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 焉蓍立功得賞三城 荊王元景複請封禪
上回書說到,新王被投入監獄之後,開始了痛苦的反思。這個反思的過程給他帶來了很大的折磨,因為這樣的反思已經毫無意義。麵對國破家亡的困境,他卻來不及考慮複國大業,隻能擔心自己還能不能活下去。在這期間,侯君集令人對擄來的財富進行了統計,那真的是一個天文數字。許多人因為這一次行動,幾乎在一夜之間暴富。與此同時,侯君集還不停地組織人進行討論,戰爭停止之後,高昌到底應該怎麽治理?還有就是高昌到底是因為什麽走到了今天這樣一個地步?參與討論的既有參加這一次戰鬥的將軍們,也包括一些敵方的將軍。其中一位曾經是鞠文泰親信的將軍說:“記得陛下繼位之初,先王曾經親自前往長安朝見,那個時候先王的表現得到了陛下的誇讚,沿途看到許多曾經繁華富麗的地方,變得一片蕭條,大王對隋朝的二世而亡也有很多的感慨,表示一定要汲取教訓。”
敵方的將軍們紛紛點頭,而在場的官軍將領都感到不可思議。侯君集撓了撓頭皮說:“時過境遷,我真的不敢相信鞠文泰曾經說過這樣的話。”那位將軍說:“我覺得先王最大的問題是太過於崇信沙門。”侯君集說:“這個足以亡國嗎?”對方說:“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千裏之堤,潰於蟻穴。崇信沙門看起來是一件私事,是一件小事,可當這件事發生在一個國王的身上就不同了。先王是非常相信因果的,為了能夠讓高昌的江山社稷綿延持久,他就廣種善因,而他所能看到的善因就是廣造浮屠,廣度僧侶。一時間有大量的人剃度為僧,不僅如此,域外也有大量的商人湧入高昌,這些人都得到了高昌王室的供養,有了王室在前麵帶頭,後邊的人自然上行下效,於是因為崇信沙門而花掉的銀兩,就足以讓高昌陷入萬劫不複之地。更糟糕的是僧人會這樣教導先王,兵者,凶器也!把大量的錢財花在軍隊上,會讓國家陷入危難,反過來把大量的錢財花在這些比丘的身上,讓他們誠心為高昌的江山社稷祈禱,則高昌的江山社稷一定會綿延持久。”
官軍們聽到這些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侯君集說:“按照他們的說法,這一次咱們封了所有的廟產,應該有很嚴重的後果了。”說到這裏忍不住哈哈大笑,趙元楷說:“現在我們要拿這些比丘怎麽辦呢?要不將他們全部驅逐出去,要不勒令他們全部還俗,還有就是將他們全部送去西天見佛祖。”侯君集說:“沒關係,大家都可以就這個問題,各抒己見。”那位敵軍的將領捋著胡須說:“這些人巧舌如簧、狡猾無比,有了這些東西,我們的軍隊日子過得苦透了,有很多人不相信刀劍可以殺人,他們覺得隻要每天堅持祈禱官軍就會自己退走,我們都一一照做了,可現在發生了什麽呢?”趙元楷說:“現在把這些人全部轟出去,他們應該到哪兒都不是受待見的,把他們殺了又實在太過於造孽,不如這樣嘞,令他們還俗,把寺廟占據的土地分給他們耕種,然後讓他們按時納稅。”
一聽這話那位敵軍將領說:“如果是這樣的話,用不了多久,這些人就會再一次穿上袈裟,到處弘揚佛法。你還別不信,他們就是有憑借三寸之舌安身立命的本事。”侯君集說:“我有一個想法,讓這些人自行選擇要怎麽辦?其一是離開高昌,繼續弘揚佛法,其二是留在高昌,但是選擇還俗,專心務農,其三既不離開高昌,也不還俗,慷慨赴死。”趙元楷說:“將軍,我建議把第三條去掉。”侯君集說:“求生是人的本能,我相信不會有人放著兩條生路不走隻選擇死路。”趙元楷說:“如果這些人就是不走生路去走死路呢?”侯君集說:“我是從死人堆裏爬出來的,他們當真覺得我不敢殺人嗎?”
