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三章 過分解讀
在尚武的漢朝,眾文臣出行也基本都會佩劍。但諸葛亮卻從不佩劍,繞是同行的魯肅腰間也掛著柄長劍。
眾臣或單手掌劍柄,或任由佩劍晃動,急匆匆走在前麵,諸葛亮和魯肅雖已落在最後,但依然沒加快腳步的意思,邊走邊聊著。
雖聽諸葛亮講劉協曉得製衡朝堂,但魯肅還是擔憂表情皺著眉,道:“陛下自登基,就備受賊人欺壓,深知兵權的重要,而且十萬精銳乃國之重器,理應掌於陛下手鄭楊公怎能因此而心生不悅呢?”
自古君王最忌兩件事,手中無兵權和兵權旁落。
諸葛亮聞言又笑道:“子敬所言乃其次,主因是陛下沒讓楊公參與剿滅袁術和北伐的戰略議論。”
經諸葛亮這麽講,魯肅回想起先前楊彪朗聲的話,才恍然大悟。便道:“所以我等該勸諫陛下招楊公商議北伐大計?”
這是老實饒辦法,也確實是個解決問題的辦法,但諸葛亮還是搖頭覺不妥。
諸葛亮收起笑容,道:“陛下聖明,應已早於你我想到此法。”
魯肅單手掌佩劍,不解的看向諸葛亮,道:“那陛下為何還如此?”
諸葛亮不正麵回答,卻反問道:“依子敬看,徐元直和劉子揚才能如何?”
魯肅微愣,思考片刻回答:“論謀略,我不如他兩人。”
在謀略上,魯肅確實不如徐庶,但該不差於劉曄。
諸葛亮道:“元直是我好友,我深知他懷有定下之才。我與劉子揚雖剛相識不久,但也早聞其名,知其被稱有佐世之才。
但陛下久居深宮,從未遊曆下,下又不乏有爛虛名之人,陛下卻依然重用信任剛來投奔的徐元直和劉子揚。
可見陛下不僅有識得千裏馬的本領,還有重用千裏馬的氣魄。”
聽諸葛亮把這番話講完,魯肅茅塞頓開,道:“倘若楊公與元直同被陛下召見議論出兵征伐之大計,陛下采納元直建議而否決楊公,勢必不會更引楊公不悅。陛下不依仗楊公,是因覺得楊公之才能不如元直等?”
諸葛亮忙用手語提醒魯肅慎言。魯肅也意識到自己錯話,下意識瞧了番周圍,見沒人才鬆口氣。
真是個心直的耿直老實人,幸虧他們落在最後,不然被有心人聽到,鐵定要出不少幺蛾子。
不過這事,諸葛亮和魯肅有些過分解讀了。其實劉協不招楊彪議論征伐大事,全是因為前世不咋了解楊彪,所以不讓他參與。
魯肅舒口氣後,特意壓低聲音,皺眉道:“如此一來,此事便不易解決了。孔明可有甚良策?”
“我雖有計策,但未到良機。當下朝中頭等大事,乃是北伐剿滅叛賊李傕郭汜。”諸葛亮賣了個關子。
魯肅雖連連點頭,但不見臉上憂慮有減輕。
諸葛亮見此則笑道:“子敬真暫不用為此憂慮,你我當務之急是服士燮,替陛下掌控交州。”
不等魯肅應答,諸葛亮便又道:“再者就是如趙司徒所講,若再不加快腳步,遲到定惹陛下不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