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輕小說の>借天改明> 第一百五十章 各方涌動

第一百五十章 各方涌動

  ()再說鍾進衛和徐光啟快馬趕回陶瓷廠,遠遠望見新式窯的煙囪在冒著煙,水泥應該是還在燒制中。 

  兩人到達陶瓷廠門口的時候,鍾進衛發現老相識在門口等著自己。 

  顧百川和王鵬一早就來陶瓷廠,撲了個空,他倆就在門房這等著鍾進衛。鍾進衛一行騎馬動靜大,守衛看到后首先報告給他倆,顧百川和王鵬就連忙到門口迎接鍾進衛。 

  當鍾進衛騎馬走到近前的時候,顧百川和王鵬連忙向前單膝拜見。 

  鍾進衛熟練地翻身下馬,扶起顧百川和王鵬說道:「大功臣啊,我都不知道如何感謝了。先是捨命護我,現在又幫我報仇。這,這.……」 

  鍾進衛口拙,一下不知道如何說是好了。顧百川和王鵬連忙說道:「中興伯太客氣了,都是屬下本份,盡職而已。」 

  鍾進衛看著他倆,用力握了握他們肩膀,一切盡在不言中。他馬上又想起顧百川的傷勢,關切地問道:「你的傷怎麼樣了?」 

  顧百川笑笑,動動手臂示意了下,然後回道:「只要不用力過猛,就如同平常一樣,沒事。」 

  「好,那就好。」鍾進衛聽了很是高興,忽然想起,顧百川的傷勢好得差不多了,那自己大舅子的傷勢,是不是也差不多要好了。 

  「中興伯,我倆這次有功,廠公特命我倆過來,統領中興伯的護衛,以防不測。」顧百川向鍾進衛說明來意。 

  這其實是崇禎皇帝的意思,畢竟讓東廠增加人力去保護勛貴,光王承恩是做不了主的。 

  鍾進衛禮貌的道了謝,然後帶領他們進去陶瓷廠。 

  徐光啟始終在一邊不聲不響地注視著,心裡想著,東廠派人保護,卻又可以當作是監視。中興伯卻一點不介意,絲毫不推託,真是胸懷坦蕩真君子。想到這裡,他對中興伯的認識又深了一層。 

