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二章 發現張遼
雨未停。戰鼓聲、喊殺聲、痛呼聲交織不絕於耳,血液混著泥水流淌。曹軍個個爭先,攻勢勇猛。方才曹安民陣前斬將,若非魏續及時下令弓弩手放箭,怕他的營壘已被衝破。
魏續也是戰場宿將,繞是曹軍勇猛異常,他也未自亂陣腳,沉著指揮禦擔魏續此時想法,若非到實在不能持久,也不會選擇棄營壘而走。到底就是怕,若此事做得太難看,回去不好跟呂布交差。
先鋒軍在曹昂和曹安民的統帥下冒雨進攻,曹操也率主力趕到。為能盡快回援兗州,曹操因此未帶投石車等重型攻城武器,大軍到後也隻能使軍中所有弓弩手擺開支援步卒攻營壘。
平常主要用於遮陽的傘,今日正好被用於遮雨。傘下是立於觀戰的曹操,他左右是典韋等將領親衛。他們雖披著鬥笠,但戰甲下的戎服也已被打濕不少。
“嗯,子修和安民不愧吾之子侄。”曹操突然出言。
“可惜沒有投石車,不然大公子和安民早破擔”典韋一語道出不能快速攻破敵營壘的原因。他雖無甚智謀,但淬也是能看出來的。
“嗯。得沒錯。”曹操何嚐不知?雖讚自己子侄勇猛,但心頭依然有些焦急。
萬不能被擋在此處太久。但眼下大雨不停,又缺攻城器械,要如何才能迅速破敵?除耗時間外,隻能等於禁趕到。於禁統帥的雖是剛改編的降卒,但攜有重型攻城器械。
淮南雖大雨不斷,但兗州的氣卻晴朗。
濮陽城已被張合和高覽統帥的一萬兵馬包圍。濮陽守將是曾為袁紹部將的朱靈,他得荀彧軍令固守濮陽。但張合兵臨城下卻一直未攻城。直到文醜統帥的三萬大軍趕到,依然未攻城,隻在濮陽城外安營紮寨。
文醜本想駐濮陽城中再坐觀曹操和呂布爭鬥,但被郭圖勸阻。郭圖建議隻圍濮陽三麵而不進攻。其意在等陳留告急而調濮陽兵馬回援,如此來便可輕易奪取濮陽且同能靜觀虎鬥。
冀州軍大營。
中軍大帳鄭文醜穩坐帥位,郭圖、張合、高覽三人分左右立下方。
“都幾日了?為何還沒呂布消息?”文醜用不悅眼神注視郭圖三人。先前文醜覺得郭圖所言有理,接納他的計策。但現在算甚回事?連呂布是否兵發兗州都還不知。文醜現就覺得被人算計了。
“將軍勿要急躁,當安心等待。”郭圖忙出言安撫。其實他也很疑惑,按道理呂布早該發兵攻兗州了,怎到現在還沒任何消息傳來?
“安心個屁!濮陽城中兵馬頂不逾萬人,且守將又是那叛賊朱靈。本將軍隻需兩日便能破城,誅殺叛賊。根本不用再等?而且遲遲未見呂布動靜,不定他是在故意戲耍主公!就算沒呂布,本將軍也能替主公攻下兗州!”
文醜脾氣甚是暴躁。他這段話落,不等有人應聲,直接於帥案前站起點將“張合、高覽,本將限你二人兩日內破城,並取叛賊首級。”
“末將領命!”張合和高覽齊身站出。正如文醜所講,有足夠實力攻陷濮陽。因此二將無絲毫猶豫,領命便轉身要去點兵攻城。
文醜這番操作可把郭圖整得焦急萬分,他急忙攔住張合、高覽二將“且慢!將軍且勿衝動啊!”
被郭圖攔路的張合、高覽二將微愣,停下腳步回頭看文醜。
文醜眉宇間盡顯不悅,但郭圖終究是袁紹欽點隨軍軍師,便沒發作而是冷聲道:“還有甚話講?速速道來。”
郭圖聞言,曉得張合和高覽不會走,所以未再阻攔,便朝文醜走近幾步道:“依圖之見,若將軍此刻攻打濮陽便是正中呂布之計。”
“此話怎講?”文醜重新坐下。張合和高覽立原地聽郭圖要怎講。
郭圖道:“現遲不見呂布動靜,他定也是想待我軍先與曹軍打得難解難分再坐收漁利。濮陽乃兗州重鎮,曹操不可能輕易舍棄。我軍現圍而不攻,陳留尚可按兵不動。若進攻,荀彧見呂布未發兵攻兗州,定會出兵救濮陽。到時呂布再出兵,便能輕易攻取兗州。其實我軍先呂布一步進犯兗州,就已中了他奸計。眼下應按兵不動,靜觀其變。既是呂布提出共取兗州,他應比我們更急。”
文醜臉上不悅散盡,眉頭微鎖,在思考郭圖方才所言。良久後才出聲“張合、高覽,你二人如何看?”
張合與高覽互相看眼,後張合首先道:“末將覺得軍師所言有理。”
高覽緊接道:“末將也這麽覺得。”
“那便依你們,本將軍就再等些時日。”文醜最終拍板。
郭圖將方才心頭生出的焦急掃盡,鬆了口氣,隨即朝文醜笑禮道:“將軍英明。”
陳留曹軍大營的大帳中,荀彧穩坐帥位在認真處理公務。繞是冀州大軍已將濮陽包圍的消息傳來,似乎也未使他有一點焦急。
急促腳步聲突然響起,荀彧握公文的手微頓,隨即循聲看去。著官服,單手掌佩劍,麵掛急色踩著急步的滿寵映入荀彧眼鄭荀彧放下公文,便聽滿寵稟道:
“果然不出先生所料,並州軍當真早已進我兗州境內。”
“現在何處?有多少兵馬?統帥是何人?”荀彧連問三個問題。
“已到山陽郡。兵馬不下一萬,戰旗繡影張”字,應是呂布麾下猛將張遼。依在下看,這應隻是敵先鋒。不知其後還有多少兵馬。”滿寵稟報並講出自己看法。
“並州軍深入我兗州境內,卻遲未被發現。若統帥是張遼,那便不稀奇了。張遼的武藝居呂布麾下八健將之首,統兵能力又不輸高順,且頗有智謀。堪稱呂布麾下第一良將。”荀彧站起身,言語間看不出他此時心情。
“那依先生之見,我軍當如何應對?是否現就遣一員驍將領兵迎擊張遼?”滿寵更關心該如何破擔
“張遼故意藏匿蹤跡,本為敵暗我明。但我探知其蹤跡,便成敵明我暗。正麵迎擊實屬下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