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四章 繼續討伐袁術
戲誌才覺得何儀投曹操恐會成後患,徐庶的想法倒是與其不同,隻覺得何儀不能重用。所以他的回答,也是簡單明了。此人可用不可重用。
何儀這種唯利是圖的人,劉協自然也不敢重用。但何儀手中尚有數萬兵馬,又是歸順自己。所以“過河拆橋”該如何用,得考慮清楚。
“既不能重用,可還能遷他為潁川太守、豫州牧?”劉協繼續問。徐庶既如此,他就應已有應對之策。
“若臣與何儀被曹洪所殺,曹洪當用何法,並其部眾?定是已拉攏何儀帳下部分將領,待事成後鼓動何儀部眾歸順曹操。可見何儀部眾並不歸心。陛下何不已此為契機削其勢力?”徐庶聞言建議道。
借此來架空何儀,是個好辦法,但需些時間和精力。
劉協思考片刻“眼下正是討伐袁術時,朕恐暫無精力顧及何儀,若其乘此亂事,當如何是好?”
徐庶聞言回答:“今汝南、潁川二郡初定,尚需安撫。臣覺應馬上遣良將領精兵進駐潁川,並新任有才識的官員為豫州刺史,且將刺史部遷至潁川。潁川太守可依然授予何儀,另加何儀將軍位,以示安撫。”
何儀現正春風得意,很是鬆懈,授其官職和將軍,是安撫實是將其麻痹。
劉協思考片刻,覺得可以授他個大大的將軍職位,反正他啥好處權力也撈不著(包括應有的俸祿)因就他自己被蒙在鼓裏。
再派兵進駐潁川,於劉協來自然是名正言順。已被各種封賞麻痹的何儀,更加不會起疑。將刺史部設於潁川,又是直接牽製何儀的好方法。
這番操作下來,想他何儀回過神時,應已無兵無權了。
不費一兵一卒,就把擁兵數萬的賊寇首領擺平,是個好買賣。
“就依元直所言。”劉協拍板決定。
那該遣誰領兵進潁川,遷誰為豫州刺史呢?能堪重任的文臣?讓楊彪或趙溫來兼任豫州刺史?好像不妥,畢竟他二人現居三公,乃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職位。讓他們擔任州刺史且非州牧?實在是……
起來,劉協早已有廢除州牧職位之意。想劉焉向漢靈帝獻策設州牧後,就跑去益州當起了土皇帝。若州牧職位再保留,就算劉協能中興大漢,保不準後世又得出現諸侯割據的局麵。
徐庶和劉曄,劉協現就這兩名謀士,所以他不會考慮,因要把他們留身邊出謀劃策。李嚴又資曆和政績皆不夠。所以思來想去,劉協還是覺得鍾繇最靠譜。
“讓鍾繇兼任豫州刺史,元直以為如何?”議事堂安靜良久,才聞劉協聲音響起。
“若是元常任豫州刺史,定可萬無一失。”徐庶非常認可鍾繇的能力。
“那就這般定了,就讓鍾繇暫領豫州刺史。待豫州穩定後,再另遣人接任。另外,朕欲遣魏延引五千精銳進潁川,且令他整頓劉辟、何儀等之兵馬。”
無論如何“精兵”路線都不能斷。
“有文長將軍駐潁川,何儀定不敢有任何異動。”無論是是遣魏延還是徐晃,徐庶都不會有異議。
大的方向確定,劉協又與徐庶談論起,如何步步架空何儀的辦法。不知不覺間,便是半個時辰過去。
“稟陛下,徐將軍已回營,現在外候命。”這時候有甲士來稟報。
劉協聞言直向徐庶笑道:“不愧是徐晃,隻用幾日便擊破黃邵。”罷,便令甲士傳他們進來。
徐晃、許褚、劉辟三人同走進議事堂。至於龔都,現正留汝陰做收尾工作。
三人至大堂中央,齊向劉協禮道:“參見陛下。”
“免禮。”
“謝陛下。”
“戰果如何?”劉協緊接問道。
“稟陛下,此役斬敵五千餘,俘敵八千,我軍死傷千餘人。另敵首黃邵……”出列稟報之人是徐晃,可講到黃邵時,他突然吞吞吐吐。
怎滴,讓黃邵給逃了?逃就逃了唄,有甚不敢的?反正他也掀不起甚浪來。
劉協正要出言勸慰,但聽許褚聲音響起“黃邵被臣一刀砍了,那嗇首級被臣甲士提著,正要獻給陛下。”
劉協聞言,這才想起許褚領軍令狀,定取黃邵首級獻給自己。所以徐晃方才吞吐個甚?不是沒讓黃邵逃走嗎?且被許褚取下首級。
劉協速將這些思緒拋之腦後,既許褚斬殺賊首黃邵,自然得賞。誰知劉協正欲開口時,再被許褚聲音打斷:
“黃邵那廝本欲下馬投降,被臣斬了。”
劉協聞言嘴角微抽,所以許褚這是無故斬殺俘虜嘍?難怪徐晃稟報時吞吞吐吐。又聽許褚繼續:
“徐將軍陛下仁義,從不坑殺戰俘。臣壞了規矩,任由陛下處置。但臣早在陛下麵前立下軍令狀,取黃邵首級。”
劉協現真是哭笑不得,心頭笑罵許憨憨。不過聽他此話之意,倒是咱的原因使他壞了規矩。當然,劉協絕對相信許褚此是無意的。
因個黃邵,劉協怎舍得真懲罰許褚?所以思考片刻後道:“朕本未定下“不得坑殺戰俘”的軍規,且仲康斬殺黃邵又是因朕之軍令,朕怎能責罰你?但朕今日便定下軍規,不得坑殺戰俘。此後若有犯者,軍法處置。”
“諾!”許褚幾人同聲應諾。
“現黃邵已被擊破,汝南郡已然平定。是該揮軍討伐袁術了。朕親領八千兵馬會同曹操、劉備等進攻偽都壽春。許褚、徐庶隨朕左右。徐晃暫留汝南,待時機成熟領精銳南下攻取廬江郡……”
按照事先定好的策略,劉協親領軍同曹操等會師。遣徐晃領精銳,待壽春戰事正酣時,南下突襲廬江,待取廬江後,再領軍北上攻擊九江南方各重鎮。把戰果最大化。
劉協領兵會同曹操等攻壽春,自然是遭遇袁術主力。雖如此,劉協也隻打算從劉辟帳下調兵六千,另和兩千精銳。
反正影響壽春戰局的,是曹老板、劉大耳和猛將兄。咱就不臭熱鬧了,且有許褚和徐庶隨左右,也不懼有甚意外發生。
“諾。”徐庶,徐晃等齊聲應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