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逆流1982> 第1819章 放低姿態

第1819章 放低姿態

  “什麽?”段雲以為自己聽錯了,連忙問道:“您是說願意讓我們集團入股你們賽格?”


  段雲實在有些不敢相信,賽格集團作為電子工業部下屬的一家重點集團企業,居然會尋求外部的入股,這放在過去絕對是一件轟動性的事件。


  一直以來,天音集團和賽格集團在深圳都處於一個非常激烈的競爭狀態,雖然這些年兩家也有合作,但總的出來,競爭是遠遠大於合作的,而且賽格集團一直以來都是深圳國營企業的龍頭,雖然這幾年的銷量和年利潤都遠不如天音集團,但規模和影響力卻一點也不遜色於天音集團。


  尤其是馬福元至今還擔任深圳電子商會的會長,同時也是深港電子協進委員會的主席,這也叫賽格集團在整個深圳電子行業中,占據了非常大的話語權,從軟實力上來說,目前的賽格集團甚至還要強於天音集團,盡管目前他們集團麵臨很大的危機,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大型國企的優勢始終還在。


  而且從多年來和國企打交道的印象來看,國企始終保持一個高高在上的姿態,甚至在早些年的時候,民營企業在國企眼中,完全就是不入流的企業,那個時候國企領導很少正眼去看私營企業,哪怕是現如今,很多國企麵對私營企業的時候,依然是一種俯視的姿態。


  這其實是計劃經濟時代國企為大的思維在作祟,雖然這兩年天音集團的強勢崛起,確實讓很多國企領導麵對段雲的時候,放低了一些姿態,但從內心來講,他們自認為國企才是“正規軍”,民營企業就是個“遊擊隊”,段雲也隻不過隻稍微成了氣候的“遊擊隊”而已。


  所以當段雲聽到王殿甫提出天音集團可以入股賽格集團的時候,段雲的第1個反應就是不可能,因為這其中涉及到幾方麵的問題。


  首先就是如果想要外資入股,那麽賽格集團就要對他們集團公司進行股份化改革,雖然這些年已經出現了很多國企股份化改革的先例,比如之前的沈陽金杯汽車,為了解決資金和技術問題,就進行了股份化改革,也正是因為如此,段雲才有機會汽車行業的整車生產銷售。


  不過沈陽金杯和賽格集團有一些本質上的不同,沈陽金杯在進行股份製改革之前,說白了就是一個大一點的作坊,最優質的海獅麵包車項目,其實也就是走私日本汽車然後換殼組裝的,附屬企業全是小作坊,說白了就是沈陽市政府想空手套白狼,利用外資把這個企業盤活。


  但是賽格集團不一樣,雖然這些年賽格集團出現虧損,但是優良資產還是有很多的,尤其是華強北的賽格大廈,另外還有最早馬福元建立起來的三機配套企業,這些都是規模和實力非常不錯的企業,而且集團內還有大量庫存的商品,完全可以再撐個幾年沒問題。


  而另外一方麵,就是賽格集團一旦尋求天音集團的入股,實際上就已經承認了他們在和天音集團的競爭中徹底的失敗,同時也意味著天音集團做完了深圳第一大電子企業的地位,完成了對深圳電子企業的“大一統”。


  這對於很多賽格的高管和領導來說,不能不說是一種恥辱,而且對於這些國企的領導,有時候把麵子看的是很重的,如何解決管理層的內部問題,對於王殿甫來說,也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


  “到目前為止,我們賽格集團的下屬國營企業已經達到了127家,這也導致集團管理機構臃腫,很多具體管理細節不能做到麵麵俱到,所以我的打算是先精簡機構,然後策劃一部分的下屬企業進行股份製改革,然後分拆上市。”王殿甫頓了頓,接著說道:“現在國內的電子市場不比往年,競爭是越來越激烈,上海和北京很多國營電子企業都進行了改革,並進行了重組和分工,他們大量引進國外的先進設備和技術,對整個產業進行了升級……我一直認為咱們深圳的企業也應該團結起來,利用本地產業鏈的優勢,相互合作,明確分工,避免惡性競爭造成嚴重的內耗,這也是咱們深圳企業立足國內,乃至進軍國際的最高效的方式。”


  “王總說的對!”段雲聞言眼前一亮,連忙說道:“我和您的想法一樣,咱們深圳電子產業的優勢在於供應鏈,深圳毗鄰香港,能夠很容易的獲得廉價的各種電子零部件,另外咱們深圳本地很多優秀的零部件企業,在物流和出口方麵相比於其他城市,有更大的優勢,如果他們能夠抱成一團,那麽將來至少在國內競爭方麵,是有足夠底氣迎接各方麵的競爭和挑戰的!”


  段雲顯然是非常讚同王殿甫的說法的,事實上,這幾年來雖然天音集團發展迅猛,但還是深切感受到了國內競爭的壓力是越來越大。


  尤其是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在中國內地投資辦廠,各地方政府相應扶持,政府的不斷出台和完善,國產電子商品價格優勢越來越小,質量上又和合資產品差距巨大,這也使得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麵臨極大的生存壓力。


  而且相比於80年代的中外合資企業,那個時候的合資企業引進的技術和設備都是極其落後的,至少比國際落後2~3代,在國內的競爭力還並不算強,基本就是發達國家的一個淘汰設備技術的傾銷地。


  但是現在來內地投資的外資企業帶來的技術是越來越先進,很多都隻比國際先進水平落後一代乃至幾年的水平,也從另外一個方麵體現出國際跨國企業對中國市場越來越重視,以不單單把中國當成是一個淘汰技術設備的傾銷地。


  事實上,賽格集團他最早成立的三機配套體係,就是在與合資企業在競爭中潰敗的,當企業戰略跟不上時代發展,走上沒落也是必然的結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