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中外結合(求月票!!!)
跟著妹子來到樓上。
樓上這位就更厲害了。
中西結合。
「這位也是國畫大師么?」
「是的,這是新大師的作品,新大師是本世紀以來,少有的學貫中西的大家,曾經一幅畫賣出過三百萬的天價。」
可不是本世紀么。
現在才2021年,這個世紀才過了五分之一,大師倒是多了起來。
姜然點了點頭,看了一眼手機上的國風評級。
嗯,很好,只有簡單的F級。
不過好歹也是兩位大師的畫展,那不得評個A以上,乃至於說,跟昆博一個等級?
又是逛了一圈,姜然笑著問道,「這幅畫您能給介紹一下么。」
這是一個麒麟瑞獸,仔細的看,是一張張細小的殘片拼成的,不是畫作?
「這是根據一些燒毀的殘片拼湊的國畫,在國畫裡面有個分支,叫做錦灰堆,也叫八破圖,意在表現出書房一角的雜亂無章,但有美的內涵的東西。」
「古人拼湊出來的大多是沒有固定形狀的,就只是雜亂無章的擺放和繪畫,但,在我們這裡,根據西方的波普風格去解構,然後重新的拼貼,形成一種新的畫作,這就是新大師的國畫理念。」
女子說了很多。
姜然倒是明白了一點。
古人的錦灰堆,要是體現書房一角的話,就是雜亂的書籍,堆放在一起,然後從上往下看,把看到的畫面,原封不動的,畫在二維的圖片上。
但是,這好歹是畫的畫作把,你這個我就看不懂了,你自己不畫,然後拼貼?
藝術就是派大星?
至於西方的波普風格,姜然不懂,拿出手機,光明正大的查了一下。
不懂就問度娘。
度娘告訴他。
這是一種後現代主義的風格,是一種結合的藝術,把複雜的東西解構,拼貼起來,形成一幅新的畫作。
解構主義也是西方的一大特色,把所有的東西都分解,然後凸顯出來一種新的理念。
比如說簡愛這本書,單單從女主的線看,倒是只是一個曲折的愛情故事。
然後,當你去進行解構。
從西方那個時期的女子權利運動去看的話,你會發現,女主的人生,都隨著那個時代去走的,屬於時代的狂瀾之中的一個小的縮影。
波普藝術的組成成分包括但不限於城市的廢料,一些精緻的塗鴉。
拼貼嘛,說白了,就是將完全不同的兩個東西,放到一起,然後形成一種新的東西。
國潮。
也很有創意和特色。
不得不說,波普藝術在上個世紀的西方國家,確實是產生著巨大的影響。
解構拼貼這種藝術,想想也能夠形成一種讓人追捧的潮流。
如果是在西方國家的話,可以想象。
把一些符合現代化潮流的東西,比如說高跟鞋,報紙,可樂,等一些東西的圖片放入結構拼貼的潮流當中去,也絕對能夠產生一種新的化學反應。
別的不說,近代以來,姜然確實是看到過好多的服裝設計,是拼貼而成的。
一半是普通的襯衫,另一半,是牛仔衫。
兩者從中間部分解構,拼貼成新的兩件衣服,這樣帶給人的感官就會不同了。
嗯,是個很有想法的畫家。
從錦灰堆開始,到現代的波普藝術,兩者加起來,絕對是一種新的思維模式。
不過,這些作為服裝設計,或者是雜誌封面來講更好一些。
至於搬弄到國畫上面,風格還是沒有那麼契合的。
因為全是拼貼的東西,畫家可以不動一筆一墨,用破損,或是燒剩下的畫作製片來重新的拼貼成新的畫作。
這樣看起來還是有點感覺的。
整體看來,小眾了點,也難登大雅之堂,如果真的畫錦灰堆的話,姜然還敬你是條漢子。
為什麼要學習西方的東西?
不能說是西方的東西不好,而是,本身國家已經有了那麼優秀的文化了,就沒有必要去對西方的那些東西去進行學習和分析。
這樣會形成文化落差,這是改不回來的。
前世就有個最鮮明的例子。
曾鞏。
宋代的文學大家,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文章寫得端正有哲理,同時代的古文家莫不推崇備至。
別的不說,蘇軾的伯父逝世,邀請曾鞏去作墓志銘。
這是很大的肯定了。
歐陽修,王安石,蘇轍等大家,也都是讚不絕口。
元明清三個朝代,甚至把曾鞏捧上了神壇,認為這是個理學大家,對於程朱理學的誕生,產生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地位與朱子等同。
雖然沒有那麼誇張,但曾鞏的文章寫得確實是一般人臨摹不來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實至名歸。
古文的巔峰人物。
但,就是這麼一個人物。
在現代卻是聲名不顯,甚至,教科書中,沒有一篇曾鞏的作品。
要知道,哪怕是三蘇中的其他兩位,在教科書中也是登上過篇幅的。
更別提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等人了。
很反常的事,至於為什麼聲名不顯。
只因為一次現代的革新,把孔子甚至都拉下了神壇,曾鞏作為古文大家,也隨著轟轟烈烈的革新,被抹去了。
革新傳來了西方的先進思想,卻也磨滅了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
淺嘗輒止的借鑒,倒是還行。
現在這個,倒是弄得有些不倫不類。
畫作就算賣到三百萬,三千萬又如何,姜然依舊是看不上的。
而且姜然也對這個數字存疑。
別的不說,活著的畫家,能賣到三百萬?
而且,這種明顯是抽象的畫作,對於有著傳統審美的國人來說,根本不值得花這個錢去購買,對於外國人,則是沒必要。
只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能是真正的對上口味也說不定。
兩位的畫作,一個是發揚了國畫中的冰雪畫作,另一個,則是將西方的藝術風格吸納進來。
姜然並不反對這樣去做,只是覺得,稱之為大師有些言過其實了。
大師兩個字,倒不是那麼重要,不過,至少也在一個領域要集大成者。
「這幅畫是……」姜然看著最後的一幅畫,眉梢一挑,問道。
「這是新老師在街上,找了三百餘人去畫他的畫像,然後,重新的模仿路人的筆跡,去進行二次繪畫。」妹子介紹著。
姜然這才微微點了點頭。
這個看著就順眼多了。
不是什麼標榜國畫,只是街頭藝術。
甚至於來看這位新老師的其他畫作,也就是街頭藝術而已,更適合出現在NewYork的街頭。
上面是一個個畫的形象各異的小人的臉部畫像,畫的,只能說是看了三百張圖,都不一定對這位新老師有個什麼印象。
不過,看著這種感覺確實是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