總而言之,這段時間官軍上下都非常的快樂,無論是士兵還是將軍,在這個時候都收獲頗豐。但有一個人例外,這個人就是阿史那·杜爾,在攻城的時候,他表現的非常的勇猛。進城之後,他卻秋毫無犯,對於那些封存的寶物,他毫無所取。侯君集說:“大家都有所收獲,唯獨你毫無所取,這樣大家都不會放心,所以我已經把屬於你的一份給你送過去了。”阿史那·杜爾拱手說:“請將軍放心,我絕不是那種在背後告密的小人,但這一筆錢我也不會收。”侯君集說:“我也沒說你會告密,我是說你不收這筆錢大家都沒有辦法安心的拿屬於自己的那一份。”阿史那·杜爾說:“我今天仍然記得在誓師典禮之上,陛下強調了軍紀,現如今到了高昌,我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能約束所有的人跟我一樣恪守軍紀,但我自己是不會違反的。”一席話說的侯君集慚愧不已,說:“你的想法我是知道的,我把這筆錢給你,你先收下,這樣大家就會放心,大家放心了,才能安心的辦差,一旦前線的將士互相猜疑,後麵會發生什麽事情就很難預料了。你可以把這筆錢封存起來,等到勝利凱旋的時候,你把錢交給陛下。”
阿史那·杜爾說:“我說了自己不會告密就一定不會那麽做,將軍為什麽不相信我呢?”侯君集說:“我非常的敬重你,所以我才安排你這樣做,你如果不收的話,我就把屬於你的一份直接送到長安,由陛下定奪。”阿史那·杜爾仍然選擇不熟,侯君集沒有石垣果然讓人把這筆錢送到了長安,由皇上定奪。這樣一來,其他的將軍們都開始緊張了,侯君集說:“我們出來打仗為的是什麽?就是為了積累軍功,為了升官發財,我想陛下也是能體諒的,再說我們又是不是跑去擄掠百姓的錢財,這些錢大多出自廟產,而寺廟積累巨額財富是高昌之所以亡國的主要原因。”
在攻打高昌期間,曾經被高昌襲擊的焉蓍也參加了戰鬥,憑借對焉蓍的刻骨仇恨,在這一場戰鬥當中也立下了戰功。侯君集在宴請焉蓍酋長的時候說:“我已經寫好了,奏章很快就會把他送到長安,我會請求陛下把高昌的三座城池歸給你們。”一聽這話,焉蓍酋長歡喜的手舞足蹈,說:“那我就在這裏先謝謝將軍了。”侯君集說:“不必謝我,這是你們憑借自己的將士浴血拚鬥得來的。”奏章很快,由信使送到了長安,一路之上,馬不停蹄,好幾匹馬都累死在了道路上。奏章到了尚書省,房喬把自己的處理意見附在了後麵,讓人趕緊送到洛陽,不久之後,皇上看到了這份奏章,說:“就按照房先生所言去做吧!”
很快,一到上諭就從尚書省發出了,焉蓍拿到上諭之後興奮的不知道如何是好,特別是酋長勞累縱橫,哽咽著說:“當初我們被高昌襲擊的時候,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萬萬沒有想到還有今天。”侯君集拍著酋長的肩膀說:“這都要歸功於我們陛下英明神武,也要歸功於酋長能夠審時度勢,站在大唐的一邊。想想看,如果你們投降了,高昌結果會如何呢?”傍晚時分,薛萬徹來了,兩個人在中軍大戰商議後麵的事情要如何處理?薛萬徹說:“作為前線的將軍,我們應該對後麵高昌如何治理,想朝廷作出建議。”侯君集點點頭說:“說的沒有錯,我正要聽一聽你的看法。”薛萬徹說:“治理戰後的高昌不外乎三種,第一是設立州縣,把這裏的百姓全部納為編戶;第二就是讓鞠文泰的兒子繼續做高昌王,恢複他們的社稷,就如同現在的吐穀渾一樣;第三是派一位宗王鎮守!”侯君集仔細的聽著,說:“你說的沒錯,你覺得這三者當中哪一個更好呢?”薛萬徹說:“我先不說哪一個更好,我先說哪一個最不可取。”
