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黃巾亂起(四)
所謂黨錮之禍,表麵上看是士大夫集團抨擊宦官集團而形成的朝庭黨爭,但實際上來講,是地方豪族與皇室的權力之爭。
黨錮之禍,起自恒靈。
東漢自劉秀時起,就因子嗣單薄,皇子幼年繼位,多由太後臨朝,就此埋下了後宮幹政的隱患。皇權衰弱,朝政掌控於外戚與士人集團手中。
到了東漢末年,皇室血脈更加單薄,接連出現天子無嗣而終的局麵。外戚集團和士人集團為了爭奪立儲之權,展開了激烈的博弈,最終以外戚集團的勝利而告終。
永嘉元年(145年)正月,年幼的漢衝帝因病去世。外戚權臣梁冀擁立漢章帝孫、外藩渤海孝王劉鴻之子劉纘為帝。劉纘時年九歲,改元本初。劉纘因不滿梁冀的飛揚跋扈,在一次朝會中,曾當著群臣的麵叫粱冀“此跋扈將軍也”,因此引起梁冀的忌恨。本初元年(146年)閏六月,便被梁冀毒死。
漢質帝被外戚毒死,士人集團群起而攻之,紛紛要求改立皇室成年子弟繼位。外戚集團略作妥協,又壓服朝庭眾臣,推漢章帝劉炟曾孫,河間孝王劉開之孫,蠡吾侯劉翼之子劉質上位,即東漢第十位皇帝,漢恒帝。
恒帝年十五,未冠,依慣例,仍由梁太後臨朝聽政,外戚梁冀掌握大權。延熹二年(159年),劉質依靠宦官單超等誅大將軍梁冀,並翦除其黨羽。以功封中常侍單超、徐璜、左悺、唐衡、具瑗為列侯。自此,朝政轉入宦官之手。
朝庭士大夫不甘心宦官掌控朝政,群起而攻,引發第一次黨錮之禍,紛紛被驅離朝堂。
士人集團為報複宦官專政,轉與外戚集團合作,強立外戚竇氏女為皇後,企圖把持軍權。
恒帝不近女色,無子。漢桓帝駕崩,皇後竇妙臨朝問政,與其父竇武等商議,最終選擇了劉宏繼承大統。竇妙派侍禦史、守光祿大夫劉儵、奉車都尉曹節等人前往河間國迎接十一歲的劉宏登基。大將軍竇武因定策劉宏繼位有功,其族人加官進爵,從此竇氏外戚權傾一時。
劉宏是漢章帝劉炟的玄孫、河間孝王劉開的曾孫,因父親、解瀆亭侯劉萇早逝,故劉宏世襲解瀆亭侯的爵位,母親為董氏(董太後)。
劉宏長於鄉野,又年少喪父,自小當家,性格十分倔強而剛硬。他對外戚集團掌控皇權的舉動十分不滿。為與外戚集團相抗,劉宏一方麵拉攏士人集團,以太傅陳蕃、司徒胡廣為參錄尚書事,參與朝政;另一方麵,全力拉攏宦官曹節等人,掌控後宮,壓製太後竇氏。
但劉宏不知,士人集團為求解除黨錮之禁,早就轉與外戚集團合作。竇武與太傅陳蕃主持朝政,大量啟用在第一次黨錮之禍時受處罰的士人,兩人在不久後即達成一致意見,密謀徹底鏟除宦官集團。
劉宏繼位半年之後,竇武、陳蕃等人為進一步彈劾宦官羅列罪名,於當年八月,指使尚書令尹勳等彈劾並逮捕黃門令魏彪。九月七日,竇武返回家中休息,而尹勳秘密寫給竇武的奏章被長樂五官史朱瑀獲得,謀誅宦官的事情泄露。朱瑀將此事通知宦官王甫、曹節等,眾宦官與天子劉宏歃血為盟,當晚發動政變。史稱“九月辛亥政變”。至次日清晨,宦官取得政變全麵勝利,竇武、陳蕃等人均被滅族,未被處死的族人則流放到交州。竇太後則被遷徙到南宮雲台居住。
宦官集團大肆反攻,牽連甚眾,形成第二次黨錮之禍。至此,劉宏通過宦官掌控了京城南北兩軍軍權,徹底鞏固了皇權,消除了外戚幹政之憂。
如今朝臣借太平道謀亂,企圖解除黨錮之禁,劉宏如何不怒。
劉宏拍案而起,楊彪、盧植等人卻絲毫不作退讓,依舊躬身死諫,逼劉宏作出決斷。
見滿朝文武以死相逼,劉宏怒極,卻不敢強行駁回眾人所請。
朝堂之上陷入僵持,一時寂靜無聲。
曹節悄然目視趙忠,趙忠輕輕點頭,偷偷溜出朝堂,暗中召集宮衛,圍了議政殿,等待天子下令。
趙忠回到殿上,向曹節和劉宏輕輕點了點頭。楊彪、盧植等人早已將趙忠舉動看在眼中,但卻絲毫不懼。劉宏怒氣上湧,麵色赤紅,但內心猶豫不決,遲遲不敢下令。
劉宏知道,太平道之亂將起,天下不安,朝堂之上再經不得風雨。劉宏壓下怒氣,緩緩坐下,平靜的看著滿朝文武。
議政殿上十分的安靜,劉宏喘息之聲有如雷鳴,清晰可聞。
見天子與朝臣對立僵持,宗正劉虞起身參奏。劉宏連忙借機下了台階,允劉虞進奏。
劉虞行禮說道:“臣讚同治粟都尉呂疆之言。為防黨錮士人之後與黃巾合謀,請天子稍解黨禁,允許黨錮之後戴罪立功,參與平滅戰亂。”
眾朝臣順勢躬身齊呼:“請天子稍解黨禁,許其後人參與平亂。”
許其後人參與平亂和全麵解除黨錮之禁並無太大區別,但卻更為緩和,其間多有緩衝、迂回之意。劉宏麵色稍和,輕輕點頭,無奈同意了劉虞的建議。
不等劉宏最終作出決斷,有宦官黃門通報,幽州、冀州、豫州、青州、兗州等地有緊急軍情上報。
劉宏急忙許紅翎信使入殿。信使飛奔而入,將軍報呈於議政殿當值宦官,遞與劉宏麵前。
劉宏打開一看,頹然一歎:“張角,果真反了。”
冀州、豫州等州刺史上報,張角得知馬元義被捕,京師大肆抓捕太平道黨羽,於鄴城集結教眾為亂。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張寶、張梁分別為“地公將軍”、“人公將軍”。
張角分封各地太平道渠帥為將軍,令其各自統率本地教眾為亂。各地太平道教眾頭綁黃巾,開始聚眾攻擊州縣城池,燒毀官府、殺害吏士、四處劫掠。短短數日,黃巾賊勢如破竹,已有數郡失守、吏士逃亡。
劉虞等人再次請命,請天子稍解黨禁。
劉宏再無猶豫,輕聲說道:“準。即日起大赦黨人,發還各徙徒(流配之人),許其參與平亂。此外,請朝中各公卿捐出馬、弩,推舉眾將領的子孫及民間有深明戰略者,至公車署待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