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且慢
宣讀完畢,謝治下馬將聖旨交給楊縣令。楊縣令恭敬接過聖旨後,才同順陽縣眾官員起身。期間,甘寧同他手下的將士也同跪拜。至於聖旨的內容,主要強調了子將遷都宛,且要依托南陽郡掃除逆賊收複舊都。南陽郡各縣官員,但凡不傻的都知道子的意思,無非就是要自己表明立場。
“本縣本就是漢臣,自當為子分憂。本縣這就遣人準備糧草,交於徐將軍。”楊縣令用此言表達自己將追隨子。
“這批軍糧隻可從縣中屯糧支出,切勿剝削百姓。”徐晃看著楊縣令嚴聲道。
“諾。”楊縣令忙行禮應諾,然後:“那就請將軍隨下官入城吧。”
“汝前麵帶路,本將軍要與甘將軍同校”徐晃還惦記著讓甘寧去丹水見子的事。
“諾。”楊縣令未加思考就應諾。
認真聽完謝治宣讀完聖旨內容,又見楊縣令馬上表明立場,甘寧心中的平終向“效力子”傾斜。按此發展,子很快便可掌控南陽郡。無論子今是否被權臣操控,都可見其野心。效力於有野心之人,才有建功立業之機會。那就不妨隨徐晃去丹水一趟。
“汝還要考慮嗎?若聖旨到來,也由不得汝。”徐晃拍馬至甘寧麵前。甘寧正準備上馬,聞聲看向徐晃,麵色猶豫之色一掃“既如此,那某便隨汝去丹水。”
“哈哈~如此甚好!”徐晃很高興,他相信陛下見自己給帶回去一員猛將,定會很高興。
聖旨抵達順陽縣的同時,南陽郡其他各縣也陸續接到聖旨。此消息也很快傳至襄陽。
襄陽州牧府,議事廳。劉表位上座,眉頭緊鎖,很是焦慮。下方則分坐著蒯家兄弟和以蔡瑁為首,劉表倚重的將領。
劉表很早便知子將南下,甚至已與帳下眾幕僚商議好迎接子之事。但子至丹水縣多日卻不見遣人來報,今又消息傳來:子傳旨南陽郡各縣,將遷都宛城,但這聖旨卻未傳來襄陽。劉表不得不為此而憂心,他現將心腹集合在此,便是為論此事。
這時,一文士站起來對劉表禮道:“子至丹水,一不遣人通知主公,二不召主公見駕,今又傳旨南陽郡各縣遷都宛城。良以為此皆是子故意為之,意在警告主公。”
此文士正是劉表帳下智囊,蒯良、蒯子柔。
劉表眉頭又鎖緊幾分,問蒯良“子柔,此話怎講?”
蒯良回答:“子遷都宛城,欲憑此為基擊敗李傕、郭汜等人而收複舊都。然南陽郡屬荊州,主公今又為荊州牧,所以子此番舉動,意在警告主公放棄南陽,且勿生事端。”
剛得知子將南下荊州時,蒯良便獻策劉表:迎子至襄陽,借子之威掃蕩交、揚二州,後可憑三州之勢窺伺中原,進而中興大漢。
劉表自掌控荊州之後,也常向交州等地用兵,雖皆是一旦受挫便罷手,但可見這時的劉表並非全無野心。而當劉表聽完蒯良建議後,雖未當場表明態度,但亦頗為心動。且子至荊州,自己身為荊州牧無論如何都當迎子至襄陽。隻可惜,蒯良誤判了形勢,原來子並非那麽容易掌控。
劉表頓了片刻後才:“子遷都宛城,吾又怎可能阻攔?”
這時,坐於蒯良下方的文士站起身朝劉表行禮道:“主公雖無阻攔之意,但子卻有防範之心。”此文士正是蒯良之弟,蒯越、蒯異度。
劉表忙問:“既如此,吾當如何應對?”
“主公應主動上書子,並送去供奉。”
蒯越此建議雖很保守,但也穩妥。蒯良微微斜頭,似想用餘光看蒯越。觀蒯良表情,他似有不同於蒯越的建議,但在猶豫要不要道出。
劉表思考片刻,也未顧蒯良反應,便道:“便依異度所言吧。”
“現文聘正領兵駐紮於宛城,是否傳令文聘引軍撤出南陽?”這時候,於蒯良對麵的一名將領起身向劉表行禮道。此人便是蔡瑁,蔡德珪。
既然自家主公對子遷都宛城一事已無異議,那就該講駐於南陽的荊州軍該如何調動了。
“嗯,是當傳令文聘引軍撤出南陽。”劉表點頭,又掛著思考中表情。
蒯良見此忙想出聲,但被忽然進議事廳來的甲士打斷。隻見那甲士進至議事廳中央,向劉表跪禮道:“稟主公,文聘將軍有加急書信送來。”
議事廳眾人聞言都一頓,這剛提到文聘,就有文聘的信件送來?劉表忙令那甲士“速將書信呈上來。”
“諾。”甲士應諾,便將文聘送來的信件呈給劉表。然後在劉表的示意下,恭敬退出議事廳。
劉表打開信件,閱讀過程中,本微散開的眉頭又緊鎖在一起。蒯良、蔡瑁幾人見此,不禁對信中內容極感興趣。待劉表將信件放至桌案上時,蒯良和蔡瑁幾乎同聲問:“主公,文聘信中所言何事?”
劉表頓了片刻答:“文聘信中言,子遷都宛城後,欲讓他繼續領兵守衛南陽郡。”
也不知文聘是太耿直,還是因為其他。他接到劉協“招降”的聖旨後,便馬上親手寫下此封書信,派人加急送往襄陽。
“若讓文聘留在南陽聽子差遣,我荊州便會失兩萬多精銳。請主公速下令文聘引軍撤出南陽!”蔡瑁一臉著急。
荊州雖有甲兵十萬,但平白無故的送兩萬給別人,也著實肉疼。
“德珪所言極是。來人啊!”劉表話落,方才送信進來的甲士便又快步走進大廳並向劉表行禮道:“主公有何吩咐?”
“汝馬上傳令文聘,令他速領兵撤回襄陽。”
“諾。”甲士應諾準備退出議事廳時,忽一個聲音響起“且慢!”
甲士聞聲停下,劉表等人皆循聲看過去。出言製止之人正是蒯良。
劉表對此不禁疑惑道:“子柔,你這是何意?”
蒯越同蔡瑁也都疑惑看著蒯良,並等他回答。
蒯良朝劉表拱手答:“由此事可見文聘對主公忠心。既如此,何不讓文聘接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