  鍾進衛和徐光啟熟門熟路地轉到新式爐這裡,發現所有工匠都聚集在新式窯的廣場上,簇擁著安貴義,等待著燒制結果。 

  他們發現鍾進衛過來,撇下安貴義,紛紛過來見禮,個個笑容滿面。 

  吳勝大高興地對鍾進衛道:「中興伯,新式窯的溫度果然比以前高出甚多,水泥有望能燒制出來。」 

  鍾進衛一聽,吳勝大這個老工匠如此說,當是有把握才說於自己,心裡很是高興。就在吳勝大的帶領下,過去觀察新式窯的爐火。 

  其實他壓根就區分不出來什麼樣的爐火是代表多少溫度,但吳勝大知道,結合以前的火焰顏se,細細解釋給鍾進衛聽。 

  聽完后,鍾進衛問道:「燒了多久了?」 

  「大概有三個時辰了,一大早就開燒了。」 

  「不用再燒了,熄火開窯。」鍾進衛想著只要化學反應條件達到,應該很快就會完成燒制過程,現在差不多六個小時,應該夠了,就給吳勝大下令。 

  安貴義已經在廣場棚子里安排了桌椅熱茶,把鍾進衛和徐光啟讓進去等待結果。宦官強勢的時候,見官大三級;遇到對象強勢的時候,什麼都不是,還得做回奴婢的本份。 

  在所有人的期待中,五份樣品搬到廣場上,讓鍾進衛細細地進行檢查。 

  鍾進衛一份一份的檢查過去,徐光啟就跟在他屁股後面,也湊著熱鬧看著長桌上的樣品。 

  樣品都有變化,只是之前的石灰和粘土顆粒都比較大,不是鍾進衛在後世看到過的粉末狀。 

  鍾進衛就讓人都磨細,再加水進行實驗,發現石灰和粘土為五比一比例的最像後世的水泥,換句話說,水泥應該是燒制出來了。 

  其實不用鍾進衛宣布,當工匠們看到實驗效果后,都忍不住歡呼起來。 

  鍾進衛雖然興奮,但沒有他們那麼高興。叫過吳勝大,吩咐他再進行比例調配,原料細磨,增加接觸面積,再試一爐。 

  徐光啟來了陶瓷廠后,像個路人一樣,打著醬油。現在聽到鍾進衛對吳勝大的吩咐,終於插了一句嘴:「不若把這個原料浸濕,混成小團,更能增加這接觸面積。」 

  徐光啟一把年紀了,見識多廣,從他寫得《農政全書》上可以看出,湊巧間提出了一個後世水泥的標準步驟。 

  鍾進衛一想也是,趕緊吩咐吳勝大照做。 

  吳勝大帶著工匠們,熱火朝天地幹了起來。這次,幹得格外用勁,知道有結果,就是不一樣的感覺。 

  鍾進衛又開始等待的時候,才想起沒吃中飯,看看徐光啟,六十多歲的老人,也忘記了進食。不禁有點自責,這萬一要是累垮了徐光啟的身體,損失就大了。 

  於是,鍾進衛一邊向徐光啟自責,一邊給顧百川交代,以後到吃飯的點一定要提醒。 

  徐光啟卻不以為意,只要能幹出成績,晚吃點飯算什麼,自己一直以來就是這樣做的。不過,在他心底,還是感激鍾進衛的關心。 

  在建新式窯的這些天,水泥原料已有配備,又經過第一次燒制,這第二次的cao作就熟練多了。但經管如此,還是忙到天黑,才確認了水泥最佳配方比。 

  鍾進衛大喜,讓安貴義給工匠們加菜,上好菜。不過,遺憾的是,剛才燒制出來的水泥被實驗完了。 

  鍾進衛讓工匠們吃完晚飯後連夜再燒制一窯,明天一早就向皇上報捷。 

  陶瓷廠這邊是一片祥和,每個人,不管是工匠,還是守衛,都喜氣洋洋,發自內心的高興;而在京師中的文臣勛貴府邸,卻是一片愁雲。 

  崇禎皇帝壓根沒給原工部尚書張鳳翔留臉面,直接准了他的辭呈一事,已迅速在有心人中傳開了。 

  心裡有鬼的人想法就多,而且心裡素質不好的人就往往朝壞的一方面去想。 

  各種想法,各種猜測,開始在京師發酵。 

  有一些比較果斷的官員,連夜開始寫辭呈,想學原工部尚書張鳳翔的做法,趁崇禎皇帝沒有掌握證據,自覺辭職,以保全富貴。但更多的人,還是捨不得手中的權力,處在觀望之中。 

  崇禎三年大年初九,鍾進衛拉著徐光啟,帶著一車磨成粉的水泥樣品,一臉輕鬆地前去向崇禎皇帝報喜。說實話,水泥能否燒制出來,在鍾進衛心中,一直存在一份擔心,畢竟他只是從穿越小說看過水泥燒制,而沒有實際做過,現在就放心了。 

  與此同時,在西川和陝西交界處的一處官道,有一支軍隊正井然有序地急速前進,看得出來很有紀律xing。兵丁個個身穿輕便藤甲,肩扛白se長竿槍。 

  在官道一邊,一群將官簇擁著一位年約五十餘歲的女將,身後一桿大旗,上書一個「秦」字。女將正是西川總兵官秦良玉,在和一群文官中為首的緋袍文官告別。 

  「中丞無須再送,此次勤王,必敗建虜。」秦良玉抱拳向緋袍文官道。 

  「好,那本中丞就送到這裡了。有秦總兵在,是四川之福,也是大明之福。預祝秦總兵旗開得勝,解京師之圍。拜託了!」西川巡撫張論也拱手一禮,拜託秦良玉。 

  「中丞無須多言,勤王乃我之本份。蒙皇上去年召見,多有賞賜。君恩浩蕩,老身舍了這條命,也要保得皇上無恙。告辭!」秦良玉軍旅生涯慣了,不是一個羅嗦的人,看在張論給了七千五兵丁物資的份上,算是多說了幾句。最後一拱手,翻身上馬,帶著她侄子秦翼明一起,追趕部隊去了。 

  張倫道了聲:「保重。」然後目送秦良玉遠去。 

  張倫身邊的布政使副使見秦良玉有點倨傲無禮,就替張倫憤憤不平道:「豈有此理,秦良玉敢在中丞面前無禮,中丞對她太寬容了。」 

  張倫轉過身子,看向他,冷著臉訓斥:「要是你什麼時候也能像她一樣,能百戰百勝,此次更是破家為國,散盡家財千里勤王,本中丞也一樣准你倨傲無禮。」 

  西川布政使副使討了無趣,訕訕地退下了。 

  西川總兵秦良玉,帶著朝廷供給糧草的七千五兵丁和散盡家財供給糧草的兩千兵丁,共九千五白桿兵,戰馬一千餘匹,星夜兼程,前去京師勤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