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喬姑娘的事你少打聽
第211章 喬姑娘的事你少打聽
驚風飄白日,光景西馳流。
山上火紅的楓葉開始陸續飄落。
一晃三個月過去,深秋已過,初冬悄悄來臨。
喬苓忙得團團轉,每天清晨起個大早,忙忙碌碌到深夜才睡。
不僅需要時不時給鋪子和三叔的烘焙推陳出新,還得查看何家把姜家的地改造成什麼樣。
三個月里發生的事很多。
池依依母女尋了酒樓后廚洗碗的活計,姜娘子直接下了逐客令。
顧氏成天帶著兩個小豆丁在姜家做花籃,話題自然而然引到池依依頭上。
那池依依的小心思在顧氏和姜娘子兩個過來人面前,自以為藏得很好,其實早已顯露無疑。
這樣一個已及笄少女留在家裡屬實不方便,而且還對姜雲昭有非分之想,小手段耍了不少。
害得姜雲昭每天從馭草堂回來直接沉著臉把自己關房裡。
好不容易喬苓上門,在堂屋裡話還沒聊兩句,池依依兩母女非得上來刷存在感。
喬苓跟姜娘子談的都是花田的正事,其中很多東西全是機密,被她們一攪和,根本聊不開。
正事聊不了,喬苓坐不了一會就告辭回家,次數多了姜雲昭的好脾氣都消磨殆盡了。
以前每次喬苓一來和母親談事,姜雲昭默默的捧一本醫書坐在旁邊。
不插話,靜靜聽她的聲音,偶爾抬頭看她兩眼已經很讓他心情很愉快了。
如今什麼都被攪和了,他又不能再像上次一樣直接把喬苓拉卧室里去。
和母親暗戳戳抱怨了幾回,母親表示知道了,等她們母女尋了活計就讓她們搬走。
喬苓的第一批燒酒已經蒸出來了,沒有先進的設備,只能用最原始的方式,蒸餾過程耗時很久。
因為這不是喬苓擅長的事情,她只是兒時在外婆家幫過忙,時間太久遠。
一切都得和劉嬌嬌重新開始實驗摸索積累經驗。
每一鍋都是小批量實驗,幸虧劉嬌嬌有點家底,經得起折騰。
不然就按這個糟蹋糧食的速度,一般家庭還真的扛不住。
新酒釀一缸一缸的搬進喬苓房裡,發酵好的一缸一缸的報廢。
收穫了經驗的同時,也收到了何家一籃接一籃的雞鴨鵝蛋…
有了喬苓的酒糟輸出和蚯蚓養殖方法,何家儼然成了村裡的家禽養殖大戶,令不少村民羨慕不已。
欠喬苓的一兩起始資金已經還清,生活質量逐漸提高,日子開始有奔頭。
喬苓釀酒的事算是一個秘密,但是那麼多酒糟根本吃不完,什麼花樣都做過了,吃得想吐。
總不能偷偷扔了吧。
思前想後還是覺得給何家養家禽比較不會遭天譴。
何東生挑著一擔酒糟走在路上,初冬夜裡的風大,他穿著薄夾襖。
何家早已不是連盞油燈都點不起的貧困戶了。何東生出門,媳婦丁氏在堂屋桌上為他點著一盞油燈,守在院門口等他歸家。
「夜裡風大,別老是站在門口等我,當心著涼。爹娘和孩子們都睡了?」
何東生抓著扁擔上的麻繩,晃了一下挑子換到另一邊肩膀受力。
鎮上到村裡路程不算近,挑這滿滿的一擔酒糟著實不是一個輕鬆的活。
「沒事,我身上穿得暖著呢。他們都睡了。這烏漆嘛黑的走夜路,我放心不下,在門口迎一迎你。」
丁氏關了院門轉身跟上何東生。
看到牆邊這滿滿的一擔散發著酒味的酒糟,心裡歡喜得很。
那喬姑娘這些酒糟都是送他們的,前提是這事得保密,去挑酒糟也得趁著天黑。
「當家的,你說,這喬姑娘釀這麼多酒到底要做什麼。也沒見鎮上多出來酒坊啊。」
丁氏對這事好奇得很,不過家裡跟喬姑娘說得上話的只有何東生。
何東生任由丁氏拿布巾拍乾淨他身上的灰塵。
拉開長凳,取過桌上的瓷碗給自己倒了一碗熱水。
試過溫度不燙,咕咚咕咚一口氣仰頭喝完一抹嘴,說話聲帶著些許不悅和警告。
「喬姑娘的事你少打聽。她說了是秘密就是秘密,咱們守好本分就行。要是因為嘴欠問了不該問的,說了不該說的,世上可沒後悔葯。」
「她把咱們家扶起來,咱們就該知恩圖報。這個冬天肯定比往前好過,別吃了兩天飽飯就不知道自己是誰了。你看村裡多少人眼紅咱們家,嘴巴可得閉緊了!」
丁氏被訓斥得有些難堪,小聲哄著何東生:
「我這不是也沒在外頭說什麼嗎…怎麼就把話說得這樣重了?」
何東生抬起頭定定的看著丁氏,有些話他幾天前就想說了。
「你當我不知道?你娘家最近來得勤,不就是為了你弟弟娶媳婦缺銀子的事?」
說著嘆了一口氣。
「以往家裡窮,自家人都吃不飽,更別說孝敬岳父家。讓你在娘家那邊被人笑話,也算是我何家對不住你。」
「如今日子過得好些了,你偷偷拿錢幫襯娘家,我和爹娘都沒什麼意見。但是,你如今是何丁氏,哪頭輕哪頭重你心裡得有數。」
丁氏死死的抓著手裡的布巾,心裡一片慌亂。
她自以為只在明面上給娘家送些雞鴨鵝,背地裡給錢的事藏得很好。
沒想到家裡都知道,只是沒人願意把這事說破而已。
「我…你們都知道了?我也是心疼弟弟,想著家裡如今過得好了,我這做姐姐的幫他一把。我絕不是你想的那種吃裡扒外的人。」
何東生何嘗不知道十五歲就跟著他吃糠咽菜的髮妻是什麼性子。
自卑了這麼些年,現在被人捧得有些飄飄然了,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他絕不允許家人行差踏錯一步!
只要謹守本分跟著姜家,跟著喬姑娘,往後的路長著呢。
「我也不是要罵你。你弟弟是個好孩子,只不過丈母娘她…嘴太碎了。你說話做事千萬要小心謹慎,別出什麼岔子。」
「等明年開春,我想送忠兒去鎮上私塾讀書。不求考取功名,只求識字明理往後多一條路。」
他佃了姜家這麼多年的田地,與姜家母子也算熟識。
他非常敬佩姜娘子把兒子培養得這麼優秀,姜雲昭就是他養兒子的標杆。
以前飯都吃不飽不敢想讓兒子讀書的事,如今解決了溫飽,他也想給何家供出個讀書人來!
(づ)來了來了,今天睡了一天,晚上才開始碼字。我錯了我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