可行。對於鹽課一門,朝廷占有主動權。不過,到時候,皇上可是要守到極大的壓力。
而聽到壓力二字,朱佑儉微微一笑,這生死都經曆過,還怕什麽?
在朱佑儉的心中,崇禎可不是被後金、被李自成害死的,而是被那些為了自己利益,而犧牲國家利益的官員、富商,還有藩王害死的。他們要是活的舒服了,那朕與百姓可就要遭殃了。
所以,收拾他們,這讓朱佑儉的心中,產生了一種複仇的快感。
船隊行到滄州,朱佑儉也參觀了此處的鐵器生產情況。朱佑儉發現,這裏打鐵的量非常巨大,但是還是比較粗,可以說隻有粗鐵,沒有精鋼。
看來,這冶煉技術還有待提高。
龍船過了河北,到了山東之後,從應天上來,勸朱佑儉不要南遷的奏折,如雪片一樣飛了過來。可以說,在應天供職的大臣,所有人,都在勸諫朱佑儉不要南下。
他們沒有想到,一直幹打雷不下雨的南遷,居然如此突然地就開始了。
看了幾份奏章之後,朱佑儉覺得實在是無聊,沒什麽新意。便找來了楊廷鑒,讓他以軍機章京的身份,處理這些文件。
同時,也把這些奏折給南陽王朱聿鍵來閱覽。其目的就是讓朱聿鍵心中有數,這應天的官員,對於這遷都是有多麽反對。就差來一個死諫、兵諫了。
“陛下,”朱聿鍵看了一些奏折,搖著頭,苦笑了一聲道,“這些家夥,可著實……”
朱聿鍵一邊說,一邊皺起了眉毛。
“著實什麽,南陽王,沒關係的,有什麽就說吧。”
現在的朱佑儉,隻要是在朝堂之上,都是釋衍和尚和王大伴跟著。一個和尚,一個太監伴隨左右。這讓朱佑儉時常會有一種錯覺,好像自己正在演一部小時候經常看的,也是自己曆史入門的某部清朝電視劇。
朱聿鍵道:“陛下,我想說的是,這些人的話,真可謂是冠冕堂皇,義正言辭呀。”
朱佑儉笑著說:“哈哈,是呀,要不是朕借著南下繳賊的借口,他們的措辭,會更加激烈。”
一旁,釋衍和尚也拿起了一本奏折,一邊看,一邊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