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顛覆水滸之梁山我當家> 第一百二十三章 風雨欲來

第一百二十三章 風雨欲來

  ()天氣越來越冷,受天氣影響,登州的各項建設工作都慢了許多。不過海軍出海的頻率卻加大了,按宋清的話說,既然是封鎖,就要保持常態化。但由於海軍的規模有限,現在還不宜航行太遠。待正在建造中的幾條船下海之後,就可以南下,去封鎖更大的海域了。 

  登州暫時平靜下來,而此時的江南卻又是另一番景象。 

  方臘死灰復燃,重新挑起大旗,十餘ri間就聚集數萬人馬,一路攻城奪縣,重新又佔領了很多地方。 

  童貫秉承宋清的旨意,對剿滅方臘之戰,頗有點雷生大,雨點小的意思。控制住幾個主要城市,其他地方任由方臘掃蕩。偶爾也會派兵打擊一下過於猖獗的叛軍,但也僅限於此了。 

  只把老皇帝和太子趙桓急得嘴上起滿了水泡,鑒於上次的教訓,又不敢臨陣換將。只能不斷催促童貫儘快消滅反賊,而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所以江南的局勢再次按著宋清的預想發展著。 

  此時趙桓已經得到宋清沒死的消息,氣得他又好一通發脾氣,直呼老天不公,怎麼讓宋清這個禍害還活在世上? 

  恨歸恨,他除了發發脾氣,根本無計可施。他十分清楚宋清的本事,知道殺手不能再派了,不然事情敗露,很可能會招來宋清的瘋狂報復。同時嚴冬將至,他也不能再讓劉延慶帶兵回去,畢竟江南那邊還有童貫坐鎮,局勢也沒到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 

  命令劉延慶就地駐紮,等候他的命令。 

  趙桓的心中還殘存著一絲幻想,如果童貫能在這個冬天消滅方臘,那他就能騰出手來全力攻打梁山了。 

  就在趙桓爺倆為國內一團亂麻愁白了頭髮的時候,關外卻傳來好消息。 

  遼天祚帝被俘,燕京守將耶律淳病死,遼大臣左企弓、虞仲文開城向金兵投降。 

  盛及一時的大遼帝國就此覆滅。這還不算,一直在真定府貓著的王甫竟然孤身入金,從金兵手裡要回了被遼國佔領的六州之地。 

  大宋開國之後的幾位皇帝最念念不忘的就是如何收復燕雲十六州,現在雖還有十州之地在金人手裡,但這也算是天大的勝利了。 

  老皇帝爺倆根本就沒問收回的是什麼樣的城市,也沒問王甫一介文官是如何完成這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的。 

  立刻傳旨對王甫大加封賞,然後要王甫帶著金國使者來京朝見。 

  他們爺倆在京里好一通忙活,去太廟祭告先祖,吹噓自己的功績。大宴群臣,普天同樂。總之能讓他們想到的慶祝活動都搞起來了。 

  也不怪這爺倆這麼興奮,畢竟他們已經很久沒有聽過像樣的好消息了。 

  不過趙桓並沒有高興多大一會,一封由明州來的急報立刻就將他的所有好心情全弄沒了。 

  登州海軍封鎖了由高麗至明州的航線。 

  消息是明州市舶司送來的,高麗雖不是大宋唯一的遠洋貿易國,但航線一旦被封鎖,勢必會影響本就已經捉襟見肘的朝廷財政。 

  而作為當朝太子,他看的顯然更遠,登州是宋清的地盤,如今他封鎖了登州海域,那麼他還會不會繼續南下,封鎖更大的海域呢?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所以這件事由不得趙桓不重視,他立刻傳令明州知府,立刻組建可以出海的水軍,以防止宋清的海軍南下。 

  老爹正處於極度興奮中,這麼掃興的事當然不能告訴他,所以這些事都是趙桓在私下進行著。 

  只是趙桓根本不懂海事,海軍是那麼容易訓練出來的嗎? 

  此時宋清手中正握著一封由梁山吳用給他的密信,凝神思考著。信的內容正是吳用針對徐州劉延慶人馬所制定的作戰計劃。 

  吳用的計劃很大膽,就是趁冬季,劉延慶以為梁山不會進攻而放鬆jing惕的時候,突然發起進攻,一路由沂州承縣出擊、一路從濟州出兵,橫穿單州直撲沛縣,一舉消滅劉延慶的人馬,然後果斷後撤。 

  計劃是不錯,不過讓宋清猶豫的是此舉的動靜會不會太大?兩路人馬攻打徐州劉延慶部,這跟明目張胆地舉旗造反已經沒有區別了。 

  時機還不成熟,宋清不想過早地背上反賊的帽子。不過徐州的人馬乃是朝廷頂在自己腋下的一把尖刀,必須儘早消滅才行。 

  而讓宋清擔心的還有,這兩萬人馬不是普通士兵,都是百戰jing兵,不能等閑視之。同時他得到消息,沛縣城高牆厚,很不利於強攻。 

  攻城不是梁山人馬的強項,若不能一戰而下,勢必會影響士氣。 

  據報劉延慶也是個很懂兵的人,一定會趁機將梁山人馬拖在城下,嚴冬將至,朝廷人馬住在城裡,而梁山兵將卻只能住帳篷,若戰事膠著,用不了多久,梁山人馬就可能不戰而潰。 

  所以此戰宋清不能不慎重。 

  必須將劉延慶的人馬從城裡調出來,在運動中消滅他。看來是該用到騎兵的時候了。 

  想到這,宋清立刻提筆給吳用寫了封回信,要他重新制定作戰計劃,並告訴他此戰將以騎兵為主,他的任務就是負責將劉延慶的人馬從城裡引誘出來。 

  寫完信后命人立刻送出去,宋清立刻吩咐準備行裝,他要親自去濟南府,這是梁山騎兵第一戰,不在場看著他怎能安心?不過他也不會幹涉將領的指揮,以免出現兵將不知聽誰指揮,從而影響士氣的局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