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節 可願皈依否
如來以慧眼觀之,忽然心中一震,隱約望見一條攀援之路,如神龍見首不見尾,消失在意識之外。得天帝指點,如來執拿一部涅槃法則,登臨上境,卻不知該如何修持,之前所有經驗都不堪借鑒,正徘徊摸索之際,得天帝相邀,赴蟠桃盛會,親眼目睹法則之線編織因緣,張開一座佛國,如醍醐灌頂,頓時明白過來。
涅槃佛國遺世獨立,落於光陰長河之外,每一刻都是舊的,每一刻又都是新的,北冥一時不察陷落其中,天帝推動涅槃之力,將其從深淵現世剝離,因緣之線漸次斷去,北冥雖覺不妥,卻又不知危機從何而來,只得鼓盪血氣,推動神域滾滾壓上。
涅槃佛國種種,由虛轉實,歷盡滄桑,在佛光掩映下肅穆莊嚴,任憑血氣沖刷,巋然不動。一種異樣的錯覺湧上心頭,恍惚之間,北冥覺得自己像陷入蛛網的飛蟲,拚命掙扎,卻越纏越緊,冥冥之中有四雙眼眸望著自己,無喜無怒,無威無懼,命運如大山壓頂,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他並不知曉四雙眼眸意味著什麼,但這一刻,北冥毛骨悚然,毫不猶豫逆轉血氣,神域不再擴張,轉而向內塌陷,收攏至身前三尺之地,血符明滅閃動,升騰如火,他對血氣法則的種種體悟,盡數呈現於眼前。北冥毫無保留全力施為,涅槃佛國頓如雪獅子向火,殿宇經閣轟然坍塌,再度化作一片廢墟。
然而菩提古樹與娑羅雙樹枝斷葉墜,卻始終巋然不倒。
法則之爭如短兵相接,強弱之勢一旦判明,無有翻盤的機會,北冥道行何等深厚,單憑契染之力,擋不住血氣神域的侵蝕,然而涅槃佛國無所不在,貫通過去未來,天帝得以插手過去之爭,以涅槃之力壓制北冥,不令其脫身。
未來之時,三界之地,天庭之上,天帝指了指他,向如來說道:「此子名為『北冥』,乃深淵主宰之一,執拿一部血
氣法則,未來更覓得大機緣,魚躍龍門,堪與深淵意志相抗衡,迦耶無路可退,終將目光投向三界,先後二度來襲,無功而返。凡事可一而再,不可再而三,揚湯止沸,莫如釜底抽薪,北冥既然陷落佛國,有勞佛陀出手,將其打滅。」
如來初入上境,修持時日尚短,斷不及北冥神通廣大,然而天帝此舉當有深意,他略加思索,低低念一聲佛號,催動法則之力,眉心肉珠放出五色毫光,抬起右掌,五指纖長,指間生膜,筋骨隱而不現,掌心印有一「卍」字,朝涅槃佛國內徐徐按落。
法則之力宣洩而出,毫無阻礙,徑直落於過去之時,北冥正推動血氣神域侵蝕佛國,忽然一道佛光從天而降,端端正正落於頭頂,沒有任何先兆,打了個一個措手不及。血氣神域層層消融,北冥心神微分,被迫鼓盪血氣,將佛光一一化解,於己身防護稍有疏忽,露出一絲本不該有的破綻。
如來出手的剎那,過去未來種種映入天帝眼眸,他持定彌羅鎮神璽,慧根不亂,從恆河沙數的光影中找到一瞬,隨之一指點出,涅槃佛國驟然靜止,唯有菩提古樹與娑羅雙樹枝葉婆娑,沙沙作響。佛光如流水,浸漬每一寸佛國,祇樹給孤獨園浮出虛空,大雄寶殿巍然不動,門戶中開,一尊大佛結趺跏坐,面如滿月,肅穆莊嚴,啟眸看了北冥一眼,慈悲面龐頓作金剛怒目狀,嘴唇微微蠕動,捏定法印,念出「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掌心托起一道純青色的焚天之火,朝他輕輕一送。
時光彷彿停滯於一瞬,北冥心如明鏡,身軀卻不得稍動,無從迴避,只能眼睜睜看著焚天之火尋隙而入,落於己身,體內血氣驟然沸騰,盡被焚天之火點燃。北冥心頭猛一沉,大叫一聲,時光再度向前流馳,他顧不得提防契染趁虛而入,全力催動血氣法則,試圖撲滅焚天之火。
一切掙扎都是徒勞,焚天之火由
內而外,灼燒臟腑筋骨血肉,血氣法則不得加諸己身,深淵之軀漸次毀壞,北冥猛地抬起頭,雙眸淌下兩行血淚,直愣愣盯著契染,厲聲道:「是誰在暗中助你?是誰在撥弄手段?是誰?是誰?給我出來!」
但這一切都是徒勞的哀鳴,焚天之火燒過每一寸身軀,將血氣焚燒殆盡,北冥體內生機一落千丈,視野模糊,氣喘吁吁,死亡從未如此逼近,近到一伸手就能捫及。血氣蕩然無存,神域淪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涅槃法則的壓迫下急劇萎縮,潰散於無形,北冥雙膝一軟跪倒在佛國中,天旋地轉,魂不守舍,下一刻已被挪入大雄寶殿,拜伏在大佛座下。
北冥渾身酸軟無力,掙扎著昂首直視,那大佛面目模糊不清,他用力眨了眨眼,覺得似有幾分面熟。涅槃之力浩浩湯湯,焚天之火摧枯拉朽,他原以為敗在深淵開天闢地之初,分化諸般法則的神佛始祖之手,但內心深處卻有一個聲音斷然否認,深淵始祖業已隕落,永世不得超生,擊敗他的另有其人……蒙蔽雙眼的鱗片翕然落下,他終於認出眼前大佛的真面目,竟與深淵之底那場大戰中的魏十七重合在了一起!
遠在三界,界壁隔絕,猶能插手深淵,將他玩弄於股掌之間,此人才剛離去不久,為何神通廣大乃至於斯?北冥百思不得其解。正當他絕望,彷徨,無助,不甘,那大佛垂下目光,口吐箴言,直落北冥心田:「汝,可願皈依否?」
北冥聞言微微一怔,旋即福至心靈,一身血氣盡毀,深淵之軀已被焚天之火燒得千瘡百孔,降服才有一線生機。這是個艱難的抉擇,身為深淵最早得道的三皇之一,向出身三界的外人低下驕傲的頭顱,這是何等的屈辱與痛苦,然而他當真甘心就此隕落,隕落於此?
「汝,可願皈依否?」這一問如洪鐘大呂,在神魂深處久久回蕩,反覆拷問著他的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