侯君集說:“你說吧!哪一個最不可取?”薛萬徹說:“第二種最不可取,想想看,塗玉文跟大唐鬧成這個樣子,我們最後以德報怨保全了他們的社稷。如果高昌繼續這麽做,那些西域的小國還會把大唐放在眼裏嗎?反正即使他們被滅了國也會很快複國。”侯君集點點頭說:“我覺得你說的十分在理,這個好,這個我們一定要寫在給皇上的奏章裏,絕對不能再讓高昌複國。”薛萬徹說:“我大概能猜到這個問題,在朝臣們開始討論的時候,他們各自會是什麽樣的觀點?先不說別人,魏征一定會主張讓高昌複國,因為吐穀渾的表現,現在很讓皇上感到滿意,魏征一定覺得這個辦法用在高昌那裏也會有好的效果,但事實不是那麽回事,如果我們能夠讓高昌再也沒有辦法複國,對於那些周邊的小國才能夠有足夠的警惕,也能讓吐穀渾更知道自己的斤兩。”
侯君集點點頭說:“那我們再商量一下,到底是派一位宗王來正手比較好呢?還是設為州縣更好呢?”薛萬徹說:“我覺得太宗王在這裏鎮守,有擔心當地的一些人反抗,不如直接設為州縣,徹底絕了他們的念想。”侯君集說:“這個問題不是三五天可以定下來的,再說咱們說了也不算,我們可以先起草一份奏章,把咱們的想法告訴他們。”薛萬徹說:“我在來之前就已經寫了一個大概,將軍可以再讓人補充和潤色一下,沒什麽問題就可以發了。”侯君集笑著說:“有心了。”不久之後,侯君集又把趙元楷叫來商議這件事,趙元楷說:“我大致讚成薛將軍的意見,不過我覺得直接設為州縣不妥,應該派一位宗王鎮守。”
侯君集說:“你說說派宗王正手比直接設為州縣好在哪裏?”趙元楷說:“如果是直接設為州縣,士兵就會每過一段時間來這裏輪替一次,中間又有糧草接應的問題,朝廷需要為此花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這不可取。不如讓宗王率兵在那裏世代鎮守,這樣既可以節省朝廷的開支,又可以讓高昌的賦稅源源不斷的送到內地。”侯君集說:“這個就有點不太現實了,又要給內地繳納付稅,又要在當地養著一製軍隊。”趙元楷說:“我的想法還沒有非常的完善,但我相信經過不斷的補充一定會是一個很好的方案。”侯君集說:“我也會把你的想法寫在給皇上的奏書上。”不久之後奏書送到了禦前,皇上看了看說:“這個問題大家可以先去想,想好了再討論,在這之前我們會讓侯君集在那裏守著。”與此同時,在皇帝的龍書案上放著另外一份奏疏,皇上說:“今晚李元景說看到了祥瑞,你們覺得這件事情怎麽樣?”魏征拱手說:“不知道他說的是什麽祥瑞?”皇上說:“好像是看到了鳳凰形狀的雲彩,他問過術士說這是有鳳來儀,應該舉行封禪之儀。”
魏征說:“先不說應不應該舉行封禪,我覺得先應該問一個問題,為什麽他的身邊有術士?難道他經常有問題需要向術士請教嗎?”此言一出,現場的氣氛立刻緊張起來,皇上從一臉輕鬆變得一臉嚴肅,不過他的臉色很快又變得和緩下來,說:“當然他沒有明說建議封禪,隻是反複的強調,這是祥瑞是天下大治的表征。”魏征說:“陛下應該下旨告訴所有的宗王,不可以結交術士,我們不是說荊王殿下有什麽不軌的行為,我是說結交術士會引起中外疑慮,為大局考慮,所有的宗王都應該在這一方麵有所堅守。”見魏征說話和緩了很多,皇上笑著說:“咱們還是再說祥瑞的事吧!”
魏征說:“如果真的如他所說的那樣天上出現了鳳凰一樣的雲彩,如果按照術士的說法,這屬於祥瑞,這個時候至少是在荊襄一帶,不說是流言四起,至少也是議論紛紛。可到現在為止,我們沒有聽到任何關於這件事的風言風語,所以我斷定這很可能不是術士的想法而是荊王元景自己的一家之言。”這個時候氣氛又緊張起來,但比之前還是緩和好多,畢竟謀反和欺君是不一樣的。皇上說:“說的掩飾,畢竟咱們沒有親眼看到那個雲彩。”魏征說:“陛下,如果封禪這種事在可與不可之間,寧可選擇不為。不封禪無論如何都是非常吉利的,因為滿招損謙受益。要是明明不應該封禪而去封禪,一定會給江山社稷帶來巨大的危害。”皇上有些不買的說:“朕方才不是已經說了嘛,不說封禪隻說祥瑞。”
魏征說:“陛下心知肚明,即使他在奏章當中沒有提到封禪二字,他的想法是什麽大家都知道,臣把話明說了吧!以陛下現在所取得的功績,就是去封禪也沒什麽不合適的,但是臣依然主張不去,因為人最忌諱的就是盈滿,從貞觀初年到現在,陛下已經退步很多了,這是因為這些年陛下取得了很多文治武功,威望也隨之越來越高,漸漸的就變得不再謙虛了,文臣武將提出的建議也聽不進去了。稍微有人給陛下提一點不同意見,陛下就會表現的很不耐煩,在這麽一種情況之下,底下如果再去封禪,接下來會發生什麽就很難預料了。很多人都會講,既然秦皇漢武都可以去封禪,陛下為什麽不可以?臣就會陛下說一說他們封禪的故事,秦始皇之所以跑去封禪,是為了彰顯自己的功德,是為了讓六國的百姓信服。可是大家都知道,百姓沒有在統一當中得到什麽實惠,相反因為統一了秦始皇有很多大事也要做,百姓幾乎一年四季都在服徭役,田地荒蕪顆粒無收,於是大家紛紛起來反抗暴秦。漢武帝為什麽要去風扇呢?一來是為了吹噓自己的功德,二來也是為了與神仙相會,希望得到長生不死之法,可他如願了嗎?漢武帝盡管活了很久,可他還是死了。”
這個時候皇上臉色鐵青,魏征仍舊在那裏說:“陛下由他們的前車之鑒擺在那裏,難道我們還要去做嗎?”皇上歎口氣說:“有你這樣的賢臣在,朕還怎麽可能去犯這樣的錯誤呢?”當時我就在荊州,彩色祥雲出現的時候,我就在現場。於是我告訴身邊的人這個叫做鳳凰來儀,這是非常重要的祥瑞。我的這個說法不脛而走,不久之後,荊王府派人來找我,我被帶到了荊王的麵前,對方說:“你給我說一下什麽叫做鳳凰來儀?為什麽說這是祥瑞呢?”我說:“古書裏有記載,鳳鳥至,河出圖。意味著天下要大治了,當今萬歲是不世出的明君聖主,也許這個時候出現彩色的祥雲,大概是有意呼喚陛下去泰山封禪吧!”
對方說:“現在朝中隻要有人提封禪,立刻就會有大臣批評他,而皇上總是能夠聽這些人的話,許多尚書請求封禪的人都遭到了皇上的斥責。”我說:“正因為如此,陛下一旦答應封禪,你的功勞就可想而知了。不過為了以防萬一,我覺得此次上書不要提封禪,二字隻說祥瑞朝裏有的是明白人。”不久之後上諭到了荊州,出人意料的是皇上沒有斥責他,反而表揚他關心百姓的疾苦。荊王一臉驚訝,說:“我在奏章當中沒有一個字提到百姓,為什麽陛下表揚我關心百姓疾苦呢?他是真的表揚我還是挖苦我呢?”我說:“這當然是表揚你了,你重視天上有沒有祥瑞,而祥瑞的出現,意味著百姓有好日子過,這不是說明你其實是非常關心百姓疾苦的嗎?”
一聽這話,荊王興奮的手舞足蹈,說:“真是太好了,看來陛下已經接受了我的諫言,下一步我是不是應該直接請求他封禪呢?”我搖搖頭說:“還不到時候,你應該在奏書當中多多的讚美堯舜的功德,這兩個人是去封過禪的,據說他們一路之上遇到了很多祥瑞,在他們所處的那個年月,百姓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不僅是百姓,就是當時的禽獸也過得非常快活。”於是荊王的奏書又一次送到了禦前,皇上一看又有一種怦然心動的感覺,我已經注意到了皇上最近的變化,於是來到禦前拱手說:“陛下,這是有什麽喜事嗎?”皇上手裏拿著荊王的奏書,剛要遞過去,卻突然收了回來,笑著說:“你確定要看嗎?”魏征閉著眼睛說:“臣不看也知道這封奏書是誰寄來的,而且知道上麵大致寫了些什麽,陛下堯舜的故事太遙遠了,到如今留下的記載寥寥無幾,我們僅憑隻言片語去推斷那個時候的事,這是非常不妥的,正所謂此一時也彼一時也!陛下應該根據眼下的狀況來做決定。”
皇上說:“記得在貞觀初年的時候,是你讓朕法先王,行天道。現如今又是你,說堯舜時候留下的記載寥寥無幾,不能憑借隻言片語來推斷,那個時候發生的事,根據眼下的狀況來做決定,倆頭的話都讓你說了。”魏征說:“陛下自認為自己比貞觀初年時候的表現更好嗎?”皇上說:“相比於貞觀初年,現在百姓的日子已經好過太多了。”魏征說:“陛下什麽叫好過呢?現在百姓不過是勉強果腹而已,如果是這樣就值得去封禪,那些真正驚天危地的功勞又要怎麽辦呢?”於是皇上對於這一封奏書不置可否。不久之後,荊王正式請求封禪的奏書送來了。詔書放在龍書案上,魏征看著皇上說:“陛下打開看看吧!裏邊一定是陛下聽過無數次的陳詞濫調。”